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少年时的交流技巧(上)

2021-01-06 06:02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徐文长沈括郭老

以矛攻盾法

明朝有个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名叫徐渭,字文长。他小时候聪明伶俐,能说善辩,大人们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徐文长到郭老先生家做客,刚踏进庭院,就看见郭老先生正在指挥下人砍伐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徐文长不解地问:“郭老,这棵大槐树枝繁叶茂,多么像一个巨大的华盖呀!它冬能挡风,夏能遮雨,您为什么要把它砍掉呢?”

郭老叹了口气说:“我也舍不得砍掉它呀!可是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庭院天井四四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是个‘困’字,谁愿在困境中生活呢?所以我要砍掉它。”

文長听了郭老的话,暗暗觉得好笑,便一本正经地说:“真是巧了,郭老先生,最近我也看了一本书,书中说‘房屋造得四四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人’在‘口’中,不是个‘囚’字吗?有谁愿意遭到囚禁呢?如果因‘困’不吉利,就要把树锯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房屋哪能住人呢?”

郭老先生一听这话,哈哈大笑起来,说:“文长说得在理,是我多虑了。”说完摆摆手,下人停止了砍树。

对话小技巧

郭老囿于“象形解字”的陈规,因说“困”不吉利,要把院中之树砍掉,小文长为了破除郭老的迷信观念,“以其之矛,攻其之盾”。您老不是说“木”在“口”里为“困”不好吗?“我”就说“人”在“口”中为“囚”会更不好,说得郭老心服口服。徐文长真是个伶牙俐齿的辩才。

质疑明理法

沈括小时候好奇心非常重,喜欢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有一年的四月,沈括正在庭院里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突然,一阵风吹来,将院中树上的桃花吹落在地。“咦,四月时山下的桃花已经凋谢,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怎么才开放呢?”第二天,沈括就把这个疑问说给同伴听。同伴听后,有的说:“白居易是有名的诗人,是不会没根据地瞎写的。”有的说:“我们还是亲自到山上去看看桃花到底开了还是谢了。”还有个同伴说:“如果山上桃花真的才开,就罚沈括把我背下山好啦!”

第二天,同伴们相约来到山上,果然看到满山的桃花刚刚盛开。那个同学笑着说:“沈括,没话说了吧?把我背下山呀!”另一个同学说:“还是让沈括把其中的道理说一下吧!山上到处是石头,让他背你,万一摔倒了,还不把你摔坏呀!”为什么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迟呢?沈括为难了。就在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沈括顿时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以前确实想错了,山上的桃花确实比山下的开得迟。山上地势高,温度低,所以花开得就晚,这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后来,沈括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无所不通,晚年的时候写下了《梦溪笔谈》这本笔记体著作。

对话小技巧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沈括学诗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很用心地联系实际去思考。当他发现《大林寺桃花》中山上桃花开花时间晚于山下,就听从同伴的建议,亲自上山观察。他看到山上的桃花果然开得迟,先是承认误会了诗人白居易,然后说出了其中的科学道理。沈括后来之所以能成为难得的博学家,与他平时爱质疑、勤观察、多钻研是分不开的。

针锋相对法

有一年冬天,郑板桥跟着父亲游扬州瘦西湖,对面走来一个秀才模样的人。秀才游到得意处,竟然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郑板桥想,这大冷天,哪来这么多的花呢?就大胆地问秀才:“请问这诗是你写的吗?”秀才一本正经地说:“本秀才不才,即兴胡诌,见笑见笑。怎么你不相信吗?”小板桥笑着说:“我怎么听说这首诗是宋朝人邵雍写的呢?”秀才恼了,说:“就算是我吟诵别人的诗,那你也吟一首我听听!”显然他想将小板桥一军,小板桥一时愣住了。

这时天空开始飘起雪花来,立即激起郑板桥的思路,于是他也吟起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水中总不见。”秀才说:“你这诗说简单又不简单。是谁写的呢?”小板桥学着秀才刚才自吹的腔调说:“本孩童不才,即兴胡诌,见笑见笑。”秀才一听,脸羞得通红,悻悻地走了。

对话小技巧

那秀才本想将小板桥一军,结果反而被将,自讨没趣。小板桥当时想,你不是想让我难堪吗?我就“针锋相对”地吟诗反怼。你吟的是别人的诗,还自吹,我却是借景抒情,即兴创作,更胜一筹。“本孩童不才,即兴胡诌,见笑见笑”,学的是秀才的腔调,让对方无地自容,实在高明。

30~31版由陈晓秀供稿

《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1.(1)hào měng shèng (2)héng hào (3)gēng 2.D 3.(1)宣布 (2)宣读(3)宣告 (4)清新 (5)清澈 (6)清鲜 4.(1)略。(2)因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3)广场汇集了队伍。 (4)一条小船 它能帮我们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个指南针 它能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大道

二、1.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2.泊烟渚 客愁新 3.望湖楼下水如天 4.旧时茅店社林边 5.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6.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7.B 8.C 9.B

三、参考示例:美丽大草原,激情蒙古风。 领略塞外风光,欣赏草原之美。

四、(一)1.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姿多彩。 3.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4.例: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二)1.“ ! ” , 。 , , : “ ? ” 2.第一层:一位姑娘在进入军区司令部大门时,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了,姑娘打电话通知了爸爸——军区陈司令员。第二层:姑娘的爸爸——军区陈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使姑娘深受教育。 3.瞥、瞟、望 4.② 5.因为她看到爸爸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明白了哨兵按规定要求自己下车是正确的,爸爸身为司令员也不会支持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五、提示:1.注意补全题目,同时确立主旨。2.这是一篇记叙文,应交代清楚记叙文的要素。

《百年党史知识问答》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B 5.C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C 14.C 15.B 16.A 17.A 18.C 19.A 20.B 21.C 22.B 23.B 24.A 25.B 26.A 27.B 28.C 29.B 30.B 31.C 32.C

二、1.陈独秀 李大钊 2.陈独秀 3.平型关大捷 4.张学良 杨虎城 5.北平 义勇军进行曲 五星红旗 6.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7.重工业 8.1954年9月 9.经济建设 10.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面向世界

三、1.√ 2.× 3.√ 4√ 5.√ 6.√ 7.× 8.√ 9.√ 10.×

猜你喜欢
徐文长沈括郭老
徐文长做客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踏踢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