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K视域下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探索

2021-01-07 09:19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顾晨华
天津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方法幼儿园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顾晨华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具有高应用性、强实践性的学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处于特殊阶段,此时的幼儿理解力与控制力都非常弱,幼儿的简单思维习惯使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都是以感性认知为主。语言教育的理论性较强,具有全面性,不便于幼儿理解与接受。教师作为幼儿语言教育的启发者,严格遵守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从环境、习惯、心理等方面出发,做到个性化启发、活力感染,让幼儿能够轻松学习、快乐表达自我的想法与感受。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PCK的概念

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学前教育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打破原有教学中的学科界限,转变为综合课程。幼儿教学改革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教育专家舒尔曼于1996 年首次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一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既包括教育学知识,又包括学科知识内容,同时又结合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教学经验,这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PCK的内容

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二是儿童相关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属于条件知识,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难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征、幼儿学习发展的线索和幼儿在学习方面所具有的个体差异等知识。三是学科内容知识,它是学科领域概念知识与逻辑体系的集合。上述三方面知识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掌握与叠加而加以应用,而是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内容全部吸收以后,使用科学的方法重组这些知识,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知识。它消除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转,更加关注各个领域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学科教学知识也被称作领域教学知识。

(三)PCK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它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在预测幼儿具体领域的学习成就方面具有一定成就。然而与中小学段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相关的研究相比,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数量较少,针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的测量结果不够准确。因此非常有必要对PCK视域下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进行深入探索,为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之间的孤立性强

幼儿园一直以来都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方面都采取科教学方式,将教学版块细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和艺术五大领域。虽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全面学习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但很容易割裂不同教学模块的关联性。另外,因为每门学科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没有将该学科的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比较孤立,不能打通各个学科间的知识点,这就使幼儿很难将某个语言领域的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点相联系。长此以往,幼儿很容易形成分科教学的思维定式,不符合现阶段幼儿园开展的模块整合课程的价值观。

(二)传授知识的方式单一

由于幼儿园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大多数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的是角色扮演和片段教学两种形式。角色扮演这种实践形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耗时较多;该模式的优势则在于是在“师幼互动”模拟情境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部分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学习特征。片段教学比角色扮演模式的难度更大,如果没有幼儿互相配合,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说什么内容,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耗时相对少一些。学生会发现幼儿园的角色扮演和片段教学情景模拟差别很大,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状况无法及时处理或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处理。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使用的是“教师理论教学——观看教学视频——模拟教学培训——教师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根据主题自主设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较弱。另外,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设计和实施语言活动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三、基于PCK 视域下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提升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首先要打开学科教学的思维,熟悉每种教学方法中每一项专项活动的实施要点,了解五大领域活动的核心经验。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知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策略知识。再次,教师应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给学生讲解课堂知识时可以循序渐进地讲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策略,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设计活动中。

(二)改进传授知识的方式

1.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模拟训练法等教学方法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便于学生理解教育对象知识、教学内容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知识这三方面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参与性。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优秀的语言教育活动视频,感受静态活动设计向动态活动实施的转变,在活动观摩、记录、讨论与评价过程中,丰富学生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听评课的专业能力。再如,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模拟实训,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做好相应的教具准备,在学校的幼儿园仿真教室中开展模拟教学,锻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在情境性和体验式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领会每个语言教育活动环节的设计意义,促使学生的一般教学知识向特定的学科教学知识(PCK)转变,为职后提升自身领域教学知识水平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活动设计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实践。例如,上课前,教师借助学习通等信息软件发布当日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讲授该活动设计的要点,了解基本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课后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学习的重点上有所突破。

(三)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理论课的时长仍大于实践课时,实践形式主要以学校实训室模拟实习为主,幼儿园的真实场景模拟比较缺乏。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构建PCK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提高实践教学在幼儿语言教育课程中的比重,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此外,在理论研究和模拟训练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的范围扩大到幼儿园教学的一线。在实践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实践中观察和反思,课堂与课外课堂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四、结语

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个性挖掘。PCK领域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多总结PCK相关的教学经验、多发现幼儿的优势、多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前儿童充分享受造语言创造的快乐,从而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方法幼儿园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爱幼儿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爱“上”幼儿园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