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特质

2021-01-05 09:50朱佩佩
共产党员·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民主中国共产党群众

朱佩佩

百年大党,初心在民;百年奋斗,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人民立场的鲜明表达,是百年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

立场,就是说话做事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理论。在标志马克思主义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革命导师有过这样的表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充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列主义原则建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信仰。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理论品格。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警卫战士,在炭窑坍塌的危急时刻,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将生命定格在了29岁。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的最生动的表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不断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密切党群关系,在党的八大上要求全党保持“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利益,使生活变得好起来;在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时,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标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江泽民特别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的人民价值观和政治立场进一步凸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实践中出现的只唯GDP、“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全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充分彰显了人民的根本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朴素而深情的语言反复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概念。此后,习近平多次谈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郑重写入党章中,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理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不仅把这个论断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而且把坚持人民至上确立为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人民至上已成为伟大政党奋勇向前的永恒旗帜。不难看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是党的人民立场在思想理论和价值理念上的主线贯穿。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

回顾百年,中国共产党能够把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堅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中去。面对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革命群众,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红军长征期间,3名女红军战士在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后,将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人,留下了“半条被子”的红色佳话,也留下了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珍贵历史印迹。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组织和依靠人民创建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极为有效的歼敌方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根本原因是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也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深厚基础,淮海战役才有了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渡江战役才有了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有了伟大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依靠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初步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们党从中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对这一首创精神予以充分尊重,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走上了从小康建设到建设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的奋斗征程。经过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人民在改革发展中获得了更多实惠,“人民”二字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最深厚的底气、最坚强的支撑。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丰硕成果,源于人民,归于人民。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不负人民。这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再创辉煌的根本遵循

回望百年历史,展望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发出新的号令,要求全体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求全党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改变,走群众路线的要求不能改变。为此,要把群众“身边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去想、去办,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要从细节入手,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当好群众的“暖心人”。

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形态。它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贯通起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保证人民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国家事务、社会事务、民生事务,展现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小到社区、村落的商议,都要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提出意见建议超过101.8万条;今年各地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全国有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基层各地所创建的民主形式,如北京胡同的“小院议事厅”、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江苏苏州的“协商议事室”等,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需求都得到满足的状态,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秉持与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落实解决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为着眼点,使人民切实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份”“人人共享”的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猜你喜欢
民主中国共产党群众
中国式民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