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中药鹿茸的质量控制与鉴定的研究进展

2021-01-06 05:56林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鹿茸指纹图谱

林森

(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重庆 402473)

0 引言

雄性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未骨化密生的绒毛状的幼角,称之为鹿茸,为我国重要的名贵中药之一。我国鹿茸的主要产地在吉林与黑龙江两地,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2[1]。随着中医学的推广以及多种中成药以鹿茸为原材料,致使市场对鹿茸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鹿茸产量供不应求,价格也在不断地提高。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鹿茸的仿制品、伪品等,以驯鹿茸、驼鹿茸等其他鹿科动物的幼角为主;再者,鹿茸饮片的治疗未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证我国鹿茸产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对鹿茸制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与鉴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鹿茸的质量控制与鉴定的发展路径为出发点,并提出未来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实现鹿茸产业的持续发展。

1 鹿茸质量控制与鉴定的现状

1.1 传统鹿茸鉴定方法

1.1.1 基原鉴定:基原鉴定作为鹿茸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鉴定工作的基础,是对鹿茸进行炮制、开发、进一步加工以及制成其他药品的依据[2]。传统鉴定方法主要通过对样品、标本进行观察,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核对的方式进行。但传统基原鉴定过程易受到混淆品种以及近原物种的影响,从而使得鉴定过程有着较大的片面性以及局限性,使得鉴定结果有着较大的偏差。

1.1.2 鹿茸性状鉴定:对鹿茸形状、质地、大小、气味以及颜色等外观进行观察是传统鹿基原鉴定的主要方法。该种鉴定方法并不需要专业工具,可快速简单地对鹿茸作出鉴定。同时该种鉴定方式的局限性同样较为明显。首先,该种鉴定方法是鉴定人员采用触摸、鼻闻、观看等方式进行,鉴定依据主要为鉴定人员的经验,主观性较强,鉴定结果的不稳定性较高;再者,如果鹿茸经过炮制,其性状将发生一定的改变,为传统鉴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1.3 鹿茸显微鉴定:鹿茸经过初步炮制、加工等处理,其外形、性状等可出现一定的改变,此时可利用显微镜对其微小结果、组织结构、显微特点等进行观察。例如,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鹿茸切片和洁面的结构、颜色等进行观察,可准确的区分鹿茸粉片、蜡片、骨片以及蜂片等。再者,针对于鹿茸切片茸毛长度、髓质直径以及毛干直径等,显微观察具有准确的鉴定结果,可支持区分鹿茸的品种以及区分正品、混品以及替代品[3]。虽然借助光学显微镜可抬高鹿茸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将鉴定标本范围扩展至鹿茸制品,但是显微鉴定方法并不能对鹿茸成分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不能为鹿茸进一步加工提供充足的依据。

1.2 鹿茸质量控制研究进展。鹿茸的成分组成相对复杂,虽然其功效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但由于缺乏鹿茸质量控制以及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严重限制了其在国际医药市场中的流通。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精密分析仪器的问世,为鹿茸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方法以及思路。例如建立鹿茸光谱指纹图谱、色谱等,可对鹿茸成分组成进行分析和定量,为鹿茸质量控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中药材传统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薄层色谱法,利用该种发放可准确地对真、伪鹿茸制品进行区分,同时可也利用该种方法对鹿茸制品的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中国药典》中应用广发的检测方法有HPLC(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对鹿茸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同时对鹿茸碱基成分进行分析,还可对不同产地、鹿茸不同区段的组织差异进行检测[4]。近年来,在传统色谱、光谱检测信息的基础上,将计算机辅助计算方法融入其中,已成为鹿茸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例如,在鹿茸红外线光谱的基础上,可结合Fisher创建鹿茸真伪识别函数,可对不同品质的鹿茸进行区别;在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以区别鹿茸的产地以及对马鹿茸和梅花鹿茸就行区分。此外,还可利用UV(紫外光谱法)、IR(红外光谱法)、CE(毛细管电泳法)、GS(气相色谱法)等方式对鹿茸的真伪以及品质进行鉴定。但上述检测方法所需要的仪器以及运用的原理各不相同,同时建立数学模型是需要掌握相应的化学计量知识,导致上述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 鹿茸质量控制与鉴定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鉴定方法在鹿茸加工产业中并不适用。鹿茸传统鉴定方法,以性状以及显微鉴定为例,其是《中国药典》中所推荐的重要鉴定方法。但以鉴定人员经验为主导的鉴定方法,易受到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鉴定结果易出现偏差,因此无法进行广泛地推广。再者,传统鉴定方法对具有外观特征表现的鹿茸有较高的鉴定准确率,而对于经过炮制、加工等处理,失去外观特征的鹿茸制品则无法进行准确的鉴定。因此,传统鉴定方法在鹿茸加工产业中并不适用。

2.2 鹿茸鉴定方法与植物药、合成药品的鉴定方法存在差异。植物药成分组成简单,采用理化鉴定方法即可明确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即可作出鉴定和质量控制[5-6]。而鹿茸的成分以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大分子为主,组成较为复杂,并且鹿茸特有的活性成分未被分离和鉴定。因此,将植物药的鉴定方法应用于鹿茸的鉴定中并不适用,采用一种或多种小分子的鉴定方法对鹿茸进行质量控制,严重缺乏特异性以及专属性,并不能准确评价鹿茸的药用价值。

2.3 鹿茸标准指纹图谱建立困难。色谱指纹图谱为实现实验室分析鹿茸样本提供了可能。但由于不同产地、品种的鹿茸之间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经过炮制、加工的鹿茸制品,其组成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外,动物药成分复杂,多以生物大分子为主,因此,要保证鹿茸指纹图谱具有通用性具有较大的困难。

2.4 鹿茸专属性活性成分研究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中药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的基础是建立在已知中药材专属性活性成分(标记物)之上的。然而,大多数动物机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和多肽,具有某种特定药理作用的专属性活性成分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种。其分析、分离或鉴定工作较为复杂,且对照品制备同样较为困难。2010 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能够使用 HPLC 进行鉴别的动物药只有哈蟆油、阿胶、斑蝥、蜂胶、蟾酥;能够利用专属性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动物药品种只有 11 种。

3 鹿茸质量控制与鉴定发展思考

3.1 传统与现代鉴定方法相结合。以其他中药材的鉴定、质量控制为参照,鹿茸的鉴定与质量高控制也应以辨别真伪和评价品质为基础。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准确地对鹿茸的产地、品种以及真伪等作出判断。例如,可在性状鉴定、纤维鉴定的基础上,对鹿茸粉、鹿茸片、整支鹿茸等进行DNA指纹图谱或同位素比率质谱分析对鹿茸的产地以及真伪等进行鉴定[7-8]。

3.2 充分利用鹿茸指纹图谱资源。在光谱学、色谱学发展的基础上,可为鹿茸建立指纹图谱,其可准确地对鹿茸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在对鹿茸进行全面评价时可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目前,由于鹿茸特有的活性成分未被分离和明确,无法建立标准的评价标准。因此,可建立不同产地、炮制工艺的指纹图谱数据库,结合计算机辅助算法,建立多特征峰函数关系,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综合对鹿茸进行鉴定和质量控制[9-10]。

4 结论

鹿茸,在中药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发展潜力和空间均巨大。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统计,含鹿茸的中药就有13类,含鹿茸的保健品有65种,鹿茸资源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四川、甘肃地方标准中还按照当地鹿茸的用药习惯规定白唇鹿、水鹿也可作为鹿茸药用,导致了鹿茸基原的混乱;此外市场上还存在驯鹿茸、驼鹿茸等作为鹿茸销售,其中以驯鹿茸居多。目前鹿茸质量参差不齐,等级混乱,以次充好的现象在市场销售中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鹿茸市场较为混乱,鹿茸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为保障鹿茸产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采用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鹿茸进行鉴定和质量控制。结合传统鉴定方法与先进的分析技术是推动鹿茸产业健康发展行之有效的策略。

猜你喜欢
鹿茸指纹图谱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绘一张成长图谱
miRNA调控鹿茸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鹿茸炖服效更佳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鹿茸如何食用才好?
最佳代言
唯一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