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织绣工艺在首饰中的创新研究

2021-01-08 14:40贺珊珊
天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织锦首饰刺绣

文 贺珊珊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地区,除汉族外拥有11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之间在千余年进程中不断融合发展,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面貌。而广西织绣工艺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也逐渐焕发新的生机,充满时尚感和个性化的首饰在生活中的作用,除提升个人气质、满足人的个性化追求外,还是重要的文化传递载体。

一、广西织绣工艺历史及特点

从历史渊源分析,广西织绣工艺起源或比汉代更早,但因实物保存和文献资料皆不可考,目前保留最早的广西织绣实物属于汉代遗存,考古资料显示在贵港市罗泊湾一号西汉墓葬中曾发现有丝绸和织锦残片,织锦为黑地橘红色回字纹。①宋代出现的緂布也属织锦中的一种;明清时期广西多地制作壮锦,壮锦被面还被地方土司土官作为礼品进贡清皇室,瑶锦、侗锦、苗锦和刺绣此时开始普及,清代傅恒等编撰的《皇清职贡图》中记载,广西多地妇女衣着中均有“蛮锦刺绣”“绣帛”“花帛”等织绣工艺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织绣工艺制作的被面、床单、帐幔、桌布、头巾、围腰、背带等物品,除地方居民使用外,还用于外销;进入21世纪后,国家对传统工艺逐渐重视,多民族织锦和刺绣工艺在传承基础上皆努力试图创新,织绣工艺展在家居布艺、酒店空间、礼服手包等方面均呈现出新气象。

广西织锦工艺的视觉效果接近缂丝,壮锦特色是以菱格纹和八边纹为单位,辅助勾连纹或万字纹,配色使用浅色底配深色花或深色底配浅色花,色彩搭配效果多使用对比色和互补色,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强烈,题材多以龙凤、狮子、蟒蛇、花树和几何纹为主。瑶锦的纬线常使用同一种色,织出的花纹则通过彩色经线来呈现,瑶锦色彩搭配较单一,常见粉色、玫红、靛蓝、褐色、橙色等,除了几何纹,还常织出吉祥文字。苗锦常以菱形纹为单元,辅助几何纹,色彩常使用黑白两色作底,花纹则使用粉绿、桃红、粉红、玫红、橙黄、大红、淡蓝、深蓝等色综合搭配,颜色艳丽;苗锦题材丰富多样,与苗绣的题材类似,如蝴蝶纹、梅花、菊花、梨花、鹅翅花、喜字、寿字、回字等。侗锦以菱形纹为单元,还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其中素锦则是黑白两色,彩锦是以黑色或白色为底色,提花则有红色、淡蓝、嫩绿等色;侗锦题材除了花卉和花鸟外,还有体现侗族生活特色的鼓楼和风雨桥等木构建筑。

刺绣工艺种类丰富,除常见的平绣外,还有挑花绣、反面绣、错针绣、马尾绣、布贴绣等,部分少数民族又有多个支系,不同支系之间的刺绣方法又各有异同,精彩纷呈。

二、当代首饰中的织绣工艺体现

当代世界范围内的首饰风格多样,突显个性,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树脂、绢花、螺钿、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等,制作工艺丰富,而以织绣为载体的首饰并不多见。

国内将少数民族织绣工艺用于首饰设计较成熟的案例集中于云南、贵州和四川地区,多以刺绣工艺为主,有平绣、打籽绣等,所设计的首饰种类包含发簪、发卡、项链、吊坠、耳环、手镯、戒指、护腕等,常见的材料是将刺绣工艺与紫檀木、乌木或银、白铜等木质材料和金属材料相结合,色彩搭配鲜艳夺目,色彩饱和度较高,首饰常用金属流苏、彩线流苏或金属小铃铛点缀,风格多以复古和彰显少数民族风情为主。

注释:

①蒋廷瑜、邱钟崙、粱肇池、粱进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9期。

②傅恒等编《皇清职贡图》,辽沈书社,1991。

以简洁时尚风格受到青少年女性喜欢的刺绣首饰则以深圳市企业创立的“She’s”品牌的设计较独特,“She’s”与大英博物馆合作,以馆藏的《苏里南昆虫变形图谱》中的蝴蝶和自然植物画作为设计对象,刺绣首饰常为单只蝴蝶、单片树叶形状,或以单只蝴蝶为主体,附以一两片较小的叶片,造型均简洁大方。蝴蝶色彩是偏灰的蓝绿色系,树叶的色彩有深灰色系、孔雀绿色系、淡黄色系、淡粉紫色系、薄荷绿色系等,色彩沉稳清淡。刺绣中偶尔点缀少量金银丝线和小钉珠亮片作为发饰能起到点睛作用,同时不会过于抢眼,彰显佩戴者温柔娴静的气质。

三、广西织绣工艺在首饰中的应用方法

目前运用广西织绣工艺制作的首饰所见不多,偶见的织绣工艺首饰是用西南地区制作好的银质或白铜底托,将现有的织锦和刺绣封进底托上,在底托和织绣面料之间塞进棉花填充,使织绣面料饱满舒展。整体面貌缺乏设计感,产品种类上单一缺少新意。本文从以下几点对织绣工艺在首饰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一)审美观念

首饰的使用人群大多数为女性,而织绣工艺的从业者也以女性为主,两者之间天然有一种亲近关系。以目前女性消费群体来分析,不同职业、年龄的审美观念差别较大,总体呈现出造型多样性、材料综合性的特征。广西织锦及刺绣工艺的丰富多样,也为首饰设计的造型、材料和工艺提供了多元化基础。当代首饰消费人群审美风格多样,如时尚简约类型、稳重内敛类型、装饰复古类型等不同的风格。针对不同的审美风格,可有目的地先对织锦和刺绣面料进行设计和研究,在尊重传统织绣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不同审美风格的面料备用。造型上根据不同审美风格,从简洁概括到抽象概括,均能满足时尚简约类型风格所需,首饰的造型不仅仅从面料花色上考虑,也需从首饰整体造型入手。材料使用方面,可以单一使用织绣品本身,如将织锦刺绣的图案单独作为造型基础,其材料仅仅是织锦或刺绣面料,辅助首饰需要的金属扣件如夹子、吊扣、戒圈等物品,使首饰接近立体织锦或立体刺绣;也可以辅助多种材质进行设计,设计时需以审美观念为宗旨挑选材料。

(二)工艺体现

运用织锦刺绣工艺的首饰无疑能够体现不同织锦和刺绣的工艺特征,如果运用织锦和刺绣面料本身进行制作,直观地体现出织锦和刺绣所使用的材料、织造方法、刺绣类型、配色特征等方面。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首饰在创新上也可在传统基础上另辟蹊径,除了传统织锦刺绣使用的原材料外,还能够对原材料进行替代,如织锦工艺可选择不同色彩的金属丝线制作,完成后能保留传统织锦的织造方法和图案特征,带纤维编织感的金属丝线也能产生焕然一新的视觉面貌。在保证工艺呈现的基础上,材料的替换还需在实践中多做尝试,总结可用的材料以及能够达到的视觉效果。

(三)文化延伸

广西织绣工艺常用于布艺产品和服装、帽子、手包等领域,在这些品类之外鲜少应用,这是由于传统织绣工艺都是以质地较软的面料作为成品体现,面料的使用范围多集中在布艺和服饰领域;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壮锦、侗锦等图案也常在建筑装饰、公共艺术、公众宣传文化中呈现,但皆是以图案和纹样的视觉形象传递织锦文化,而非织锦工艺本身,这就造成广西织绣工艺除布艺和服饰之外,很难再有新的文化延伸载体。

将织锦和刺绣工艺用于首饰设计,是传承广西地方传统文化的一个新探索,广西特色少数民族工艺在国家倡导传统文化复兴的政策前提下,当前不缺“传”,既能够对一些地方特色工艺进行完整的记录、保护和保存,又能以“以师带徒”的方法对工艺流程进行学习。“承”不仅仅指继承,还有发扬、延续以及转化与创新。①在运用广西织绣工艺制作首饰的过程中,如何在“传”的基础上做到有转化和创新地“承”,将广西织绣工艺以首饰自身的物质形态呈现,同时还有较大的文化延伸空间值得从业设计者们进行探索和发扬。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织锦和刺绣工艺在首饰中的应用探索,分析了广西织锦和刺绣工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并介绍了织锦种类的特色和刺绣的技法类别,分析类比了国内运用织绣工艺制作首饰较成熟的两种风格,最后从审美观念、工艺体现、文化延伸的角度分别详细研究了广西织绣工艺如何能够在首饰中加以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文化延续,以服务于这个时代。

注释:

①葛剑雄:《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载于网络“学习强国”资源。

猜你喜欢
织锦首饰刺绣
瑶族织锦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首饰的数量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