现代陶艺语言在建窑黑釉瓷创作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1-01-05 23:27任俊羽
陶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建窑釉瓷建盏

任俊羽

(武汉挫锐和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 430000)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盏烧制不仅是手工艺品的熔炼,也是土与火的碰撞。在传统建窑黑釉瓷制作的过程中,融入现代陶艺造型和装饰语言可以衍生出优雅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艺术理念,促进传统建窑黑釉瓷发展。通过对材料、形状、质感、色彩等方面的探索与实验,提出了“现代陶艺的概念和传统工艺,是现代陶艺的造型语言。”

1 素材的创新运用

艺术需要素材的语言具体化,金属、木材、玻璃各有其材质语言,艺术家十分清楚材料的制作属性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我国的陶瓷持续了数千年,这是一种独特而明晰的素材语言体系。黑釉瓷的材料可归纳为泥质和釉料,这两种材料的相互作用与窑烧成温度和烧成环境相适应。陶瓷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瓷器的质量,因此制瓷企业需要了解和掌握原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以及在这期间形成的变化。例如,制瓷时可选用大粒粗黏土和含铁量低的细黏土,粘粒密度不同,上黑釉时变化不同。陶土中含有大量的铁,烧热后就会形成铁斑。涂有浅色釉的药釉,与基础的铁元素接触,铁斑和釉面出现斑驳的变化。含铁量少的优质陶土,密度高,对黑釉的密封性低,能提高黑釉的流动性。在建窑黑釉中,长石含量的釉料和烧成后的釉面膨胀系数,小于坯体的膨胀系数,釉面会收缩开裂,从而获得有趣的纹理效果[1]。

2 造型的创新运用

建窑黑釉瓷颜色深、形状重,造型古朴典雅。当代陶艺创作观念强调作品立体空间的造型表现,即点、线、面的运用观念,以及夸张变形所带来的张力与空间感。由于器物意义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追求完整的造型。与此同时,通过破坏传统形状,挤压容器原来的形状,从而导致泥化变形,形成自然的夸张形状。当画空白处、使用陶器的时候,或用手的力量慢慢旋转空白画图时,腹部会产生波浪,在血管外部形成如水的质感。当代陶艺主张通过排除陶瓷实用功能的限制,使材料成为艺术家表达个性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通过形式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突出现代艺术创意。建盏釉色品类丰富,尤以兔毫纹、油滴、曜变等名贵瓷品饮誉海内外,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曾经是建窑的鼎盛时期,后由于饮茶习惯、审美意识诸多方面的变化影响,宋代之后,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建盏烧制技艺逐渐走向衰落,甚至停烧。改革开放后,失传800年的建盏烧制技艺得到恢复发展。

3 纹理的创新应用

纹理是现代陶艺作品中独特的造型语言。建窑黑釉瓷釉的质地是釉质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晶型。瓷质釉质丰富,釉质含铁量高,在高温还原焰下产生了特殊的窑变效应,是黑釉的特点之一。建盏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烧制的过程,也取决于大师的个人经验。美术素养在工艺中,温度作为决定炉烧成败的重要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烧制温度过高会导致建盏变形,烧成温度过低会导致建盏不能结晶。控温的秘密在于烧制专家。同一配方如果窑的温度不同,窑的温度也会不同,所以外部因素很微妙,但有可能影响整体状态。建盏近几年来流行,但是优质的建盏数量不多,建盏不仅需要优质的烧成工艺,更需要专业的理论支撑。烧制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烧制过程必须严格把关。建盏的烧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电窑炉电烧,市面上大多数的建盏都是这种方式生产制作出来。另一种是龙窑柴烧,需要经过四天三夜或是更长时间的高温烧制,需要极富经验的匠人对窑炉温度的精密预测控制,匠人们需要24小时轮班投柴,确保温度和火候,需要耗费大量木材和人工。

4 质色的创新应用

青瓷、白瓷和黑瓷是中国古代三种常见的单色釉,但与前两种相比,从陶瓷的历史背景来看,它缺乏系统性。黑釉瓷包含着闽北特有的文化特色,为研究各种工艺提供了条件。当前,市场上黑釉瓷品种主要见于传统的碗、杯等日用器皿,其形状仍遵循传统造型,缺乏创新。黑釉瓷会为釉色变化和观众的想象,留下更多的黑色虚拟空间。釉色变化多端,变幻无常,如同一望无际的夜空星辰。建窑黑釉瓷的兴盛与宋王朝的斗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功能上说,黑釉是白茶汤最好的对比色。在美学上,适合中国绘画中深沉如气的白色空间[3]。

5 情感的创新应用

建窑开始于唐朝后期,是对宋王朝兴盛情感的一种创新展现。宋代在其作品中追求“意”的表现。“意”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人精神世界的内在结构,“意”是人在主观世界中作为美的主体的自我认识,是细察美过程中的一种情感表达。宋元时期,多数新宋学者认为知识来源于“心”,并有一种执着的“理想创造”[4]。倡导“功能性”的简单满足。在宋王朝的发展与研究中,宋明理学形成了“内省”学说,其重点是升华内在情感,反映内在情感的表现。所以,这种情感的承载者——建窑的黑釉瓷,通过形制的魅力和釉色的变化,表现了由个体到主体,再由外向内的情感。宋人对“意”的赞美并非强调风格,而是强调其主要表现美的主题,具有自然、生机勃勃的情趣。追求冷淡自然的风格之美,这种情感被不同类型的黑釉瓷器释放,也反映出建窑审美主体的情感与意义外露。我们的现代陶艺源于对西方审美情感的语言借用。在发展之初,处于“内部”状态。这些作品大多释放了作者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主观价值和个性。新来的人,把感情局限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5]。近代陶艺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情感语言的表达。所以,“情感回归”是现代陶艺由西向东、由“小自我”到“大自我”的创新道路。“意蕴”的情感表达可以延伸到传统文化的范畴。

6 结语

建窑黑釉瓷历史悠久,流传于闽北地区。建窑黑釉瓷兴盛于宋朝,不可避免地要拘泥于传统的制瓷观念。当代艺术创作需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思索。把现代陶瓷观念融入到建窑黑釉瓷创作中,是现代艺术观念与传统瓷工工艺之间的结合,探索原料和造型的新表现形式,拓展其艺术范畴,赋予建窑黑釉瓷新的艺术魅力,体现独特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建窑釉瓷建盏
建窑黑釉瓷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现代黑釉瓷的烧制*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建盏之初探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