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

2021-01-07 09:19福建省邵武市东关小学骆敏芳
天津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切入点笔者文本

■福建省邵武市东关小学 骆敏芳

一、确定细读角度,找准切入点

(一)以文本留白为切入点

阅读文本中,不乏留白内容。所谓的留白是作者在书写文章的时候,没有使用明确的语言说出来的内容,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留白正是作者深沉思想的高度凝练,是值得学生细细品味的。因此,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的时候,笔者将文本留白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由联想,自主填写空白,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以《走月亮》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留白,其中,“啊,我跟阿妈走月亮……”就是使用省略号进行的留白。该留白处营造出了温馨的画面,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充沛的情感。因此,笔者以此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细细品味,想象画面,体会场景美,并感知其中的情感。

(二)以文本矛盾为切入点

在书写文章的时候,作者往往会设置一些矛盾点,一方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另一方面,指向写作意图或文本中心,便于读者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文本中的矛盾之处,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但是作者经过精心加工的,是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也是作者情感的高度凝练。在体会文本矛盾处的时候,读者往往可以突破自身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的局限,体会不一样的内容,实现自我发展。所以,笔者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将文本中的矛盾处作为文本细读的切入点。

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强调了“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和“室内陈列及其简单”。宫殿,本是富丽堂皇的,但是,室内的装饰却是极为简单的,这是本文的矛盾处,同时,也是需要学生细细品味的。因此,笔者将这个矛盾处作为文本细读角度,引导学生透过这一矛盾,使其体会周总理的简朴,为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二、提炼细读内容,打牢好基础

(一)顺学而教,体现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的实施不能只向学生传递文化,还要唤醒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目的之一是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深入文本中,细细品味。因此,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阅读内容,驱动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在选择文本细读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将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提取出来,驱动学生迁移知识和经验,分析这些内容,通过突破阅读障碍,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获得阅读满足感。其次,文本细读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一项困难的活动,在实施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教师万万不能拔高细读文本的难度,否则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影响阅读质量。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就将文本理解直接展现给学生,而是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文本,主动地进行有意义建构。

(二)结合特点,凸显语文意识

语文无论是组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是口语交际教学,都要坚定语文学科的特点,凸显出语文意识,使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实现人文素养的发展。文本细读教学,是从语言再到语言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透过语言感知作者思想,之后,带着自身的感悟,再次理解语言,做到既懂文字内涵,又懂写作方法,切实地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在选择文本细读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挖掘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内容,并据此,设计多样的体验活动,驱动学生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提高语言能力。

三、设计细读活动,与文本对话

(一)组织朗读活动,细读入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文本细读,是以“读”为起点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中,迁移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建构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锻炼朗读能力,为提升阅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的时候,会组织朗读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入情。

以《鸟的天堂》为例,在实施教学的时候,笔者先联系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针对大榕树,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作者是如何刻画大榕树的呢?展现了大榕树怎样的特点呢?问题的提出,驱动学生走进文本,从细节入手,分析文本。受到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学生可以体会到大榕树的大,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之后,笔者继续要求学生朗读,将体会的情感展现出来,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二)组织比较活动,潜入文本

比较还原法是孙绍阳先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指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间,将作者未加工的场景或艺术形态,还原出来,并就还原前后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通过发现差异,深入文本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只就文本阅读,学生是难以建构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因此教师需要将相关文本建立联系,据此,迁移、对比,辅助理解。因此,笔者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的时候,会组织比较活动,驱动学生潜入文本,深入分析文本。

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在实施教学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想象宫殿式的房子里有哪些东西?学生想象到的宫殿是富丽堂皇的。立足学生的想象,笔者将文本中信息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分析周总理的办公室有哪些物品,是否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如此教学,使学生自主进行了场景对比,便于学生受到冲击,体会到“极其不简单”的深刻内涵,为周总理身上朴实品质所折服。

文本细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文本细读的特点,深入文本中,把握细读切入点,选择细读内容,组织细读活动,使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实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作者情感的碰撞,提高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切入点笔者文本
老师,别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