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芡河下游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2021-01-06 06:20胡继刚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23期
关键词:概化蒙城县滞洪区

◎ 胡继刚 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炜 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俞鑫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芡河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河、涡河、茨淮新河排洪河道之间,上起阜蒙公路的汪大桥,流经利辛、蒙城县,于枣木桥流入蚌埠市怀远县境,在上桥闸下注入茨淮新河。蒙城县芡河下游综合整治工程位于蒙城县,西起陈桥闸下,东至蒙怀上界,河道长22.78k m,县境内流域面积约508km2。两岸大部分无堤,沟口较多,右岸较陡,左岸较平缓。自陈桥闸下至顺河集,河槽狭窄,河道口宽60~80m,深4m,平均比降1/90 0 0;顺河集至蒙怀上界,河道口宽70~100m,深2~4m,平均比降1/12000,两岸间有低洼坡地,宽约2.0km。

2.存在问题及分析

2.1 河道排水能力弱,洪涝积滞成灾

芡河下游河道平缓,河槽狭窄,由于多年未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排水能力较低,排涝标准只有3 年一遇。同时,芡河出口位于茨淮新河与淮河汇流处,芡河的水情不仅与本流域降雨有关,还常受淮河高水位顶托,形成“关门淹”。特别是大水年份,汛期芡河内水与淮河洪水遭遇,受淮河高水位顶托持续时间长,芡河内水自排机会少、时间短,芡河排涝闸关闭后,芡河内水只能通过上桥站外排,但由于汇水面积大,抽排能力不足致水位快速上涨,形成芡河水位高、受灾面积大的局面。

2.2 防洪体系不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低

上游河段(胜利沟口~陈桥闸段)及立仓三圩已完成堤防治理,防洪标准20年一遇。但陈桥闸~蒙怀县界段两岸未筑堤设防,现状河堤为挖河弃土自然成堤,堤身低矮、单薄,局部遭到违章种植、取土破坏,缺口较多。沿线沟口涵闸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较低,经二、三十年运行,大部分涵闸有严重老化损伤和运行破坏,例如陈桥闸、立仓橡胶坝已被鉴定未三类闸坝,存在安全隐患。

2.3 降雨分配不均,水资源利用程度低

芡河属于雨源型河流,虽来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但由于当地缺乏有利的蓄水空间,可利用水量不多。蒙城境内无水库、湖泊等大规模蓄水空间,河道库容不大,蓄水能力差,大量的过境水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地表水的可利用量远小于径流总量。加之流域降雨分配不均匀,降雨量年际和年内变化悬殊,往往发生丰水时大量洪水排泄废弃,干旱时又因蓄水有限,供水困难,严重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综合治理方案

3.1 河道疏浚

按照5 年一遇标准对陈桥闸下~蒙怀上界段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疏浚河线以老河槽中心线作为设计河道中心线,局部弯道考虑抹角或切滩,以使水流平顺,河线顺直。通过清淤疏浚可以有效的加快洪涝水下泄,发挥河道抢排能力,减轻沿河地区涝灾。疏浚长度22.78km,疏浚土方工程量111.87万m3,疏浚开挖占地6.26万m2。

3.2 堤防整治

陈桥闸以下至蒙怀边界沿河两岸20.0米等高线按20年一遇洪水位为标准筑堤,并在沟口建防洪闸及排涝泵站。筑堤总长29.58km,堤顶宽4.0m,堤顶高程为23.8~24.9m,边坡1:3。

3.3 立仓橡胶坝下移

下移立仓橡胶坝至蒙怀上界,并新建立仓闸坝,利用两岸开阔河滩形成河道型水库,闸坝以上正常蓄水位定为21.0m,可新增水面14.74km2,增加芡河蓄水容积约730万m3。通过水库运行可以有效地调蓄洪水,消减洪峰,减轻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同时,可以发挥水库城市供水、水产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

图1 河网概化模型图

表1 河道整治前后主要里程节点水力计算成果表

图2 整治前后里程点-最高水位关系图

3.4 湿地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实施对提高芡河下游防洪除涝能力效果显著。立仓三圩总面积10.62km2,历史上就是芡河湿地,可滞蓄汛期洪水,且紧邻芡河,分洪道距离短,分洪速度快,具有独特的滞蓄优势。规划立仓三圩为蓄滞洪区,结合建设生态湿地,不仅能够滞蓄洪水、补充地下水,也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防洪除涝、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4.方案模拟分析

本文采用DHI的MIKE11河网水力分析模型,选取2003年型洪水(等同20年一遇洪水),构建片区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拟实施方案进行模拟分析。

4.1 模型概化

根据蒙城县水系现状及规划方案的工程布局,确定模型概化范围为陈桥闸~蒙怀下界,概化河道长30.33km,共布置计算断面281个,5个控制性建筑物,2个附加蓄水区,2个边界,14个支河汇入点。河网概化模型见图1。

4.2 边界条件

本次模型边界采用流量-水位边界条件,模型上边界定在陈桥闸,上游汇水面积329km2,根据2003年型洪水降雨过程推求的流量过程线施加,洪峰流量为344.2m3/s;模型下边界定在蒙怀下界,根据下游上桥节制闸汛限水位确定下边界初设水位为17.7m。

考虑上桥抽水站调度运行,设置下边界达到起排水位18.5m后,抽水流量120.0m3/s;同时,14处沟口作为区间汇流,以点源形式汇入河道;立仓三圩滞洪区、下游芡河洼地以附加蓄水区形式概化。

4.3 参数率定

根据按照2003年6月20日至7月22日降雨过程计算的单元洪水过程、边界条件,利用2003年洪水期间陈桥节制闸和立仓橡胶坝实测的水位率定模型,河道糙率为0.028~0.048。对清淤疏浚的河道,粗糙系数取0.025。

4.4 成果分析

采用上述构建的MIKE11水动力模型对规划方案实施前后进行模拟计算。

由表1可知,通过清淤疏浚,河道过水断面及比降增大,河道断面的最大流量、最大流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陈桥闸至顺河桥段河道最高水位下降28.9cm~2.9cm,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顺河桥以下,受茨淮新河水位顶托,洪水积蓄难以下泄,因此水位变化不大。启动立仓三圩滞洪区后,上游河道行洪速度进一步加快,通过三圩分洪,滞洪区下游最大流量显著减小,河道最高水位降低8.6cm,取得了较好的滞蓄效果。

由图2 可知,河道未整治前,原状水面多处高于现状堤顶,左岸K7+290~K7+740、K8+650~K8+800、K12+370~K12+900、K16+720~17+450,右岸K12+120~K13+380、K19+480~K20+950、K22+780~K23+100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漫槽。堤防整治后,两岸堤防达到20年一遇洪水位,洪水归槽。

5.结语

本文以蒙城县芡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河道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提出了河道疏浚、堤防整治、立仓橡胶坝下移、建设立仓三圩蓄滞洪区的综合整治方案,并通过MIKE11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区域防洪排涝、调蓄洪水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可为其他中小河流整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概化蒙城县滞洪区
东淀蓄滞洪区完成退水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结束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基于MIKE21二维数值模拟的不同桥墩概化方式下河道壅水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建议
结构化面试中多源变异的概化分析
汾阳市城市防洪规划滞洪区设计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
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
拦污栅条概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