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肌钙蛋白在检测和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21-01-07 18:46劳文珠金碧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敏肌钙蛋白心肌梗死

劳文珠,金碧娟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0 引言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去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增高,预测至2025年,男性群体中由心血管导致死亡的人数可超过500万,女性群体中也可达到280万[1]。目前我国各种疾病中,由心血管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死亡率明显更高。在MI通用定义中强调了高敏肌钙蛋白重要价值,可作为不同类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其浓度的变化可为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为一种目前临床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见的诊断标志物,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该指标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本文综述高敏肌钙蛋白实际检测作用,并总结临床应用价值。

1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

1.1 高敏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指标主要为心肌肌钙蛋白Ⅰ,但随着各种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敏肌钙蛋白逐渐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医学界推荐以ng/L作为高敏肌钙蛋白的检测与报告数据单位,可有效避免混淆情况,使结果更加精确。在吴金斌等[2]研究中,通过免疫发光法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阳性率与敏感度更高,均可达到92%。因此本人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测中应当以高敏肌钙蛋白作为首选检测指标,相较于常规心肌肌钙蛋白Ⅰ而言,该指标准确性更高。目前罗氏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中,第99百分位值可达到14 ng/L,据最前沿资料显示,最新检出限可达到3 ng/L。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仪器与技术的发展的与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传感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为高敏肌钙蛋白的高精密度检测提供新方向。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一种新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平台开始逐渐受到关注,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用的ELISA试剂盒,其检测限低5个数量级,高敏肌钙蛋白可检测至0.1 pg/mL,更加适用于护理点方面的应用[3]。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荧光传感器也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检测,一种新开发的测流免疫分析可对红色荧光微球内的高敏肌钙蛋白进行快速检测,其最低限可达到0.016 ng/mL,其稳定性与重现性更加可靠。这些传感器的出现,可作为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全新替代品,对于心脏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方面的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2 性别特异性对高敏肌钙蛋白的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特异性逐渐受到关注,并作为影响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受到广泛讨论,目前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可男性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值更高,其中老年群体检测值较中青年群体更高,检测结果中第99位百分位数之间的差距可高达2~3倍。虽然大部分观点认为女性群体的BMI、肾脏损害程度与吸烟量更低,但在相关研究中,相较于男性群体而言,女性群体心脏类疾病发生率更高,但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高[4]。同时女性群体中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更高,可达到男性群体的2倍,因此部分女性的心肌梗死临床诊断难度更高。

2 高敏肌钙蛋白应用

2.1 动态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效果的优化。在MI通用定义中,将心肌梗死与心肌损伤标准进行有效区分,如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且超过第99百分位参考范围上限时,可判定其为心肌损伤;如心肌肌钙蛋白水平仅为升高或者降低则应当考虑为急性心肌损伤[5]。该资料内容充分认可动态变化对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待患者入院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基线水平,将该数值与3 h复测变化值相结合,能够使高敏肌钙蛋白敏感性提高[6]。在ESC指南中则推荐使用0 h或者1 h排除与纳入流程,如前两次检测结果仍然无法确诊则可间隔一段时间后(3~6 h)再次复测。但在相关研究中,认为该方法不适用于亚洲实际情况,仍然推荐以高敏肌钙蛋白水平超过第99为百分位值,同时3 h动态变化超过50%作为高风险判断标准,如动态变化低于50%,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2 高敏肌钙蛋白可预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性。在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后,可发现低血压、急性失代偿、贫血等均可导致体内心肌肌钙蛋白释放,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近些年来,相关研究结果可证实,高敏肌钙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适用于心律失常、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多种心脏类疾病的风险性评估,当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患者体内高敏肌钙蛋白超过14 ng/L时,导致死亡风险性大幅度增加[7]。因此临床检查中,如发现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应当综合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2.3 高敏肌钙蛋白对非心源性疾病预后评估价值。在非原发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发现其体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异常升高,与死亡率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可作为短期死亡率中独立预测因子。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医学界认为,当患者存在非心源性情况时,可由内皮功能障碍、继发性心律失常、细胞毒性、小血管冠状动脉阻塞等相关机制所引发,并逐渐释放出高敏肌钙蛋白。因此本人认为高敏肌钙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作为非心源性疾病预后因子,其临床价值较高。

2.4 高敏肌钙蛋白与肾脏疾病。心血管意外在临床上通常作为末期肾脏病终点事件,检测后发现大部分患者心肌肌钙蛋白值均高于第99百分位相应数值,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性更高。在以往研究中,已经开始关注高敏肌钙蛋白对肾脏疾病的影响,在指南中明确认可心肌肌钙蛋白的实际应用价值,如高水平肌肌钙蛋白值未发生变化,且无升高或者降低情况则无论心肌肌钙蛋白是否为实质性,仍然可认为其反应出慢性心肌损伤;如存在升高或者降低情况,可能为急性容量超负荷所导致的心肌梗死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但目前仍然无法证实上述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决策值标准存在差异性。目前最前沿研究显示,高敏肌钙蛋白与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关联性,可作为其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生物标记物。

3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高敏肌钙蛋白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相较于常规的心肌肌钙蛋白而言,高敏肌钙蛋白并非本质上的突破,该指标不可改变心肌肌钙蛋白病理生理学特征,因此目前医学界相关从业者仍然面临许多调整,包括检测时间、诊断界值、纳米传感器开发进展、检测方法标准化等,随着各种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相关数据的支持,以期能够突破高敏肌钙蛋白研究方向,使相关研究更加深入。根据最前沿研究显示,心肌肌球蛋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作为一种新型标记物为心肌梗死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该指标与高敏肌钙蛋白相结合后是否能够对心肌损伤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仍然需要更多研究进行证实。

猜你喜欢
高敏肌钙蛋白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检查结果差异性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代表中国
起搏器植入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