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唇裂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2021-01-07 11:59吴敏朱祉冰石冰龚彩霞李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唇裂预防性白细胞

吴敏 朱祉冰 石冰 龚彩霞 李杨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成都610041

唇裂是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为1.8%[1],常影响人的外观、呼吸、咀嚼等,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修复。手术后切口感染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康复会产生不利影响[2]。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但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使耐药细菌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患者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水平增强。唇裂手术属于二类切口,二类切口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主要适应证。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唇裂围术期是否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相关临床研究。临床医生倾向于参照外科手术切口分类而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讨唇裂修复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2015年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1 361 例唇裂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综合征患者后,根据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将患者分为预防组和未预防组。预防组594 例患者,其中男性382 例,女性212例,平均年龄1.36岁,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类药;未预防组患者767 例,其中男性498 例,女性269 例,平均年龄1.85 岁,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组和未预防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每组再根据唇裂裂隙类型进行分组:预防组单侧不完全型单纯唇裂(unilateral incomplete cleft lip,UICL)、单侧完全型单纯唇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UCCL)、双侧不完全型单纯唇裂(bilateral incomplete cleft lip,BICL)、双侧完全型单纯唇裂(b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BCCL) 患者分别为373、157、25、39 例;未预防组UICL、UCCL、BICL、BCCL患者分别为482、211、31、43例。

1.2 方法

预防组患者手术前30 min 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每8 h 应用1 次,从开始使用抗生素起总预防时间不超过24 h,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选择的抗生素类药物为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未预防组在手术前禁止患者进食,充分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在手术前30 min,使用肌内注射方式给予患者血凝酶。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手术结束时立即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伤口,每隔4~6 h 更换,24 h 不间断湿敷。保持伤口清洁,湿润,促进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1.3.1 白细胞指标 检测手术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对比正常人血常规参考值(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检验科的参考值)。

1.3.2 术后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感染部位仅包括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 d内,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 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3) 具有下述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4)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1.3.3 体温 术前每日测量体温,取每日最高体温的平均值;术后每日测量体温4次,取最高一次体温值,连续测量3 d,取3 d最高体温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体温与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细胞计数

预防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26±1.86)×109·L-1、(9.72±2.33)×109·L-1,未预防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30±1.83) ×109·L-1、(9.83±2.16)×109·L-1,2 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每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体温

预防组手术前后患者体温分别为36.6、36.9 ℃;未预防组手术前后患者体温分别为36.5、37.6 ℃,2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裂隙类型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情况

预防组中UICL 患者感染2 例,BCCL 患者感染3 例;未预防组UICL 患者感染2 例,其余组伤口一期愈合。对于感染的患者局部加强换药,7例感染患者伤口均二期痊愈出院。

3 讨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在感染尚未发生之前开始使用抗生素,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减少感染的发生[3]。但唇裂围术期是否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国内外报道尚未形成共识。有报道[4]唇腭裂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感染,且能减少用药费用。也有报道[5]唇裂患儿围手术期各项指征变化均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在外科传统抗感染理念中术前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不免让人担心[6]。因此,唇裂术前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纳入1 361 例样本,排除了患者的性别、年龄、畸形程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唇裂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伤口感染之间无显著性关系,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7-11]。

在研究唇裂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伤口张力、营养状况、年龄、环境因素、术中无菌操作等均是影响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12]。本研究对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和体温进行分析,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预防组中UICL患者感染2例,BCCL患者感染3例;未预防组UICL患者感染2例,其余组伤口一期愈合。对于感染的患者局部加强换药,7例感染患者伤口均二期痊愈出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医生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时,对唇部裂隙较宽、颌骨落差大或者有异位或扭转前牙可能引起术后伤口张力更大的患者,更倾向使用抗生素[13]。

综上所述,唇裂术后伤口感染与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明确相关性,临床上应积极控制可能引起伤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术前的全面评估、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有效的伤口减张处理、术后规范的伤口护理、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等,以有效预防唇裂术后感染。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唇裂预防性白细胞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白细胞
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双侧矩形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