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2021-01-07 02:20苏辛宜王英琴刘方方
新西部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苏辛宜 王英琴 刘方方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紫阳县居民防灾素养水平偏低,其中防灾能力最高,防灾态度次之,防灾知识最差,居民受教育程度、灾害频率正向影响防灾素养;居民受教育程度对防灾知识、防灾态度具有正向影响;居民年龄对防灾能力具有正向影响;防灾态度与防灾知识、防灾能力皆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防灾素养的提升上需注重对“时间”特质的掌控上。

为了解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现状水平、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对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199名居民开展防灾素养问卷测试,对其基本情况、受灾情况、防灾情况、防灾素养中的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方法探究防灾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之持续性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可预见中国将长期处于自然灾害的高风险中,灾害管理将成为整个公共治理的长期重要议题之一。[1]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2]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已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格局,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最为薄弱且急需改进的是基层减灾体系,主要表现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依旧存在等,这是当前灾害防治的突出短板。[3]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体现了其在灾害防治中的基本素质,是公民防灾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防灾素养是指公民具备的防灾减灾知识、态度与能力。具体包括防灾知识、防灾态度与防灾技能三个层次。[4]提高防灾素养,对提高公民整体防灾水平、减轻财产损失与灾后重建支出、保障生命健康安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国民综合减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灾害区域中,高风险灾害区域的灾情更为严重,损失更为巨大,必须高度重视此类区域居民的防灾减灾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以便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5·12”汶川大地震后,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对防灾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国民的整体防灾减灾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各地频发的灾害种类不同,所遭受灾害的风险性也各有高低,且学校开展的防灾教育内容多为常见性灾害的常识教学与防灾演练,对于一些高风险灾害地区的灾害情况并不完全适用,我们需要的是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在加强常见性灾害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地区频发灾害的教育;在全面提高国民综合防灾素质水平的同时,也要重点加强对高风险灾害地区居民的防灾素养的提升,因而研究这类地区居民的防灾素养情况就十分必要。了解防灾素养现状如何、薄弱之处何在、何种因素影响了防灾素养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为防灾工作提供依据。

由于我国灾害教育实践开展较晚,运行机制尚未完善,学校防灾教育存在应付式、短时性现象。尽管学生在学校接受防灾教育,具有一定防灾素养后可以向家庭、社会传播,进而提高全民防灾素养。[5]但防灾教育工作的作用是渐进的、长期的,无法短时间内直接转化为扼制国民防灾形式的主要力量。[6]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将防灾教育走向社会化,发挥各方主体的防灾教育责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多方教育为辅的国民防灾教育体系,现阶段,除了不断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防灾教育外,对不在受教育阶段的公民的防灾教育缺失也应进行相关补充教育。这样才能实现防灾教育人群广覆盖,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灾害防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者已聚焦中学生、[7][8][9][10]大学生、[11]教师[12][13]等群体开展防灾素养的调查研究。然而,针对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居民的防灾素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聚焦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居民,对其开展防灾素养的调查研究。

調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自然灾害中破坏性强,损失严重的地质灾害为例,将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作为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代表,选择该地居民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对紫阳县高桥镇权河村五组、六组、七组村民、部分高滩镇居民、部分毛坝镇居民开展问卷测试,同时发放网络问卷测试题。通过实地调研回收问卷97份,网络问卷回收114份,共计21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94.3%。

(二)调查方法

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参考相关变量测度方法,设计了各个指标的测量题项,问卷内容包括:(1)年龄、学历等人口学变量;(2)居民受灾情况;(3)居民防灾情况;(4)居民防灾素养情况,并将防灾素养分为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三个维度,并对其进行赋分处理。主要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的五分量表,并为单选题。对筛选与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一)居民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108人,占54.3%,女性91人,占45.7%,比例基本持平;年龄结构上,以青年人占据大多数,在家庭收入上,普遍收入水平较低;在受教育水平上,本、专科以上学历占比仅四成,居民整体呈现偏低的学历。

(二)居民受灾情况

在遭受自然灾害的频率上,75%以上的居民或多或少经历过自然灾害,超过80%的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失。

在受灾损失的具体类型上,交通受阻的损失占比最多、土地流失次之、房屋受损、财产损失也占有一定比例,身体受伤的损失占比最少。

(三)居民防灾情况

防灾知识来源渠道情况上,村委会、政府和学校的防灾教育活动是主要的防灾知识来源,另外居民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取防灾知识,自身的经验总结也是获取防灾知识的来源渠道之一。

在采取防灾措施的频率上,60%以上的居民不同程度地采取过防灾措施,且采取这些防灾措施的效果比较有效,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前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方面。

(四)居民防灾素养现状水平

本文对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各自得分进行百分制处理,参考已有研究,假设三个维度重要性相同,三个维度各占据防灾素养的三分之一,共同构成防灾素养。即防灾素养=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每个维度得分为对应题项得分的加总,满分为100分,即分值越高,防灾素养越高。

结果可知,防灾素养平均分为72.47分,最低分50.89分,最高分为90.32分,标准方差为8.62,防灾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在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上,防灾能力平均得分最高,防灾态度次之,防灾知识最差。

(五)防灾素养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居民防灾素养的因素,将防灾素养及其三个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长、人均收入、受灾频率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已有文献及相关综述可知,在人类进入风险社会后,风险认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风险指人们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与认识。在遭受自然灾害冲击后,居民的应对行为特别是风险决策将会因风险认知的变化而产生变化。[14]进而做出假设,假设遭受自然灾害的频率对防灾素养呈正向影响,在控制上述变量的情况下,将居民的受灾频率作为自变量进行对防灾素养等的分析。

控制变量中,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防灾素养。同时,在控制居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长,人均家庭收入后,居民的受灾频率对防灾素养具有正向影响,假设获得验证。对防灾知识和防灾态度的影响中,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防灾知识与防灾态度,在防灾能力上,居民的年齡对防灾能力有正向影响。

(六)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相关关系及因子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防灾素养中,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深入了解其内在结构,本研究对三个维度的相关性开展了研究,并进行因子分析。

防灾态度与防灾知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防灾态度与防灾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前者的相关性略高于后者,但二者的相关性都不强,为弱相关。另外,防灾知识与防灾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与防灾素养的关系上,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与防灾素养皆具有正相关性,其中,防灾能力与防灾素养的相关性最强,防灾态度次之,防灾知识最弱。

另外,为了简化防灾态度与防灾能力的指标,进一步了解居民防灾态度与防灾能力的内在结构,对防灾态度的12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经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共抽取3个因子,根据因子负载,分别将这3个因子命名为:“防灾主动程度”、“防灾认同感”和“防灾责任意识”。同理,对防灾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共抽取2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防灾知识内化能力”、“风险规避支持能力”。

对因子分析后的有关因子也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尽管年龄对防灾态度整体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因子分析后的防灾主动程度呈正向影响,对防灾责任意识呈负向影响;另外,年龄对防灾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防灾知识的内化能力上,而在风险规避能力上无显著影响。

受教育程度对防灾态度具有的正向影响体现在对防灾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上,另外,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可知受灾频率也会对防灾主动程度产生正向影响;居住时长对防灾知识内化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为代表的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整体防灾素养水平较低,其中,防灾能力水平最高、防灾态度次之、防灾知识最差。

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经历自然灾害的频率对防灾素养产生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防灾知识与防灾态度,受教育程度对防灾态度的正向影响体现在对防灾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上。居民的年龄对防灾能力有正向影响。年龄对防灾态度整体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防灾态度中的防灾主动程度呈正向影响,对防灾责任意识呈负向影响;年龄对防灾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防灾知识的内化能力上。

另外,受灾频率也会对防灾主动程度产生正向影响,即受灾越频繁,防灾主动程度越强;居住时长对防灾知识内化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即居住时间越长,其防灾知识内化于行的程度越强。

防灾态度与防灾知识、防灾能力都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在与防灾素养的关系上,防灾知识、防灾态度、防灾能力与防灾素养皆具有正相关性,其中,防灾能力与防灾素养的相关性最强,防灾态度次之,防灾知识最弱。

(二)讨论

从防灾素养的整体分析结果可知,紫阳县居民的防灾素养水平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防灾能力水平最高,推测是当地居民经历了较多的灾害以后,产生的下意识的自保性应对措施,受限于教育水平等原因,他们并不具备较充分的防灾知识,在防灾的态度方面也较为欠缺,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经历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多,对应对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经验,这种经验也是防灾经验知识内化的一个体现。

同时,年龄的增长会对防灾态度中的防灾主动程度产生影响,推测是因为经历更多的自然灾害以后,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减轻损失,进而会主动地了解防灾的情况,积极地对防灾提出相关的建议。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年龄越大,居民的防灾主动程度越强,但防灾的责任意识反而越弱,这一现象反映了居民对防灾的主动性更多的是自身利益所驱动的,属于自保自救的措施,并未意识到灾害防治与个人、社会、国家的紧密联系与其重要意义。

受教育程度对防灾知识和防灾态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的目的是对知识的传递与再生产,通过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能够知悉更多关于灾害防治的知识,同时,更高的教育水平在扩宽知识面的同时,也会对价值观等进行重塑再造,受教育者能够对防灾减灾的价值和重要性有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进而提高防灾知识和防灾态度,这也是结论中受教育程度对于防灾认同感和防灾责任意识具有正向影响的原因。

防灾态度和防灾知识、防灾能力皆呈现相关关系,但防灾知识和防灾能力没有相关关系,推测紫阳县居民的防灾能力来源于日常经验的积累,而非知识的内化,因而二者无显著相关。

纵观紫阳县居民防灾素养现状水平的影响因素,可知“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质,无论是年龄这样的生存时间长度、还是居住时长这样的时间维度、抑或是受灾频率这样与时间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甚至是受教育水平这样大体随时间的增加而提升的因素,“时间”成为影响居民防灾素养水平的一种特质要素,时间长度制约着防灾素养水平的提升,这对提高居民防灾素养水平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在采取相关防灾措施的过程中,对于学校的防灾教育,要形成长期可持续、常态化、广泛性的防灾素养教育,对于社会化的防灾教育,要努力冲破时间桎梏,将需要漫长时间形成的防灾素养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创新的方式凝练、内化,使得防灾素养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便可有效提升。同时学校、家庭、社区应建立防灾教育的合作机制,发挥各方教育功能与优势,促进灾害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科学完备的防灾教育长效机制。

另外,在防灾教育的方式选择上,要注重分层教育,针对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手段,有效提高防灾教育的成效。政府在防灾教育内容上要注重防灾重要性内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防灾主观能动性。

结 语

本文深入探究了我国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的防灾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情况,得出受教育水平、灾害频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同时进一步探究了防灾态度和防灾能力各因子内在关系,在提高防灾素养上提出了把握“时间”特质的路径设想,有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以更好地提高国民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注释

[1]张海波.高风险社会中的自然灾害管理——以“2008年南方雪灾”为案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03):38-4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1-11(009).

[3]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广泛深入开展全國防灾减灾日活动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EB/OL].http://www.mem.gov.cn/xw/ztzl/2018/2018fzjzz/byw_01/201805/t20180511_228216.shtml

[4]张英,王民,谭秀华.灾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灾害学,2011,26(01):109-117.

[5]张英.学校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其启示[J].灾害学,2015,30(01):161-166.

[6]鱼安琪,张华.试论建立国民防灾安全素质教育长效机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08:5.

[7]张英,王民,李斐,李楠,张鹏韬.我国部分省市初中生防灾素养调查研究[J].灾害学,2012,27(02):100-104.

[8]张英,王民.我国部分省市高中生防灾素养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14,9(06):52-60.

[9]李巧,舒延章,严丽.海口市龙华区中学生防灾素养现况分析[J]. 医药, 2016, 000(006):P.278-278.

[10]陈红丹,陈镭,陈贤,夏微,李万仓,高洁.瓯海区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调查[J].预防医学,2021,33(02):207-211.

[11]陈镭,张晓红,黄小菲,翁晓庆,杨桂丽.温州市大学生的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调查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07):541-544.

[12]王民,蔚东英,朱小丽,伊娜.我国部分省市中学教师防灾素养调研[J].教育学报,2012,8(05):52-58.

[13]邱钰文(YU-WEN CHIU),陈宜清(YI-CHING CHEN).幼稚园教师防灾素养与教学行为之研究[J].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19,15(1):13-20.

[14]周志刚,陈晗.风险感知与保险需求波动——基于最优保险模型的理论证明[J].保险研究,2013(5):14-21.

作者简介

苏辛宜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王英琴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刘方方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安全”开会
我国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初步研究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