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学工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021-01-07 04:5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工家校协同

毕 鸣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现代学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工业社会,家庭学习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公共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并且公共教育能力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基于智慧学工的家校协同育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智慧学工”是为实现学生教育管理资源整合和数据平台共享,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构建的模式,以此达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

1 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

1.1 家校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积极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携手才能得以实现。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1.2 家校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我国教育的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进步,并且能够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1]。

1.3 家校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家校合作可以大力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推动内涵建设就是推动学校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更吻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更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家校合作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对学校构建全面的教育治理和监督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构建育人新理念,拓宽育人新格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终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基于智慧学工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建设“智慧学工”平台,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改革与创新。“智能学工”平台建设以生为本,明确岗位职责,设置服务流程再造、思想引领、学业规划、信息查询、事项服务、数据分析等模块,全面实现学校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智慧学工”平台云一体化育人系统,构建了新时期高校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2]。

“智慧学工”拓展育人空间。全方位育人需要高校从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多个维度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育人工作机制。通过“智慧学工”平台建设,学校探索不同空间、不同领域、不同载体的全要素融合、全方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学校“智慧学工”平台更好地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等立体三维空间,实现“五育并举”。“智慧学工”将线上的8大模块46个事项流程,与线下的学生服务中心相融合,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了校内和校外的育人工作融合,前端事项流程使学生在线上入学注册时就同时启动校情教育和入学教育;中端事项流程能实时推送学生在校学业报告和学业预警,使家校联系更加便捷和紧密;末端事项流程对接校友服务清单,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拓展学校育人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学校“智慧学工”平台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一体功能,完善了职能部门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依托“智慧学工”,学校顺利实现了学生管理与服务从信息化向智慧化的转变,打通了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3]。

3 基于智慧学工的家校协同育人的制约因素

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来看,由于引入了智能工作系统,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了智能管理系统对教育的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监控和感知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目前使用“智慧学工”的家校有效沟通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能力因素

(1)现代化工具使用能力不足。手机、互联网是实现智慧学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平台智能化运作的常用工具。然而,平台的主要受众家长的现代化工具使用水平不一。虽然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模式不一定依赖于网络,但移动通信网络视频无疑是方便快捷的渠道,也是家校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而一些农村或年龄较大的家长在运用现代化工具时存在较大障碍,这成为智慧学工工作中有效沟通的瓶颈。

(2)信息文字理解的不对称性。手机短信一直是“家庭-学校”沟通的手段之一,但也存在弊端。在这里,情感不容易传递。手机短信是最即时、简单、方便的沟通方式,但由于文字有时在不同的情境、情感的表达下,其内涵、理解、认知均会因个体差异而存在较大偏差,由此容易导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误解,有时甚至引起情绪上的对抗。

(3)技术因素。目前,各大高校均在发展或实施智慧学工,但各校之间在其技术标准和规范上并没有统一,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家长和教师中的受欢迎程度也不同。另一方面,智慧学工的功能更要齐全、强大,其相应的使用技术要求就更高。而教师或家长往往难以达到要求,不具备使用的能力。这也会导致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不畅[4]。

3.2 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水平的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与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往往成正比,也决定了智慧学工平台的使用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有更多的经验与关注,更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能很好地融入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中。

(2)不同家庭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对智慧学工的使用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少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工作繁忙,由祖父母照顾,甚至有些家庭是单亲家庭,这种情况下,智慧学工的使用必然也受到直接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因其年龄、能力、精力、经济等因素影响,很难通过智慧学工达到有效的家校沟通效果;一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照顾不周,受家庭关系、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家校沟通不够积极。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经济情况,也直接影响智慧学工的使用效果。通常来讲,智慧学工对于家庭的网络、电脑、手工、流量等均有一定要求,并要购买用户卡方能使用。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讲,会对这些要求产生抵触和不理解的情绪,成为阻碍智能学工的交流平台使用的重要因素。同样,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好,父母工作稳定的家庭,更容易接受智慧学工,愿意挤出更多时间参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

3.3 学校及教师因素

(1)教师的沟通意识不够。教师的意识也是影响智慧学工使用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主观沟通意识不强,认为此项工作需消耗大量时间,思想上有畏难情绪,沟通也不够深入,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对于智慧学工的重要性,也传达不到位,信息不够全面。

(2)教师的沟通能力和艺术不足。教师能否与家长有效沟通,也是决定智慧学工使用的重要因素。有效沟通往往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表达艺术,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而一些教师沟通能力和艺术不足,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家长的不同性格,采用有针对性的有效沟通方式,导致有效沟通渠道狭窄、沟通方式不对。另一方面,教师缺乏使用智慧学工操作的技术能力,也导致家庭和学校之间无法有效沟通。

(3)教师沟通时间安排不够充足。教师往往有繁重的课务及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庭,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有时家长与教师没有相同的时间进行交流,这也使得智慧学工的运用及家校的有效沟通受到一定影响。

4 基于智慧学工的家校协同育人策略

4.1 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培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校沟通、协同育人的重要参与者。智慧学工是家校有效沟通的全新渠道和重要载体。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首先应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意识,共同参与。研究表明,家长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的主要促进者。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创造家长多方面参与管理的平台和途径,让家长真切感受到与学校协同管理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参与其中。

4.2 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智慧学工管理使用能力

有效使用智慧学工,家长和教师的管理使用能力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加大对智慧学工的宣传,真正让教师、家长理解智慧学工是基于新技术、新科技的产物,明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培训,使教师和家长真正掌握智慧学工安装和使用的方法;再者,要进一步培养教师、家长协同沟通的意识,并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双方的沟通,由此带动智慧学工的使用率。

4.3 不断开拓家校协同育人的新途径

学校要分析各种有效沟通形式的优缺点,不断开拓家校协同育人的新途径,进一步拓展家校协同的载体,提高沟通的效率和便捷化程度,同时加强家长的体验感,强化家校之间的互动。依托智慧学工平台,不断开辟家校沟通的新渠道和新方式,使其趋于规范化,以此形成长效机制。

4.4 建立健全家校协同育人的信息安全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使用智能学工对我国的教育非常有益,但数据安全不容忽略。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提前考虑学生的个人信息查看、挖掘、分析和使用的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为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4.5 高度重视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智慧学工,正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应用全场景的智慧功能,现代技术手段形成的一个家校有效沟通的智能化平台。在此载体上,教师、家长通过有效沟通,共同将焦点集中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教育与自我管理潜能。因此,通过合理有效地应用智慧平台,学校、家庭有机融合,共同发力,必然能打造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的新途径、新模式,不断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学工家校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探究
“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