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疫”视角谈我国民用机场大数据建设及应用

2021-01-05 00:07孔博彦
科技资讯 2021年31期
关键词:民用机场战疫新冠疫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民用机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作为铁路、公路、机场三驾马车之一,机场在我国交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各类大数据建设应用需求也越来越高。该文主要通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突发这一事件为例,从“战疫”视角,分析我国民用机场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  民用机场  大数据  建设应用   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1(a)-0000-00

Tal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in China′s Civil Air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r Epidemic"

KONG Boya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3003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ivil airport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t present, China is actively advancing the action of "Growing Clouds with Numbers to Empower Wisdom". As one of the troikas of railway (road), public (road), and airport (field), airport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The demand for various types of big data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is also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outbreak of the new coronavirus in 2020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r epidemic",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ate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f China's civil airport big data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VID-19; Civil airport; Big data;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1  我國民用机场大数据建设应用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机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修、迁建、扩建机场的基本建设投资超过4 000亿元,“十三五”期间这一数据为4 608亿元。“十四五”是民航强国建设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的关键阶段,“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将加快完善运输机场布局,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推进建设一批支线机场,投资预算达1.5万亿以上。民航局《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国民用机场总量将达到2 300座左右(民用机场2 058座、运输机场257座)。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机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作为铁(路)、公(路)、机(场)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交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民航安全运行、服务保障、旅客出行等方面也凸显其重要地位,对各类大数据建设应用需求也越来越高[1]。2016年,中国机场服务大会上,214家中国民用机场共同发布了《中国机场服务宣言》,宣言指出:认真研究航空旅客出行的新趋势和新习惯,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中心的智慧机场建设。可见,大数据建设应用在我国智慧机场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联合民航企业共同打造数据机场,如百度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优势与北京首都机场、海口美兰机场等联手开展合作;腾讯利用互联网支付科技优势在全国主要机场推行支付宝刷脸支付、微信小程序等等,取得斐然的成果[2-3]。见图1。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机场建设能力是一次实战拉练和检验,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2021年7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因管理疏漏发现德尔塔新冠病毒,并向全国多省份扩散,一时间,将我国民用机场日常管理、防控体系推向风口浪尖。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新冠疫情“战疫”,乃至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其他疫情,是当前应当关注研究的课题。

2  我国民用机场大数据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建设应用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云计算为信息处理方式,为用户提供适合的数据信息,满足用户对数据信息多元化的需要。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并不仅仅是掌握海量数据,而是通过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将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进而将有价值的数据提供给用户所用[4]。2020年以来,我国民用机场较为成功地应对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也不难发现,在机场大数据建设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数据建设相对保守

由于民用机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关注航行和旅客安全,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民用机场各项管理机制相对保守,对大数据建设应用的认识重视不足,数据建设技术构架落后,内容也较为封闭。民用机场大数据信息应该不仅仅包括航空器信息、人员信息、运行环境信息和管理类等闭环信息,还应该链接一切与航行、旅客和机场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如机场除需要掌握航行期间涉及的器物灭菌信息、飞机起落乃至途经地区的疫情信息外,机场所有人员、旅客的近期行程和就医信息等等也需要掌握,并根据数据信息的不同分别制定异常数据的应对措施。

2.2  应用系统各行其是

由于当前我国民用机场普遍缺乏既懂得民航业务,又能掌握大数据技术能力的统筹型、通用型、复合型人才,造成机场数据需求和应用软件在设计阶段就难以统筹和统一,给数据互联互通带来瓶颈。此外,机场监管和服务系统业务协同不一致,导致运行、体验、防疫、安全出现智能不足等问题,监管也容易产生漏洞,如南京禄口机场之所以让疫情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除管理疏漏外,未能及时通报和更新机场疫情相关数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3  数据共享不够全面

对外,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民用机场从以往的单一交通,发展成当今综合高速、高铁、地铁等多交通复杂枢纽,因此,机场大数据建设应用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积极参与。对内,机场管理部门应用系统较多,如离港系统(DDCS)、航显系统(FIDS)、广播系统(PAS)、通信系统(TIS)、行李分拣系统(BHS)、柜台分配系统(CAMS)等等,各类值机、行李、安检、气象、空管、雷达、泊位等海量数据存储于各个应用系统,在系统数据筛选和应用上,存在信息壁垒,管理人员存在“对着数据看数据”,不能随时调取和利用的现象,“人盯人”“人盯数据”显得力不从心。

2.4  数据应用缺乏前瞻

当前,民用机场治安环境、反恐压力、抗疫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对各种安全信息的事先监测,通过实时视频分析,自动对机场和旅客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识别,起到预警、预判和预防作用,确保机场运输安全和空防安全非常重要。如,疫情期间,可以设法利用区块链、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机场旅客的国籍、身份、体温、就医、购药等数据信息,并自动判定疫情风险,缓解机场管理人员高强度、全天候复杂工作带来的人为疏忽状况[5-6]。

3  我国民用机场大数据建设应用的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数据建设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机场各类管理信息不对称这一基本难题,还能大大提高管理服务效率,推动机场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安全防控等深度创新。

3.1  提高政治站位

机场建设与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依存关系,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雄厚的综合国力时,机场建设才能更加强大;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机场建设时,才能为国家安全与发展提供屏障基础,确保各类“抗疫”战争的最终胜利。民用机场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大局性强、涉及面广,因此,要站在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高度,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自然资源、铁路公路、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充分争取人才、经费、资源等各类保障,进行顶层设计,把机场大数据建设规划融合到机场整体规划中,事先考虑,联动开展,筑牢大数据“根基”,完善科学协调的“战疫”保障预案体系。

3.2  打通数据壁垒

信息互连互通是实现精准监管和“战疫”胜利的前提保障。(1)对外,机场管理部门应用系统应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利用其信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以追溯、集体维护等特点,加强边检部门、口岸办、铁路等人员流动信息,公安、卫健委、医院等医疗信息等互联互通。(2)对内,应加大系统升级和改造力度,利用接口技术实现各系统信息数据联通,利用数据间的逻辑和勾辑关系,强化分析应用,实施精准监管。如,作为目前国内进出口旅客人数最多的浦东机场,近期上线了海关智慧旅检系统,该系统在接收旅客舱单、测温、健康申报核验等环节,将进出境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风险分值和海关健康申报码贯穿整个数据信息链,适时计算并动态化甄别旅客的疫情风险分值,并进行远程指令,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冠疫情,同时满足旅客高效率通关需求。此外,通过该系统,还可建立上海口岸进出境人员的档案库,与边检部门、卫健委、口岸办等部门适时共享数据,做到共享共用。

3.3  提升数据质量

确保数据规范有效是实现精准监管的重要途径。机场大数据建设应注重数据源头,确保数据采集、录入、处理口径一致,提高操作便利性,强化疑点纠正提醒,将机场运作流程由日常管理向数据服务驱动转变,构建权责明晰、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对机场干部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按照“一数一源”“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修正;对系统功能不完善、政策业务变化或系统升级、数据平台转换等原因造成的,由相关业务和技术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法,审核后进行修正、调整。

3.4  发挥数据优势

机场大数据应该具有客观、全面、及时反映机场日常运行情况的独特优势。面对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机场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运用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精准监管,必须强化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升应用水平,形成数据的“一站式”归集,用大数据“画像”。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利用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可以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技术识别,从而快速实现身份认证、旅客往返地点认证甚至近期就医购药认证等,认证无任何数据风险后方可完成登机。其次,应充分利用数据管理替代人工管理,如广州白云机场启用车载防疫消杀系统,集数据计量设定、智能控制、一键消杀及防误操作等功能于一体,可喷出10μm以下的细小消毒液体颗粒,代替了以往繁琐的人工消毒流程,使“战疫”行动更加科学、高效和安全。

4  结语

总之,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如期建成、全面应用功能强大的机场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将是民航系统回应数字时代最精彩最有力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郝思现.新基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2] 叶力源. “互联网+”背景下民航机场非航商业营销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

[3] 曹译文.我国综合运输立法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9.

[4] 潘卫军,刘铠源,朱新平,等.民航机场应急救援大数据处理平台架构研究[J].计算機与数字工程,2021,49(2):280-283.

[5] 问春.2020新基建创新案例TOP100[J].互联网周刊,2020(15):30-42,44-45.

[6] 唐川,李若男.信息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4):426-438.

作者简介:孔博彦(2001—),男,本科,研究方向为交通科学与工程管理、机场管理。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0-5042-3289

猜你喜欢
民用机场战疫新冠疫情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郑剑:争做战疫“急先锋”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
战疫
荆楚战疫之歌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