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021-01-06 12:42黄晓萱
市场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监督环境

黄晓萱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一、 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

(一)环境会计

传统企业为追求快速扩张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废弃排放物排放过多、降解不科学,大大损害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环境基础。为了控制粗放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企业环境会计诞生,以期达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环境会计比传统会计更加强调长期性、综合性和政策性,具体体现在战略制定、货币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不但将环保绩效纳入战略目标,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主要核算内容,更是综合利用会计学、经济学、资源环境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对环境的污染、治理和开发等环境活动及其成本费用进行披露和计量,最终实现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会计主体与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公开在环境专门报告或年度报告中进行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外披露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从而揭示企业是否贯彻生产经营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通过对外公开企业环境、资源等相关信息,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审视,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伴随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不断完善,利益相关者获得的环境信息更加可靠,其权益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保护,反过来也将加深其对企业的信任、推动企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重视环境信息披露,追求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不但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搭建坚实的基础,更是从宏观角度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

二、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发现

(一)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指引,但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并不到位。首先,统一指引在繁杂的行业和多样的公司机制中的应用,难以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具体的信息披露和治理措施;其次,目前多数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零散、逻辑性不强,可用性较差,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了解,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参考价值;最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在披露形式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可以在专门报告中、年报附注中,或是董事会报告中予以呈现,企业间环境绩效的可比性被弱化。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

近年来,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积极主动披露的公司仅占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公司只有在存在自利动机时才会主动去披露环境信息,即仅在公司绿色生产突出的方面进行相对全面的披露,而被动地回避对污染严重的或尚未开始实施的环保工程的信息披露,营造出兼具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企业在其强制性披露的报告中大多采用消极性的描述语句,类似“本公司积极实施低碳减排的环保行为”“本公司保证生产及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等,几乎不涉及环境绩效等量化数据,缺乏自觉主动性进而导致无法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可信度较差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整体上可信度较差。主要体现在大多重污染企业敷衍披露的消极行为,披露内容以描述性文字为主或没有对环保绩效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对环境会计历史数据的单一披露削弱了其对企业未来环保建设的指导意义,也无法提供对企业环保绩效前景的预估判断,即相关性较差;最后,绿色生产绩效良好的公司会详尽地予以披露,而环保治理较差的公司则披露模糊性信息或干脆不披露,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可比性,容易造成公司间环境绩效评价与比较的误差,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辨析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 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剖析

(一)相关准则制度不健全

第一,国内在理论方面尚未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无法形成对各类企业明确统一的指导性,环境会计的普及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上存在稀缺、落后、缺乏时效性和强制实施性等问题,而且对于行业、组织形式、规模大小、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只采用统一的准则制度加以规范和指导,缺少对个体差异性的区分,无法有效拉升企业的总体执行率。第三,相关准则、制度和指引等。并未指明披露方式、内容及标准等具体操作,给予国内企业的规范性较弱、自由度较大,也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浮动较大的一大原因。

(二)企业缺乏环境责任意识

我国企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上普遍缺乏积极主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在环境责任意识上的缺乏。首先,根据企业污染程度的不同,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分为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对重污染企业采用强制披露,而其他企业以自愿披露为主,这导致了大部分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个问题上,存在较强的自主性和模糊性,也就是说难以从制度层面输出给企业较强的信息披露意识;其次,环境会计对具体环境信息的披露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保政策等提供依据,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并不重视环境会计信息,导致无法从社会层面促进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建立;再者,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为降低成本、迅速提升竞争力往往疏忽了对环境的保护,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无法主动提供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三)政府监管力度薄弱

按照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政府部门应当在监督上起到主要作用,然而现实的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首先,现行监督偏重于事后而非事前,导致只有在发生重大污染或泄漏等事件后,政府才会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着重调查,而未发挥预防和及时发现并纠正的功能;其次,地方政府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对涉及此类事件的企业罚款数额普遍极低、惩治措施不严,这种地方保护色彩大大降低了政府监督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最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利用我国相关体系在建设完善过程中的细小漏洞,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充分,逃避环境保护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监管效力,阻碍了环境会计的良性发展。表1 列出了影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表1 影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四、 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体系框架

我国目前尚处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期探索阶段,需要依照行业、企业规模、污染程度等细化体系框架,严格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及途径。结合定性与定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充分细化披露内容,如排污情况、环境绩效、环保措施、机遇和风险等,使信息披露更具说服力(表2);同时,对披露的形式予以规范,如在年报中披露定量信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文字信息,或在独立的专门报告中披露,由此,企业既可减少重复披露,又可充分体现披露重点。

表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披露内容

此外,应当健全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各类的环境会计指南及导引;政府应出台强制性措施,督促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关注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反馈,保持披露体系的进步性,协调有关部门依据政策、法律监督企业保质保量披露的同时,切实引导绿色生产、保障资源效益;完善惩罚机制以明确企业的披露责任,对于漏披、晚披、虚假披露行为零容忍,对于排放超标或浪费资源的现象严惩不贷,提高违法代价;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对表现优秀的企业施以税收优惠或资金奖励等,从法律及政策角度强调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提升全体公民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进而形成全国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布局。

(二)优化内控建设,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色生产理念及对信息披露重要性的推广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社会的监督效力,充分发挥舆论作用督促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企业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内在驱动力推进环保文化的建设,并通过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展开,强化全体职工对环境责任的认同,使其诚实守信地为环境会计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构建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相应地设立专业的环境会计核算部门或岗位,展开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披露工作并接受监督。

此外,管理层应设定本企业环境绩效标准,控制环境污染;明确工作人员职能,以便实行对绿色生产和信息披露的内部审查,并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推动绿色生产信息披露,维护内部监督环境。随着企业内外部监督工作发挥效用的最大化,不断加强贯彻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三)发展理论实践,加大监督力度

目前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创新点少、理论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普遍,环境会计仍面临着诸多来自理论和实践的专业性考验,理论难以充分指导实践,实践难以充分发展理论。这就需要专业学者深入理论研究、会计人员加强实际操作,将不断进步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并用实践丰富理论研究,推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普及和应用,加快我国环保型社会的建设。

同时,高质量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包含各类环境数据、绩效信息、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及环保生产策略等,如准确区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及年限等,因而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相对较高,应从理论方法、环境管理新思想及实践技能等多方面对其展开定期的综合培训,以适应整体生态环境的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为有效完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审计监督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图1)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因此应在确保审计人员具备环保责任意识的基础上,要求其掌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最新政策等,以严格保证监督能够独立、公平、公正地进行。审计人员还应当定期参与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和独立性审查,使第三方审计发挥最积极的监督效用。

图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基本体系

五、 总结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被纳入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必须紧跟步伐、逐步完善,这不但需要政府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奖惩力度,积极推广信息披露,严格执行相关监督,也要求企业明确责任意识,完善内部岗位建设,主动履行绿色生产、披露信息的责任;公众则需自觉建立环保意识,恰当地评价并监督企业披露行为。同样,环境会计学者要以国情为基础创新研究内容,并通过实践反馈加强研究深度,优化披露体系;会计人才应当定期进修学习,掌握环境会计理论知识及实践素养。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需要社会各界的推动,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举措并做出预防计划,只有探索符合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路径,才能提升披露效率、降低披露成本,从而实现披露体系完整度的提高和应用性的强化,使其能够有效支撑对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以及对环境的保护,通过信息披露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推动企业绿色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监督环境
并购基金体外培育模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环境清洁工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夯实监督之基
漫观环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