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6 22:08陈钰芬苏为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竞赛专业能力

□ 陈钰芬 苏为华 陈 骥

|新时代对经济统计人才提出新要求

随着“互联网+”行动、数字化改革的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加速纵深化,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处于转型进程中的传统产业,均对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与整合,统计方法的组合建模,统计产品设计、实现与优化等专业技能,已成为统计人才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然而,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人才的需求相比,高校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的供需之间存在不适配现象。

1.学用脱节,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适配难。知识结构更新滞后于快速多变的社会需求,导致高校统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并不完全匹配。由于课时数限制,课堂教学中使用标准化、刻意化、虚拟化的案例[1],导致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不深入,缺乏对大数据复杂应用场景的感性认识。

2.知识割裂,综合集成应用能力培养难。大数据时代更强调对数据搜集、处理、分析等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但教学进程中学期学时制的安排,将统计方法论体系中的链式关系被分割,每一门课程主要聚焦于某一种统计理论、方法或技术,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缺乏将各种知识综合集成应用的能力。

3.素养欠缺,统计数据驾驭能力提升难。Wallman 认为,统计素养是一种理解和批判性地评价和反思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统计问题和统计结果的能力,能够懂得统计思维在决策方面的贡献,突出统计对社会和政策的意义[2]。统计素养培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灵敏、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系统和持续的过程。仅仅依靠片段式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数据的认知不敏感、判断不全面、分析不充分、创新不活跃,学生的统计数据驾驭能力(问题向数据转化、数据向结论转化、结论向产品转化的能力)提升困难。

如何在新形势下,构筑统计能力要素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提升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如何在统计新理论、新工具和新方法快速迭代的情形下,提升统计专业学生的方法优选和综合集成能力?如何在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统计场景应用中,培养学生将复杂现实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的方案设计能力?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新时代经济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工商大学将经济统计专业人才能力解构为专业CAMP 能力(数据搜集Collection、统计分析Analysis、模型优选Modeling、结果展示Presentation)和通用CAMP 能力(团队协作Cooperation、演讲展示Addressing、组织协调Management、坚毅品质Perseverance)。通过强化第一课堂“大本营”,构筑“竞赛”“学术”“实训”“拓展”四类“训练营”,形成“1+4”的一体多元CAMP 能力培养模式。

通过构建第一课堂和四营联动的机制,实现精细化教学、高频度高强度的竞赛与实训协同,强化学生的数据准备、治理、挖掘、分析和展示的全过程集成能力,方法组合优选能力,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技能,实现各类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确保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独立完成统计产品的能力。通过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多场景的应用、多样化的训练,深度培养学生的数据感知度,提升将问题向数据转化、数据向模型转化、模型向结论转化、结论向产品转化的数据驾驭能力。通过课堂带动、以赛促学、以研培思、以训融用、以拓激创,构筑专业知识赋能写作演讲、统筹协调、表达展示的培养路径,促进统计专业能力与大学生通用能力的同频互动培养。

(一)解构适应社会需求的CAMP 能力矩阵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与政策,顺应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结合统计学科发展趋势,建立常态化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跟踪调查体系,动态反映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兼顾大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解构并形成CAMP 能力矩阵。

(二)将能力矩阵映射为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确保CAMP 能力供需的始端一致性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根据“CAMP”能力培养要求,明晰“课-能”对应关系,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形成教学内容动态化更新机制,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更高。推进核心课程金课化行动,学科专项支持高质量教材出版与教学案例库建设。开设创新研讨课,突出思想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用合一”为目标,专业课程全面推进“读写议用”制度,培养学生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建模与成果展示等专业基础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毅品质、责任担当等素质。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深化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专业知识正确认识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夯实CAMP专业基础能力。强化落实系列保障机制,确保CAMP 能力高质量落地。

(三)构筑全覆盖、多类型、强集成的竞赛营,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自主创设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2012 年起纳入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以之为核心的多层次专业类竞赛平台。借助竞赛营的开展,贯通“分片切块”的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提升方法优选和综合集成能力;拓展统计思维,提升统计数据驾驭和应景能力;强化自主式、长链条训练,提升演讲展示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同时,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第一课堂知识体系的接受度、知识运用的有效性,将竞赛作品转化为第一课堂的教学案例,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完善更新。

(四)打造启发式、沉浸式、开放式的学术营,磨砺创新研究探索能力

以“名家讲、导师领、团队干”的学术系列活动,推动“学思”——领悟统计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开拓统计视野;“学做”——深悟统计学术研究路径,强化学术规范;“学讲”——感悟自主设计、统筹协调艺术,提升专业写作、学术思辨与演讲展示能力。通过引入导师科研成果、统计前沿动态知识,弥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学习课题设计和组织、模型优选和方法创新、报告撰写和成果应用等经验技能,提高第一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构筑多层次、跨场景、强联动的实训营,提升统计数据驾驭能力

围绕大数据采集与治理、挖掘与建模、预测与决策、统计产品开发等方面,构建国家级高层次校内实训平台和跨场景校外实践基地。依托校内多层次实训平台,通过模拟实践场景,增强技能“点、线”应用能力;与各级政府部门、商务企业、数据应用类公司共建基地,打造多类型、多场景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实战场景训练,增强技能“线、面”集成能力;学生深度参与全国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海洋经济调查等大型统计专项调查,强化技能“面、网”贯通能力。借助实训营,通过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补齐课堂教学与实践不适配的短板;通过学生实训的反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案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筑课堂促进实践、实践带动课堂的互动机制。

(六)构筑重规划、促均衡、增特色的拓展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贯彻“因材施教”“因需育人”理念,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发挥“规划指引”,引领CAMP能力发展的具体方向;重点补充ArcGis,Hadoop 等大数据新方法新工具,促进“能力均衡”,补齐CAMP能力矩阵中的短板;邀请社会精英,解析实战领域经典数据分析案例,增强数据驱动的统计技能应用特色,促进数据高效赋能,全面提升CAMP能力。

|经济统计人才一体多元“CAMP”能力培养成效

(一)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专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招生分数逐年提高,生源结构不断优化。自2011 年以来累计226 人转入本专业,近年转专业申请人数均超过接收名额的3 倍。学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专业素养逐渐提升。2011 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72 篇;在“互联网+”“挑战杯”“统调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384 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国家级和国际奖项208 项。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1 项,省级课题58 项。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国内外名校认可,近四年继续深造率分别为39%、47%、49% 和46%;国内读研学生超过60%保送或考取至双一流高校,境外读研学生超过90%被哥伦比亚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国际名校录取。

(二)教研成果丰硕,专业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

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在统计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 年)基础上,引进国家级人才2 名,培育省部级人才8 名。构筑专业教育教学平台高地,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本科建设点,连续获评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形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 个。探索教改锻造金课收获颇丰。获批《概率论》《机器学习》《计量经济分析》等国家和省一流课程7门,《概率论》获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商务多元统计分析》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7 门,获省级“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特等奖、二等奖和示范课堂;出版《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等高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教材13 部,《统计学》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大数据可视化与DataFocus 实践》等5 部教材获省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教学成果获得省级奖励2 项;承担省教改项目5 项,其中《统计学》获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专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统计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评估中进入“A-”序列,并列全国第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8 中国大学评价本科专业排行榜,获A++,全国前2%。2021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获A。

(三)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首创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自2012 年起纳入省学科竞赛体系,目前已成功牵头举办9 届,惠及全省4491 支参赛队伍和20746 名学生。促进相关高校统计学专业相互交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本专业育人模式,各社会实践团队受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等表彰,累计受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青年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3718 次。

猜你喜欢
竞赛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