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走向观察

2021-01-06 04:19党俊
统一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台独两岸关系当局

■ 党俊

自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台湾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也进入调整期,从特朗普时期的对陆强硬对抗,转变为寻求两岸对话重启交流合作,并释放出所谓的一系列“善意举措”缓解两岸之间的紧张敌对关系。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是否真正朝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还是换汤不换药,继续“倚美抗中”,推动“渐进式台独”,需要祖国大陆认真研判。

一、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调整情况观察

释出所谓“善意举措”寻求两岸重启对话。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元旦和春节讲话中表态愿与大陆共同促成有意义的对话,同时对台湾的两岸军事、安全团队进行改组,任命“较温和圆融”的邱太三为大陆事务主管。邱太三上任后,以希望两岸“春暖花开”和寻求“建设性模糊”作为重启两岸交流对话的起手式。具体的“善意举措”方面,包括宣布开放大陆商务人士入台(包括履约活动、跨国企业内部调动)、逐步恢复两岸探亲人员往来、松口承认大陆疫苗的效力和开放马英九、吴敦义“5·20”后赴大陆与港澳地区交流等。

加紧与外部势力勾连继续推动“渐进式台独”。民进党当局对外加紧与美国勾连,沆瀣一气,妄图成为美国拜登政府“全球民主价值联盟”成员和“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美国反华的前沿阵地。一是紧随美国起舞,攻击祖国大陆的香港和新疆所谓“人权”问题;二是持续深化与美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签署“海巡合作备忘录”、会见美国驻帕劳大使、视讯商讨参与国际组织、大肆对美军购和欢迎新“美台互动指南”。对内,一是继续污名化“九二共识”,否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二是以所谓的“美台关系提升”和国际空间拓展进行“大内宣”,提升岛内民众的“台湾主体意识”;三是成立“宪政改革小组”,安排“独”派元老姚嘉文为总召集人,“修宪”方向虽仅涉及岛内事务但隐含“谋独”议题;四是拟裁撤外贸协会驻陆联络点,加速经贸领域与祖国大陆脱钩。

二、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调整原因

“反中仇中”所能获取的政治红利日益减少,现实的执政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民进党当局自2018年“九合一”选举大败后,调整选战策略,扬长避短,不再与国民党比较经济社会治理能力,而是选择制造两岸冲突对立,以“反中仇中”意识形态对抗作为竞选主轴,迅速扭转民意下滑的颓势,获得了选民的政治支持并以巨大优势赢得了2020年选举。但是以“反中仇中”所引发的两岸高度敌对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民进党当局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红利实现连续执政,一方面也把台湾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危险之中。现阶段,民进党已经实现一党独大,岛内再无政党可以与民进党争夺执政权力,而疫情以来,因台湾较好的防疫表现经济成长率居高不下,使得民进党的治理能力弱项短板补齐,民进党当局出于现实考量已经不需要再刻意操作意识形态对抗获取未来的选举胜利,反而需要寻求更安全的执政环境,避免因两岸对撞爆发战争而使自身执政权陷于高度危险之中。因此,降低姿态,缓和两岸关系,甚至期待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对民进党当局而言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中国大陆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得民进党当局在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博弈中获益机会窗口不断缩小。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大陆极限施压和频打“台湾牌”的助推下,民进党当局捞取了巨大的政治红利,不但在岛内赢得了选举胜利,也使台美关系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有所提升。而祖国大陆对此则采取了反制措施,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给予民进党当局巨大的压力,军机、军舰绕岛巡航常态化和高强度化,突破所谓“海峡中线”不断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在台海、南海和周边海域举行联合演习,有力震慑了岛内分裂主义势力,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和擦枪走火风险几近达到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最高点。台湾在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竞争博弈中获益机会窗口不断缩小,风险已超收益,需要民进党当局谨慎应对,慎重跟随美国脚步,而对原来高度对立对抗的两岸政策进行调整,避免成为中国大陆与美国相争的牺牲品。

台湾的经济成长动能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助推。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推出“新南向政策”和“台商回流计划”,意在降低和摆脱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单一市场的经济依赖,防止祖国大陆以断绝两岸经贸作为“遏独”的斗争工具,为推动“法理台独”打好经济基础,以利于“台独”上层建筑的建立,但收效甚微。新冠疫情爆发后,台湾地区迎来的经济高增长更是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的助推。据台湾当局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对祖国大陆(含香港)出口额1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占台湾总出口额43.9%,不仅规模创历史新高,依赖程度也达新高点,祖国大陆(含香港)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地。而今年3月台湾企业销往祖国大陆(含香港)的订单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1%。累计第一季度销往祖国大陆(含香港)3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事实证明,台湾地区经济成长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的助力和加持,而要保持经济高增长则离不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迫于岛内经济发展和台商、台企压力,民进党当局需要调整两岸政策,降低两岸紧张关系,为维持岛内经济成长动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为美国拜登政府完成反华包围圈拖延时间。拜登上台后,非但没有如预料般舒缓中美两国在特朗普任内的紧张关系,反而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对立对抗。拜登抛弃了特朗普的单打独斗策略,转而恢复拉拢盟友共同围堵中国大陆发展的传统战略。以所谓自由、民主等价值观议题拉拢西方国家,以地缘政治军事安全收编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全面围堵遏制中国大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拜登政府所筹划的反华大联盟尚需时间才能最终成型,因此担心民进党当局暴冲的两岸政策会提早引爆台海紧张局势,不利于最终战略的实施,因此,要求民进党当局调整两岸政策,缓和两岸紧张关系,迷惑中国大陆,以拖延时间,实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三、民进党当局新两岸政策的底色

玩弄两面手法,继续谋“独”拒统。民进党当局新两岸政策,表面上释出所谓“善意”,希望两岸重启交流对话,实质是玩弄两面手法,继续谋“独”拒统。民进党当局既拒绝承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也不愿对“九二共识”进行正名,继续污名化“九二共识”和对其进行肆意曲解。其抛出的寻求“建设性模糊”,意图跳过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问题,用“乱表”代替“各表”,用脱离代替模糊化,用心险恶。一方面喊“缓和”,另一方面加紧与美国勾连不断插手香港事务,污蔑抹黑“一国两制”,搞所谓“价值同盟”跟中国大陆搞对抗;一方面谋“独”挑衅,另一方面又想谋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一方面高唱“春暖花开”,另一方面继续保留对两岸交流合作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和建立在“反中”基础上的政权性质,决定了民进党当局并不是真心希望两岸对话和解,其底色仍然是谋“独”拒统,只是以拖待变,以时间换空间,冀望于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上实现“台独”美梦。

博取国际社会同情,为争取国际活动空间突破创造条件。由于两岸舆论阵地影响力的不对等,特别是在西方反华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民进党当局新两岸政策容易给外界造成一种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改善两岸关系的印象,而将中国大陆塑造成以大欺小,不愿改善两岸紧张关系的负面形象,从而博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为其争夺国际生存空间创造条件。这种蒙骗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行为,虽然经不起时间和现实的检验,但有可能在短期内让民进党当局进入像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可能性增加。而国际活动空间的突破,反过来加强了民进党当局“大内宣”的宣传效应,巩固了执政权力。

四、祖国大陆妥善应对,保持定力

坚持两岸一中底线原则不动摇。“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和解对话的重要政治基础,开启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的历史进程,让台湾充分享受到了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红利,而这一历史进程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否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而中止。无论民进党当局提出“九二会谈历史事实”还是“建设性模糊”或者再提出什么新的词语,其本质都是回避和否认两岸同属一中这一核心问题,祖国大陆对此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绝不妥协。特别是建立在“反中”基础上的民进党政权,如果在没有一中原则的政治基础上,与其展开官方交流对话,只会更加助长岛内“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祖国大陆不能被岛内舆论的“胆小鬼赛局”和某些学者的观点所误导,必须坚持“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官方复谈的底线原则不动摇。

继续提升军事实力,做好非和平统一的准备。解决两岸问题的主动权始终在祖国大陆,在当前国际局势对中国大陆越发严峻的情势下,需要继续增强军事实力,做好非和平统一的军事准备。一方面稳步提高军费支出,保障军队建设;另一方面继续打造现代化海空军力量,提高海空军远洋联合演练水平。一方面增加战略武器数量和效能,提升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增强对台湾周边的全域巡航能力,压缩台湾的军事生存空间。

打造具有创新性和战斗性的舆论阵地,掌握好两岸话语权和扩大国际舆论影响力。牢牢掌握对台话语权和建构统一话语权,需要打造具有创新性和战斗性的舆论阵地。对内,应主动设置议题,做好对台政策宣传工作,避免岛内舆论倒灌祖国大陆;开放和引导祖国大陆民众从官方渠道了解认清台湾社会现实,防止民族主义情绪外溢。对外,鼓励媒体勇敢走出国门,借助新媒体工具发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大陆追求统一的正当性和谋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努力;发动在陆台青在世界主流社交媒体现身说法,增强宣传工作的说服性。

在继续深化对台融合发展战略下,做好台资台企的转移替代工作。继续深化对台融合发展战略,开放和鼓励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共享祖国大陆发展红利。同时,应未雨绸缪,做好台资台企未来可能的转移替代工作。一是限制和逐步减少台湾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在祖国大陆设点生产,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提出的碳中和重大承诺;二是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半导体产业链上,加紧学习赶超,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完全自主替代。三是做好台资台企产业转移后的工作预案,解决好当地社会就业问题。

与美国维持斗而不破局面,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如预期般出现缓和迹象,相反严重的对立、对抗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而美国必然频打“台湾牌”对中国大陆进行战略和战术牵制,以实现阻止中国大陆和平发展的战略野心。中国大陆现阶段仍然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避免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发展战略机遇期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对实现第二个百年远景目标的牵制和干扰。为此,仍需努力减少中美之间的冲突面,扩大合作面。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议题上争取合作。同时,急需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划好战略红线,保留对话管道,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诚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言,“春暖需要有东风,花开需要有雨露”。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调整底子里没有“九二共识”这一“东风、雨露”,只是继续玩弄两面手法,谋“独”拒统。祖国大陆需要擦亮双眼,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提升综合实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和主导权。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终将迎来祖国人民正义的审判。

猜你喜欢
台独两岸关系当局
斥“台独”狂人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