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模式“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体系构建

2021-01-06 08:39朱昌平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校企

张 诚,朱昌平

(1.皖江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2.皖江工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0 引言

针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但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面临诸多困境:缺少实践环境,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结果性”考核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严重阻碍滨水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我国逐步实施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主张“做中学”模式、推崇项目教学法,符合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滨水景观课程实施教学体系出发,CDIO 将教学细节落实到每节课程,每个模块具体每个教学环节,以满足企业高质量的用人标准〔1〕。

1 CDIO模式解读与“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CDIO模式解读

近几年国际工程教育领域在教育方式改革领域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倡导基于CDIO模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CDIO教育模式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 四项基本内涵,其名称是四项内涵的英文首字母缩写。CDIO是在产品研发至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重在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工程专业学习,所以在CDIO教育模式中,最终目的是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2〕。

1.2 “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工程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国际职业与能力水准的人才,但是“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团队协作等问题仍存在,严重阻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难以满足景观设计市场的人才需求。

(1)缺少实践环境,理论与实践脱节。滨水景观设计随着时代发展理念更新不断涌现崭新的设计要求,但是固定的课程教材更新速度往往落后于时代热点,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没有科学理论知识作支撑,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3〕。部分高校实践基地建设能力相对薄弱,一部分年轻、经验匮乏的教师难以给予学生有效的设计指导,这些因素均加剧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弱化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2)忽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以“项目驱动教学”为引导,在实际课程设计实践中突出“工作室”团队引领,工作室要严格实行“导师制”,导师根据学生能力特征分配工作任务,协助学生完成设计项目,及时解答设计中存在的疑惑;通过多元化分工的方式提升每个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设计团队中的协作与配合能力。这也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工作状态,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能力。

(3)以“结果性”考核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目前大部分院校“滨水景观设计”课程评价方式基本停留在“期末成绩+实践成绩”的考核方式上。高等教育以全面挖掘环境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质为目标,因此要注重环境设计人才的过程性考核,挖掘环境设计人才闪光点同时对其弱点做出反馈,对个体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2 “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体系构建

2.1 “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是呈现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有效途径,是符合CDIO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举措。在CDIO模式指导下授课教师必须分工明确、专业过硬,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课程中轻松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滨水景观设计的学习热情。基于景观设计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根据CDIO模式加强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人才培养标准,本次研究设计的“滨水景观设计”的“模块化”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滨水景观设计”课程的五项教学模块

图1中,以整合优化教学课程内容为目的呈现了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深入分析地块功能性与专业特点,将课程归纳为理论讲解、手绘草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评图修改、案例设计五大模块。模块化课程设计呈现了“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之间各教学模块有机联系,五项关键课程模块中,理论讲解、手绘草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属于景观设计技能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和丰富学生展开实际设计行为的能力;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之后尝试进行评图练习,不断丰富景观设计技能;最后开设案例设计课程,此阶段主要整合了前阶段所学内容,是养成景观设计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总体而言,模块化的滨水景观设计课程设置实现了递进式教学过程。

2.2 以课程设计为引导进行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环境设计类专业教学的高效模式之一,滨水景观项目设计需要一个团队协作,CDIO模式目标之一是培养人际团队能力,开展项目教学是CDIO模式对“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要求。优化模块化设计提升了课程安排的科学性,所以践行“项目驱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滨水景观设计”课程设计为导向,增强项目教学的合理性。本次研究系统总结了以课程设计为引导进行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1)依托滨水景观项目开展现场体验教学。专业教师组织学生亲临项目设计企业、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景观设计步骤、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对“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实践形成正确认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景观设计企业的帮助下开辟第二课堂,学生在体验项目教学过程中接触各类理论课堂难以触及的问题,在教师和企业专家引导下自主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现实滨水景观设计的理解。依托滨水景观项目开展现场体验教学良好诠释了CDIO模式的内涵,在项目教学构成的教学体系下全面提升学生滨水景观设计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4〕。

(2)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设计,模拟团队角色。参与项目设计之前,需要将学生划分为5人左右的项目组,每组成员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确定,基本保障每个小组成员各有所长、能力均等。项目组成员确定后依据个人能力特征确定职位,明确个人分工。项目组长负责组织滨水景观设计活动,组长根据项目教学的核心任务主导项目设计流程,项目教学的核心任务如表1所示〔5〕。项目设计完成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作为评委进行打分,各项目组通过讨论、商议的形式对自己或他人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团队角色模拟深化了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问题的程度,这种具有分工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既能着重磨练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磨练学生的问题协调能力,使其提前接触未来工作岗位,感知未来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问题。

表1 项目教学的核心任务

2.3 校企合作搭建产学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景观项目设计实践的机会,“实践”是CDIO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符合“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举措。校企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搭建产学交流平台,营造一个利益公正、沟通及时、产学结合的教学环境。产学交流平台构建首先需要学校与设计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培养计划方面达成共识;此协议需要尊重校企双方的合法利益,以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为目标〔6〕。产学交流平台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定期发布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信息、专业最新动态资讯、景观设计专业资源等等,打造一体化的“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及其搭建的产学交流平台使得学生在做实际设计项目中磨练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提前接触未来的工作环境。校企合作产学交流平台的课程教学模式相对新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欲望,能够迅速融入到实际操作当中,是优化学生职业技能、业务素质、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在校企合作氛围下摆脱了理论优先的传统教学原则,真正意义上实现CDIO模式在”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渗透。

2.4 完善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

在CDIO模式渗透和广泛应用的教育背景下,不仅“滨水景观设计”课程设置方面展现显著变化,“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人才培养趋势面临改革,为此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社会实践、专业考核角度总结了人才培养变化趋向,如表2所示。

表2 “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人才培养趋势转变

其中,关于考核方式的转变未来将实现由“结果性考核为主”向“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转变。传统的结果性考核方式虽然秉承“测试成绩+实践成绩”的原则,但是实践成绩往往仅占总体成绩的20%,而且以实践成果进行打分,忽略了学生实践过程中展现的特长与能力,缺乏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CDIO倡导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相悖。过程性考核内容涵盖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教学项目实施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执行情况,实践教学部分的评估要具体到滨水景观设计材料收集、整体方案设计、设计成果展示等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谨慎打分〔7〕。过程性考核并不是完全取缔结果性考核方式,视院校具体教学目标设置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分数比重,结果性考核比重一般不超过50%。

3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为准确评估文章设计的基于CDIO模式的“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体系效果,以皖江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方向)2017-2016级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章提出的教学体系实施“滨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经过学期教学后全面调查了学生学习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3.1 思维模式与学习态度培养

实验教学结束后学生如实填写了自我认知调查问卷,表3为问卷汇总结果,问卷回收率为100%。“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表示对此教学体系的肯定,其余选项为否定意见。由表中数据可知,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仅有两人否定了CDIO教育模式优化思维模式的作用,与“CDIO教育模式培养了我的学习态度”情况相似;在“CDIO提高学习积极性”和“CDIO培养学习自主性”方面各有7名学生持反对意见。

表3 自我认知调查问卷结果/人

文章构建的应用型教学体系优化了学生思维模式及学习态度,主要是因为CDIO倡导“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基本内涵,在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驱动、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支撑下,学生理顺了学习“滨水景观设计”课程的思路,进而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此外,思维模式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产生积极性与信心,自觉的端正学习态度。

3.2 专业应用技能提升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景观方案草图绘制、图纸表达是“滨水景观设计”课程的主要基本技能,实验教学结束后,有64%的学生认为模块化的课程设计理清了学习重点和学习顺序,有助于针对性的弥补专业不足,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提升。有50%的学生认为景观项目实践教学,自身软件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不是枯燥的、单纯的练习设计软件应用,而是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软件使用精髓。另外,有89%的学生觉得现在敢于并且善于设计滨水景观方案,经过多次练习,自身基础技能得到提升。

3.3 综合实践能力优化

基于CDIO模式的“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体系营造了学生专业实践的空间,项目驱动、校企合作要求每个学生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教学实验结束后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到综合实践能力变化情况,访谈内容如下:

学生A:“我提前感受到了未来景观设计工作的流程,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学会团队协作与配合,才能高效完成景观项目设计。”

学生B:“在上学期项目实践中我们项目组赢得了评比第一名,主要是因为成员各司其职,有的人专业技能过硬、有的人具有创新思维、有的人理论知识扎实。”

学生C:“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对我的影响最大,参与项目教学之前比较胆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感觉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进步了许多,并且喜欢上社会实践课程。”

通过访谈结果得知,学生在教学期间感知了就业的不易,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形成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校企合作模式驱动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优化。

4 结论

文章基于 CDIO 模式设计了“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体系,切实改善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对此教学体系的反馈良好。但是本次研究发现,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一线设计单位还需加强。对此,未来“滨水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体系研究中会重点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滨水景观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设计类人才需要与应用型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设计校企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