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调查高中生化学安全意识现状与措施分析

2021-01-07 09:19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陈思静
天津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护目镜图标层面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陈思静

一、高中生化学安全意识调查分析

1.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洗手”图标知道的学生最多,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图标出现的频率较高,如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有出现该图标。知道“护目镜”的学生最少,可能原因是学生在从小到大的实验中,基本没有见过教师戴着护目镜实验,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很少用到护目镜。在人教版2019 年版新教材中,所有实验都标识着需要使用护目镜。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按教材的规定操作,言传身教,学生对这些图标的印象会加深,安全意识会增强。

2.在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的认识情况中,易燃类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标识是学生知道的最多的,均达到90%以上。这两个标识较为形象,平时看到相对较多。氧化性物质和加压气体的标识认识的学生最少,主要原因是相比于易燃易爆和毒性物质,学生对氧化性物质和加压气体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这些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意识不强。

3.注意事项中对金属钠、浓硫酸、氯气的危险性学生知道的占比为90%以上,这与高一学生对这些物质相对熟悉,平时课堂上教师强调较多,且这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发生中毒、发生危险的事例在新闻报道中有看到。硝酸和乙酸乙酯,高一上的学生认知相对薄弱,但硝酸学生在初中科学中有认知,学生对它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相对陌生。尽管学生对钡的化合物比较熟悉,但其有毒的原理是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高一学生未曾学到,所以知道的比例较低。可见,学生对注意事项主要的认知来源还是化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尽管熟悉钡的化合物,但教材中没有指明有毒,教师没有强调,学生就不知道。不要近距离俯视坩埚,学生知道的只有20.51%,原因是学生没有做过相关的实验,不知道坩埚该如何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2019 版人教版新教材中把这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来,无疑对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中,烫伤和烧伤如何处理学生知道的最多,达90%以上,因为平时生活中也有出现不小心烫伤的情况。酸或碱等腐蚀性药品灼伤,知道的学生也接近90%,这是初中科学中就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着火的情况并不局限于化学实验室,学生的知晓度也相对较高。创伤的处理学生知道的只占53.85%,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知道要先用双氧水或碘酒先擦洗,一般家庭备用双氧水或碘酒的也不多,只知道用创可贴。

酸碱需要处理,钠、钾等需要放回原试剂瓶,化学课上强调较多,学生知道的有70%左右。剩余选项学生知道的都不足50%。重金属和有机物由于高一学生对他们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认识到它们的危险性,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废液废渣。强氧化剂作为危险品学生意识不够强,这在前面的安全使用标识中已经看出。认为自己的化学安全意识较强的最多,占43.59%,其次为安全意识一般,占28.21%,再次为安全意识差,占12.82%。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化学安全意识的形成主要来自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和认知,可见,课堂是化学安全意识培养的主阵地。

二、提高高中生化学安全意识策略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为思想意识层面,二为认知层面,三为技术操作层面。

(一)思想意识层面

需要通过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视,在学生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一直贯穿化学安全意识教育这条线,就如教育学生树立人身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等那样重视化学安全教育,使化学安全意识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生活中。

(二)认知层面

教材方面,2019 版人教版教材上关于化学安全意识方面内容有所增加。课堂教学方面,元素化合物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如可燃性的物质归为一类,强氧化性的物质归为一类等。通过归类,学生更便于掌握一大类相似物质的共性,知道这一类物质都有哪些安全隐患,可以更加清晰地认知需如何正确保存、正确取用、正确操作等,有效规避风险。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物质,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物质不只是危险的,还有许多对人类有用的方面,但需要我们正确合理地使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需强调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有机物易燃,有机反应较为复杂,副反应较多。所以在有机物的贮存和使用上,大多数要注意防火防晒、避高温,注意有机反应的条件控制等。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中,也有要强调化学安全意识的知识点,比如化学反应速率一课,通过化学反应速率过快引起粉尘爆炸,化学反应中的焓变一课,通过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积聚过多可能引起燃烧等,都可以从认知层面加强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更要强调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前,必要的安全认知是不可少的。教师需要给学生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学生要详细阅读本次实验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等,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利用互联网学习化学安全知识,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学习相关视频,教师可以进行网络点名、统计,通过网络考核,检查学生的认知情况。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社团课,让化学类社团组织化学安全意识竞赛、编制并发放化学安全意识小手册、张贴化学安全意识的标语等,做到校园中化学安全意识无处不在。

(三)技术操作层面

教师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演示必须规范,哪怕小细节都不能随意。比如滴管的使用,必须竖直向下,不能伸入试管之内。比如固体试剂的取用,用镊子或钥匙等,不能直接倒出。教师的规范操作影响到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也许就规避了若干年以后某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验试剂用量上,本着将一切化学品都存在潜在风险的原则,在没有规定具体量的情况下,尽量用最少的量,不可为使实验现象明显或寻求视觉刺激,随意增加用量。部分高校开发了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情景互动式虚拟仿真实验室,具有高仿真度、高交互操作性、全程参与式,还可提供实时信息反馈与操作指导,是集理论学习、实训操作、考核评定三位一体的实验网络教学管理体系,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开展学、练、考,使学生直观地“看见危险,做到安全”。高中的实验相对简单,风险程度不如高校实验室那么高,但也可以模仿高校,设计较为简易的集学、练、考一体的虚拟实验室系统,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学校和教师应利用使用新版人教版教材的契机,有意识且更加规范地把高中生化学安全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护目镜图标层面
土耳其消防员阿里·卡卡斯
显示护目镜裂纹故障分析及改进
平视显示护目镜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中国风图标设计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