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献综述

2021-01-06 05:23张慧
天中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姜太公文王时期

张慧

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献综述

张慧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献是姜太公故事文献群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姜太公故事文献不同文体样式与文本形态的梳理分析,可大致将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的流变划分为三个时段:西汉——历史文本时期,东汉——历史文本向文学文本的过渡时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文本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综述;历史文本;文学文本

姜太公,商周时人,相关故事传说历时弥久。相对于历史文献记载,姜太公艺术化的形象尤其是小说文本《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形象具有更高的认知度与更广泛的传播,而且元明清通俗文学文本中的姜太公故事有着更高的研究关注度。实际上,在姜太公故事文本演变的过程中,首篇小说文本是大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列仙传》①“吕尚”篇,其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搜神记》也记载了姜太公故事。前者所记姜太公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而被神格化,后者记述了姜太公役神传说,这两点对后世姜太公“封神”经典形象与文化印记的形成尤为关键。因此,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故事演变在不同文体样式中都有所呈现,不同的文本形态存在交叉互动的关系。所以,考察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献,需要将其置于汉魏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以更宽广融通的视野加以梳理和审视。

一、西汉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

西汉时期,姜太公故事在经史子集文献中皆有出现,主要是作为历史真实人物被记录和书写。其中,尤以史部文献《史记·齐太公世家》最为重要,首次对姜太公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记述。

(一)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

西汉时期姜太公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姜太公与周文王,核心情节是周文王与姜太公君臣遇合以及姜太公变泰发迹的故事。这一时期的故事文本记述姜太公故事最为详细的文献是《史记》,其中对君臣遇合、姜太公变泰发迹的故事情节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他方面记述则较为简略。以君臣遇合的故事,来劝诫君主用贤礼贤;以姜太公变泰发迹的故事,来告诫士人修学行道,遇或不遇取决于时势。

(二)文本形态与文体样式

西汉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的文体样式有文、赋,文本形态主要是经部著述、史书记载、子书评论、辞赋咏叹。

1. 经部著述

西汉时期记载姜太公故事的经部著述为《韩诗外传》。韩婴《韩诗外传》记述了姜太公故事6则,主要记周文王与姜太公君臣遇合与姜太公变迹发泰故事。前者记述较为简略,以文王用姜太公而周兴,论说君主统治要用贤纳贤。后者记述较为详细,如:“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1]314,“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去,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1]382,以姜太公早年未发迹时的复杂艰辛履历,论说士人能够得遇,与才学、时势有关,劝诫士人潜心问道,以待时运。

2. 历史典籍

西汉时期的史部文献是汉魏六朝时期记载姜太公事迹最为详细的文本,主要有司马迁的《史记》与刘向的《古列女传》,尤以《史记》所记姜太公事迹最为详细。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参考了先秦诸多文献,首次较为全面地记载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迹,将姜太公相关故事整合为姜太公传记,详细记载了姜太公与周文王相遇的主要情节。其中,文王出猎占卜得贤人和渭滨遇姜太公,是汉魏六朝时期首次记述此故事情节的文献,姜太公变泰发迹之事记述较为简略,概述了姜太公发迹前的经历[2]。另外,《史记》中《周本纪》《鲁周公世家》等篇目中也散见姜太公故事,较为简略零散。而刘向《古列女传》在齐相管仲妾婧传记中,妾婧以姜太公虽年老贫贱而为天子师并封于齐的故事,与管仲讨论不能因年老贫贱而轻之的道理。后世的子部论著、诗文咏叹及小说叙事述姜太公故事多据此二书加以演绎。

3. 子部论著

西汉时期记载姜太公故事的子部论著主要有四种: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与刘向的《说苑》《新序》。刘向在多部著作中记载了姜太公故事,是西汉时期保存及传播姜太公故事文献除司马迁之外的另一重要著者。

《新语》记姜太公故事4处。其中,或记文王姜太公君臣相遇,周用姜太公,合于道,受于天命;或以姜太公得遇文王反观许多贤士怀道但未能遇圣君,劝诫君主广招贤士;或以姜太公变泰发迹之事,劝诫士人修行仁义。

《淮南子》记姜太公故事7处。或借文王姜太公君臣相遇,劝诫君主举贤立功;或以姜太公变迹发泰之事,论说姜太公得以重用与其位卑时不忘修学体道有关。

《说苑》记姜太公故事5处。或以文王不以姜太公身份卑贱重用之,论说“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173、“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3]181等道理;或以姜太公变迹发泰之事,劝诫士人要体察天道人情,明乎隐处之道。

《新序》记姜太公故事5处。主要记述了文王重用姜太公得以王天下之事,述说君主有德、礼贤纳贤则可以兴旺。

4. 文学创作

西汉时期,以姜太公故事为内容题材的文学创作有赋3篇、文2篇。

东方朔赋2篇,《七谏》其二《沉江》以“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4]55,劝诫君主治国要用贤;《答客难》以姜太公变泰发迹之事论说“苟能修身,何患不荣”[4]24的道理,劝说士人修身,体行仁义,以待圣主。庄忌辞赋一篇,《哀时命》以“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5]265,反证姜太公遇文王,才得以行其志广其道。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记文王用姜太公以王天下,以“周用乌集而王”[6]234的事例劝诫君主广纳贤士;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记载姜太公遇圣君文王,得以变泰发迹,得行其道,以此论证“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6]358,劝诫君主用贤。

综合文献分析,西汉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主要是对先秦时期姜太公相关文献的整合,最突出的特征是偏向于历史真实,其中以《史记·齐太公世家》为代表。周文王与姜太公君臣遇合、姜太公变泰发迹是这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记载的主要内容,前者详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后者《韩诗外传》等亦有记述。子部论著与散文、辞赋的创作,也多是以上述两种文本为源头。由此观之,这一时期可视为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的历史文本时期。

二、东汉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

东汉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主要见记于子部中,与西汉时期所记姜太公故事多为历史真实事迹基本一致,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有二:一是出现了新的文本形态与文体样式——诗歌与小说;二是出现了文学化、艺术化、虚构化程度颇高的文言小说文本——《列仙传》“吕尚”篇。

(一)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

东汉时期姜太公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姜太公、周文王、周武王,核心情节是周文王姜太公君臣遇合、姜太公变泰发迹,以及姜太公助武王伐纣、姜太公仙化。姜太公与文王的相关故事多承继西汉,在这一时期仍是文本叙述的主要内容;姜太公与武王相关的伐纣故事在西汉时期略有提及,至东汉时期是姜太公故事文本记述的一个侧重点;姜太公仙化的故事情节在东汉时期首次出现,是这一时期姜太公故事的重要新变特征。

(二)文学形态与文体样式

东汉时期姜太公故事的文体样式有文、诗、小说,文本形态主要是史书记载、子书评论、诗文题咏、小说叙事。其中,姜太公故事文本的文体样式与文体发展的时代特征具有一致性,诗歌、小说文体参与到姜太公故事文本叙事中。

1. 历史典籍

东汉时期记载姜太公故事的历史典籍主要有班固《汉书》、荀悦《汉纪》两种,所记多重复西汉时期的历史文本记载。其中,《汉书·艺文志》将《太公》著录于子部道家,颇具深意。

班固《汉书》较为集中记载姜太公故事的篇目是《地理志》,姜太公封于齐,治理齐地的事迹多有记述。另外《汉书·艺文志》收录姜太公著述于子部道家,称姜太公“本有道者”[7],不再从《七略》将姜太公著述同时著录于子部道家与子部兵家。

荀悦《汉纪》记文王姜太公相遇,君臣二人“心合意同,谋无不成,计无不从”[8],周得以王,以此劝诫君主要举贤用贤,君臣不疑,心意一致。

2. 相关论著

东汉时期记述姜太公故事的论著主要有8种,所记多为历史真实,姜太公助武王伐纣的事迹也成为一个记述重点。另外,记述偏向历史真实的文王与姜太公遇合故事也出现了多种版本,并带有了神异色彩。

桓宽《盐铁论》记载姜太公故事6条,主要是以文王、武王用姜太公,周得以兴旺,劝诫君主广纳贤士;以姜太公变泰发迹劝诫士人修身体道,“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惟仁之处,惟义之行”[9]。

桓谭《新论》记载姜太公故事2条,所记姜太公年老才得遇文王的故事,一方面劝诫士人修道以待圣主,另一方面论说了才能之士见用之难。另外,以文王重用而不疑姜太公,周得以王之事,强调君臣关系要“致密坚固,割心相信,动无间疑”[10]。

王符《潜夫论》记载姜太公故事4条,主要是以文王遇姜太公,信之用之,周得以王的事例劝诫君主举贤用贤不专宠、不怀疑、不轻贱。

徐干《中论》记姜太公故事一条,以文王姜太公相遇,文王不介意其贫贱年老,因其贤德、术诚而重用之的事例,劝诫君主亲自察举贤臣。

王充《论衡》记姜太公故事7条,以姜太公得遇文王之事论说士有遇或不遇,“命时当也”[11]281;另记武王伐纣事,姜太公使用计谋,“食小儿以丹,令身纯赤,教言亡殷”[11]826,及姜太公率军伐纣渡河遇异物,借之威众;又记姜太公磻溪垂钓,“刳鱼得书,云‘吕尚封齐’”[11]930是祥瑞之兆。对于姜太公助武王伐纣与姜太公封齐诛杀华士诸事,王充的记述带有明显的否定倾向。

高诱注《战国策》主要记姜太公故事一条,述姜太公变泰发迹前的事迹。

蔡邕《琴操》“文王思士”曲,是文王得遇姜太公欣喜而作,所记君臣遇合故事与《史记·齐太公世家》基本一致。

王逸《楚辞章句》记载了3种版本的文王姜太公君臣遇合故事,与《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记情节差异较大。其一是文王梦得圣人,出猎遇姜太公;其二是文王、姜太公夜梦相通,梦中天帝将姜太公引荐给文王,文王出猎遇姜太公;其三是姜太公在市肆做屠夫,文王亲自拜访,文王欣喜于姜太公“下屠屠牛,上屠屠国”[5]111的言论,重用之。

3. 文学创作

东汉时期姜太公故事的相关文学创作在传统文体诗、文中有所呈现,并首次出现了记述姜太公故事的小说文本。

孔融《杂诗》二首其一:“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12]言姜太公年迈且出身贫寒,因时运得用,得以建功,慨叹人生无常,时运难料。

班固辞赋《答宾戏》中有“殷说梦发于傅岩,周望兆动于渭滨……皆俟命而神交,匪词言之所信,故能建必然之策,展无穷之勋也”[6]610句,言文王姜太公渭滨相遇是应天命预兆,所以姜太公得文王重用,周得以兴旺。

文言小说《列仙传》“吕尚”篇记姜太公生平事迹,充满了文学虚构的色彩。具体体现在:其一姜太公磻溪垂钓从鱼腹中得兵书;其二,文王梦得圣人,姜太公通梦文王,文王见而用之;其三,姜太公食灵草,二百年而亡,死后无尸。

综合文献分析,东汉时期的姜太公故事对比西汉时期,既有承继也有发展。这一时期关于姜太公故事的记述仍是以历史真实为主,但对姜太公事迹的评介与记述更为多样。一方面,西汉以来姜太公故事的记述主要是肯定的基调,但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否定的倾向;另一方面,东汉时期打破了姜太公与文王遇合故事主要依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述模式,出现了多种版本。另外,东汉时期姜太公故事的记述出现了一些神异化倾向,而且首次出现了文言小说文本——《列仙传》“吕尚”篇,充满了文学虚构的色彩。这一时期或可视为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由历史文本向文学文本过渡的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散见于史部、子部、集部中,姜太公作为历史人物叙述的文本依然占据主要部分,内容多重复,与两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差异较小。但这一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具有了明显的新变特征,即文学文本数量大增,文学化艺术化程度增强。

(一)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姜太公、周文王、周武王及东海妇,核心情节是文王姜太公君臣遇合、姜太公变迹发泰、姜太公助武王伐纣、姜太公役神。这时期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为主要人物的故事多重复两汉时期的文献记述,是姜太公故事的一种文献层累,但新人物东海妇与新情节姜太公役神首次出现。

(二)文学形态与文体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故事的文体样式有散文、诗歌和小说,文本形态主要是史书记载、子书评论、诗文题咏、小说叙事。其中诗歌文本数量大增、小说叙事内容新变是这时期的鲜明特征。

1. 历史典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载姜太公故事的历史典籍共有5部,所记多为历史真实,但《宋书·符瑞志》所记文王与姜太公君臣遇合故事带有一定的神异色彩。

晋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记姜太公故事3处,一方面赞赏文王访求姜太公之德,另一方面称赏姜太公怀文武之才、年老犹能征战。

晋皇甫谧撰《帝王世纪》周朝篇记姜太公故事2处:一为文王姜太公商讨是否伐密须,姜太公以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13]84为例证赞成伐之;二为商容评价姜太公“视其为人,虎据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13]89。

范晔《后汉书》记姜太公故事7处,主要记述文王遇姜太公,以之为师尚父,武王以之为太师,姜太公尽心辅佐文武,以成周朝帝王之业。同时,也称赞了文王、武王重用贤士,肯定了姜太公的文武之才。

沈约《宋书》记姜太公故事2处,《符瑞志》详细记载了文王姜太公君臣相遇的故事,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的基础上增加了姜太公钓得刻有“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文字的玉璜,以及姜太公出游,“见赤人自洛出,授尚书曰:‘命曰吕,佐昌者子’”[14]765的情节。另外,《恩幸传》记载了文王不以姜太公身份卑贱,“唯才是与”[14]2301,重用之。

魏收《魏书》所记姜太公故事2处:其一是肯定姜太公助周伐纣之功,其二是魏臣李冲以文王不以门第重用姜太公劝诫高祖仿效之,高祖以济世之人罕见驳之。

2. 子部论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子部论著所记姜太公故事较为丰富,但也较为零散。其中葛洪《抱朴子》记述最多,从多维角度引申讨论。而且,佛教典籍也有引述姜太公故事。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记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姜太公因以制曲盖。

西晋傅玄《傅子》以文王、武王不以姜太公身份卑微而重用之的事例劝诫君主举用贤士,共治天下。

东晋葛洪《抱朴子》共记姜太公故事16处,内容较为丰富。一是写遇不遇或穷达,皆时命,不可强求;二是写姜太公虽年迈才发迹,但进锐,得行其道;三是写“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15]312,文王重用姜太公治理国家,用之不疑,姜太公尽心辅佐,周得以王;四是写姜太公渭滨垂钓待文王,是“藏器以有待”[15]480;五是写武王尊德行之士姜太公为太师,周得以兴旺。另外,针对姜太公诛杀华士一事,葛洪的批评较多,并且言说姜太公善用天地阴阳吉凶。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汲县有太公庙3处,咸阳一处。

北齐刘昼《刘子》记姜太公故事2处:一为文王不轻视姜太公屠牛身份而重用之;二为文王姜太公相遇故事,与《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记一致,较简略。

南朝梁虞荔《鼎录》记姜太公渭水垂钓得玉璜,将之铸为鼎,刻字“璜鼎”。

南朝梁僧祐《弘明集》从反面述姜太公若不遇文王则仍是年迈钓夫,不会成就功业,以此论说士遇贤君之难。

3. 文学创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献出现了大量的文学文本,诗、文、文言小说等文体皆有引述姜太公故事。

这一时期文章所记姜太公故事与子部著作相似,丰富又零散。但有两篇碑文《齐太公吕望表》《修太公吕望祠碑》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迹,是论证姜太公籍属汲县的有力文献材料;同时,庙碑立于汲县太公庙庙前,碑文所记姜太公被尊奉为护佑乡民的神灵,具有了神格。

魏曹植《求自试表》其二,以文王用姜太公为例,劝诫君主善举善用贤士。

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有“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16]句,以姜太公故事为例论说褒德赏功,先王以来已有之。

魏李康《运命论》,以姜太公变迹发泰之事论说遇或不遇与时运相关,以及圣人处穷达之境如一也。

西晋陆机《嘲褚常侍文》,以周用姜太公而兴,论说古来兴王者皆重贤。

西晋羊祜《让开府表》,记载了姜太公渭滨垂钓、市肆屠牛是为怀才避世。

东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以“伊吕用而汤武宁”为事例,论说“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6]1786,劝诫君主用贤。

东晋末陶渊明《集圣贤群辅录》,记姜太公辅佐文王事迹,称述姜太公之贤。

南北朝庾信《文王见吕尚赞》,以赞文记述了文王遇姜太公之事。

南朝梁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有“增玉璜而太公不以为让”[6]3200句,劝诫君主重用贤士,论功行赏。

西晋卢无忌《齐太公吕望表》,为汲县太公庙庙碑碑文,文中引述了《周志》所记文王姜太公相遇的故事,即文王姜太公夜梦相通,梦中天帝将姜太公举荐给文王,后文王果遇姜太公,重用之。碑文记姜太公可以升云降雨,保佑乡民免遭水旱灾害,润泽乡里。

北魏穆子容《修太公吕望祠碑》,《水经注》记作《太公碑记》,为汲县太公庙庙碑碑文,碑文前半部分为卢无忌《齐太公吕望表》,后半部分为穆子容所作。碑文记载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迹及其功业,并记述了姜太公降神故乡汲县,调节风雨,护佑乡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述姜太公故事的诗歌文本较为丰富,以文王姜太公君臣遇合、姜太公变泰发迹的故事作为典故引入诗歌,多是咏叹穷达有时,渴望见用。如魏曹植《豫章行》有“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太公不遭文,渔钓终渭川”[17]句,以姜太公与文王遇合,论说遇或不遇难以预料。魏杜挚《赠毋丘俭诗》有“吕望身操竿”[18]419句,自比姜太公,沉沦下寮,渴望得用。晋傅咸《与尚书同僚诗》有“质弱尚父,受任鹰扬”[18]605句,以姜太公年迈尚能率军建功,勉励同僚。晋傅玄《鼓吹曲》其二十二《钓竿》有“太公宝此术,乃在《灵秘》篇。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游鱼惊著钓,潜龙飞戾天”[18]835句,述姜太公怀谋计得遇文王,得施才华,得以通达。又乐府诗《墙上难为趋》有“渭滨渔钓翁,乃为周所谘”[18]558句,以姜太公遇文王得以重用是时运所致论说穷达不可强求。晋刘琨《重赠卢谌诗》有“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句,又言“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18]852,希冀能如姜太公遇明君得以重用。南北朝庾信《和张侍中述怀诗》有“渭滨观坐钓,谷口看秋获”句,自述与姜太公垂钓、郑子真耕种类似过着隐逸生活,但结句“何时得云雨,复见翔寥廓”[19]则透露出渴望如姜太公、郑子真一样得到重用。

另有诗歌述姜太公与文王相遇,姜太公助周兴盛是顺应天命,如晋傅玄《鼓吹曲》其十七《仲秋狝田》、晋牵秀《诗》。此外,西晋陆机《齐讴行》有“惟师恢东表,桓后定周倾”[18]663句,融合《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20]和《左传》季札“请观于周乐……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21]的记载,称赞姜太公助周伐纣、治理齐国之功。晋王胡之《答谢安诗》八章其七:“太公奇拔,首阳空饿。各乘其道,两无贰过。”[18]887言姜太公仕周与伯夷隐逸各行其道,无对错之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小说兴起,姜太公故事文本的流传也有这一文体的参与,其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姜太公故事的文言小说文本有张华的《博物志》与干宝的《搜神记》。

《博物志》记姜太公故事一则,主要记述了姜太公为灌坛令,东海妇不忍毁坏姜太公之德改道而行的姜太公役神传说。《搜神记》记姜太公故事两则:一则与《博物志》所载基本相同;另一则记文王姜太公君臣遇合故事,与《史记·齐太公世家》基本一致。

综合文献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流变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文学文本数量大增,基本与历史文本持平。这具体体现在诗文题咏与小说文本的增加,以及历史典籍如《宋书·符瑞志》、子部论著如《鼎录》等也记述了带有神异色彩的姜太公故事。其次,文本的艺术化、文学化程度增强,姜太公由历史人物逐渐神格化。文王姜太公君臣遇合故事出现了多种神异化的文本记述,艺术化程度增强;但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的姜太公役神传说,属于道教神仙信仰背景下的文学虚构创作,文学文本特征明显。另外,姜太公由历史人物而神格化,《齐太公吕望表》《修太公吕望祠碑》所记太公庙中祭祀的姜太公是已被神格化的神灵,役神传说中的姜太公是被纳入道教信仰谱系中的神仙。再者,在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佛教典籍也引述了姜太公故事,参与了姜太公故事文本的流变。就此而言,这一时期可视为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的文学文本时期。

姜太公故事文本的演变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段,先秦时期主要是历史文本时期,汉魏六朝至唐宋时期主要是历史文本向文学文本过渡的时期,元明清时期主要是文学文本时期。其中,汉魏六朝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本演变又大致可以据此分为三个时期:西汉主要是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的历史文本时期,《史记·齐太公世家》是最主要的历史文献;东汉主要是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从历史文本向文学文本过渡时期,姜太公故事的记述多承继西汉,但也记述了神异化的姜太公故事,并且首次出现了姜太公故事小说文本《列仙传》“吕尚”篇;魏晋南北朝主要是汉魏六朝时期姜太公故事文献的文学文本时期,多处文献记载了神异化、艺术化的姜太公故事,小说文本《博物志》《搜神记》记载了姜太公故事新情节——姜太公役神,碑文《齐太公吕望表》《修太公吕望祠碑》记述了姜太公的神格化。汉魏六朝时期的姜太公故事文本极大推进了姜太公故事的演变:一方面历史文本《史记·齐太公世家》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后世姜太公故事演变的文本基础;另一方面唐代的姜太公武神信仰与姜太公民间信仰皆与这时期的文学文本存在关联,姜太公故事经典文本《封神演义》也与此时期的姜太公役神传说有一定情节渊源。

① 《列仙传》著者及成书时间学界尚有争议,据现今研究成果可知《列仙传》大约成书于东汉末年。详情参见陈洪《〈列仙传〉成书时代考》(《文献》,2007年第1期)和王青《〈列仙传〉成书年代考》(《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 韩婴.韩诗外传[M].屈守元,笺疏.成都:巴蜀书社,2011.

[2] 司马迁.史记[M].裴骃,集解.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14:1790.

[3] 刘向.说苑[M].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

[4] 傅春明.东方朔作品辑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7.

[5] 楚辞章句补注[M].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长沙:岳麓书社,2013.

[6]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7] 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1729.

[8] 荀悦.汉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2:162.

[9]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209.

[10] 桓谭.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

[11] 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2] 孔融,等.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5:2.

[13] 皇甫谧.帝王世纪辑存[M].徐宗元,辑.北京:中华书局,1964.

[14]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 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6]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51.

[17] 黄节.曹子建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14.

[18] 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9] 倪璠.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53.

[20] 郑玄.毛诗传笺[M].北京:中华书局,2018:810.

[2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162.

I206

A

1006–5261(2021)06–0074–08

2021-09-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251)

张慧(1994―),女,河南汝南人,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小兵〕

猜你喜欢
姜太公文王时期
为文王发愁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读典
覆水难收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新传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