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对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意义

2021-01-07 09:19甘肃省秦安县第二幼儿园高晓娟
天津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素养幼儿音乐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幼儿园 高晓娟

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塑造人的性格、陶冶情操、抒发情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愉悦、快乐。特别是对幼儿来说,音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是之后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无法再享有的,幼儿天生就很热爱音乐并热衷于探索音乐,这种对音乐的好奇也只有在幼儿阶段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伴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愈发重视,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就逐渐提上日程,幼儿音乐素养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人首次开始脱离家庭进入社会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人格会逐渐成形,兴趣爱好也逐渐被培养出来,这个阶段接受的幼儿教育,是人生轨迹的根源之一,而且幼儿的成长是人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因此,要抓好幼儿教育,但幼儿教育也有它的特殊性与困难之处,这源于幼儿的心智结构与身体发育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两点,幼儿的才刚刚开始身体发育,很多神经都尚未发育完全,有很多复杂的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心智结构更是不成熟,幼儿通常无法长时间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更容易被喧闹、鲜艳的事物所吸引。因此,针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音乐,就是教育幼儿的一个重要手段。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首先能够发挥音乐的益智作用,它能够较快、较持久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通过音乐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更多文字和语言,让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想象能力都能从中得到提高。其次,培养音乐素养,能够让幼儿的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音乐具备很强的情感性,或是高亢或是低沉,愉悦和悲伤都能在音乐中体现出来,能够锻炼幼儿的情绪感知能力与调节能力。最后,音乐是一项审美的活动,它具备审美功能,因此让幼儿学会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能够让幼儿从中获得美的体验,更能以饱满高昂的情绪投入其他活动中去,因此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是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二、教师引导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手段

在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中,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其中,教师在授课时,经常运用下述方法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一)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音乐,是很有效地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的一种手段,能够很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和欣赏。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首先就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认真对待并坚持下去。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时,要注意引导方式,要“引而不包”,教师应当把幼儿视作平等主体,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与兴趣爱好,不能用自己成年人的思维去指导学生或者把自己视作万能的,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在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时,要将幼儿视作主观能动的个体,音乐课堂应当是快乐的、不强制的,通过幼儿更加喜欢的游戏等其他方式让幼儿真正喜欢上音乐。

(二)以游戏等欢快的教育手段寓教于乐

音乐艺术之所以受幼儿欢迎,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娱乐性与审美性,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幼儿来说,过于严肃的教育形式是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容易走神,自然也就谈不上教育效果了,即便是学习音乐,也同样要注意教育手段的选择,音乐游戏是比较常见又很有效的教育手段。就以最为简单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带有休止符的歌曲,设计一段相应的游戏动作,让幼儿在听到休止符时就停下动作,其他时候根据音乐自由动作,这样的训练在长期反复进行后,幼儿就能更快的感受乐曲的特点与旋律,也会逐步形成音乐的审美。

(三)幼儿音乐教育应当无定时、无定式

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应设定固定时间与固定形式,也不能拘泥于课堂之上。过于呆板的音乐教学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音乐教学作用。对幼儿来说,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的幼儿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音乐课堂除了倾听音乐之外,也能结合绘画、游戏、情景演绎、劳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更全面的培养。幼儿的教学本就没有固定的规范与课堂要求,对他们来说,课堂也是玩耍的一部分,玩耍中包含着课堂的学习。因此,除了在课堂之外,平常在吃饭、课余时间,教师也能通过与幼儿交流、播放音乐等,随时随地地进行音乐教育。幼儿音乐素养的多边形式与灵活时间,都能让幼儿的音乐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教师引导对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意义

教师的引导是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所处的环境所共同决定的。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的年龄特点需要教师的引导

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后续学校教育的奠基。在此时,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接触外部世界,但他们的身体与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对一切事物都抱有浓郁的好奇心,比较好动,难以长时期地保持专注;在生理上,幼儿还未发育完全,往往难以完全理解并消化外部信息并作出相应感知。这种心理与生理的不成熟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譬如说设计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音乐游戏,传授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培养儿童逐渐学会感受音乐的美。幼儿的日常生活只有家庭与学校,但幼儿家长往往会忙于工作或因其他原因,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并不那么重视,这时候就需要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发挥其作用,加强儿童教育中经常缺失的音乐素养培养。

(二)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

幼儿的理性与逻辑思维尚未发展完全,更多依赖形象与感性思维思考。因此,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音乐素养。但良好音乐环境的创造,在家庭中往往难以实现,但教师能够通过在学校设定音乐角,放置简易乐器供儿童使用等方式来为幼儿提供学习音乐的环境。譬如说,教师可以在课间、吃饭时间乃至入睡之前,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让幼儿聆听、跟唱;同时在幼儿园的角落,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音乐角,放置一些建议的乐器、磁带等等,让幼儿自由使用;在课堂之上,教师还能通过带领幼儿利用日常可见的材料和容器制作一些可以发出不同声响的乐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环境的创建,能够在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实现课内外共同引导

幼儿教师在上岗之前,都会接受职业培训,因此会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一定了解,对音乐知识等也都有足够的了解,从而能够据此采取更适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这种音乐素养与职业技能会让幼儿教师更善于引导幼儿,更有利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而这也是家庭教育较为欠缺的部分。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忙于工作,或是不了解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往往会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幼儿,即便意识到了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会因为缺乏专业的教育方法而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而影响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之外,也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及时调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能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幼儿时期培育音乐素养是十分关键的,儿童天生具备对音乐的热爱和好奇心,但在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后,这种热爱与好奇心往往会被遏制。因此,加强对幼儿时期的音乐素养培养,尽快培育幼儿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益智与情绪的调节作用。加强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其中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教师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在做好园内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幼儿音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