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味

2021-01-07 07:46李建国
河南电力 2021年2期
关键词:年味长辈寓意

文_李建国

我的老家在豫西北王屋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魂牵梦萦的记忆,有我割舍不断的情愫,特别是那浓浓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来得早、去得晚。“腊八到,孩童笑”,进入腊八节,就意味着离孩子们盼望的春节不远了。这时起,老家的年味就相随而来,村里的人们也陆续开始忙碌。随后的几天,大叔大婶们纷纷走上集市,采购米、面、油、菜等物品,准备过年的食材;大姑娘、小媳妇则来到服装店,看着琳琅满目的衣服有说有笑,脸上充满期待。“过十五,年味足”,腊月十五前后,各处门市摊点纷纷亮相,狭窄的街道熙熙攘攘,偶尔传来清脆的爆竹声,昭示着春节渐行渐近。“二十三,过小年”,当天祭过灶神,家家户户便开始杀年猪。在我们老家,杀年猪是件大事,忙碌了一年,不论家境如何,年猪是必杀的。猪的大小、胖瘦,往往成为衡量家境殷实与否的一个象征。之后,蒸年糕、烙年饼等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在忙碌中迎接新春的到来。“大年三十,贴对联”,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对联,挂上红红的灯笼,整个村子便沐浴在喜气中。“大年初一,拜长辈”,早上到长辈家走一走,拜个新年。“过完初一,瞧亲戚”,老家对瞧亲戚看得特重,直系的舅、姑、姨必去,辈分较近的表舅、表姑、表姨也要瞧一瞧,有时持续到元宵节前后。过完元宵节,还有正月十八吃发糕等习俗。这样,直到正月的尽头,家乡的年味才逐渐淡去,一年的春耕春播陆续开启。

老家的年味有底蕴、特厚重。老家的年味从上年的腊月开始,到次年的正月结束,在两个年轮的缝隙中逗留较长的时间,显得绵长而厚重。“煮腊八菜,迎年神来”,腊月初八这天,乡亲们用拉得圆滚滚的长面条佐以肉、蛋、香菜,做成香喷喷的腊八菜,为新年祈福、保家人安康。“腊月十五,泡泡澡”,这天,大人小孩要洗个热水澡,去除一年的灰尘,清清爽爽迎新年。“小年晨,接财神”,腊月二十三的早晨,家家要贴财神像,预示新年招财进宝。“二十四,扫屋子”,这天,家家都要搞一次大扫除,角角落落都不放过,打扫得越仔细、越干净,意味着迎接新年的心越诚。“除夕节,守年夜”,吃完饺子,大人们围在一块儿聊家常,孩子们捉迷藏、玩游戏,有的年轻人则聚在一块儿玩纸牌,这种玩法没有金钱上的输赢,赢家的“彩头”是让输家唱歌或讲笑话,博大家一乐。“到了初五晒五谷,初七初八擦窗花(窗户上的冰花),十五十六滑溜溜,十七十八发发发。”晒五谷,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擦窗花,预示春天已经到来,鲜花即将盛开;滑溜溜,预示吃上一碗汤圆,新的一年幸福团圆;发发发,指用发酵的白面做糕点,预示吃上发糕,财源不断。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时代的变迁,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习惯也逐渐简化了,但老家的习俗和年味,依然在古老传承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保留着底色和韵味。

老家的年味格调暖、亲情浓。“黄焖肉,满口香,第一块,老人尝”,杀完年猪,大家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半斤左右的方块,加热去油,然后用蜂蜜上色,再配上葱姜蒜盐和花椒,用特制的汤料慢炖3个小时,一锅色泽金黄、肥而不腻、香气浓郁的黄焖肉就做成了,而锅中捞出的第一块肉,必须先让家中的老人品尝,寓意“老人有口福,儿孙自多福”。“年夜饺子换着吃”,热腾腾的饺子煮好后,要盛两碗送到左右邻居家,请他们尝尝,也寓意乡邻之情长久。“迎新岁,拜长辈”,在我们老家,大年初一这天同姓的长辈是必然要拜的。所谓的拜年,也就是问声“新年好”,送点果蔬之类的东西和祝福。老家对长辈、亲情看得特重,拜年时遇到村里的其他老人,不论辈分远近、关系亲疏,都要送上祝福。“烤炉馍,庆余年”,过年期间,老家还有烤炉馍的传统,将小面饼刻满6道花纹,放在特制的炉具中烤制,寓意和和顺顺,那精致的炉馍既饱含了浓浓的年味,也刻满了美好的祝愿,散发出温馨的亲情。

一年将至,佳节临近。尽管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我回家过年的愿望无法实现,但冲淡不了对家乡年味的思恋。静静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在梦中飞扬,自己仿佛跨过时空的阻隔,已回到老家浓浓的年味中,在厚重的底蕴和古老的习俗间行走,在温馨的乡情和洋溢的亲情里徜徉。

猜你喜欢
年味长辈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海坛年味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