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渗透传统文化而更加精彩

2021-01-08 08:03王正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华语文课堂素养

王正清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时,需要重点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教学工作者自身对于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全方面的深入了解,要学习最精良的部分。对于教育的观点和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以便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民族自豪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41

我们在数千年的发展,累积了许多優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历史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对人民群众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语文这门科目属于文化类学科,在课本中涉及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充分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产生积极有效的价值,不仅可以促进语文课堂的创新与发展,还可以有效加强学生价值观的树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在语文课堂当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找到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要具体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才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正确进行讲解。所谓传统文化,指的就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以及精神方面的总和,是中华的文明经过岁月的积累,逐渐演化最后所汇集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的整体呈现,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成果。从时间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指从原始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所产生的文化;从空间角度来说,它是包括中原以及少数民族所产生的文化。由此可见,一直到现在,语文教材当中依然会保留非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唐诗或者宋词,还有一些古代英雄事迹,等等。

二、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加强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维持一个健康的心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说,学习成语凿壁借光,从中理解匡衡借助从邻居家墙洞照过来的烛光认真学习,最后成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著名的政治家,官至丞相一职。以讲故事的方式去介绍主人公不畏困难、刻苦学习的典故,在艰苦的条件下,要有勇气去战胜不利的条件,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以达到好好读书学习的远大目标。所以,学生们就能够从故事当中了解到想要学习知识就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

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对于字词的学习上,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身做人,也是这门学科所包含的重点内容。换句话来形容就是,成功且优秀的教育本该如此,学习知识是其中的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先辈优秀的品质,学习做人。有句话说得好,想要成才必先成人,要先成人再成才。

2.有助于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就具备的,一定是经过后天不断努力学习而慢慢养成的,而学生们在上学的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培养文化素养的最关键阶段。例如,诗词歌赋这些精彩并值得学习的内容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非常值得学生以及教师好好学习和反复揣摩的内容。但是,每个人所喜欢的方面不同,书里涉及的知识面总体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需求。这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点渗透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自己对于哪个方面的内容更为感兴趣就去学习这一方面,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归根结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做人做事、成人成材的教育,所以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放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上。

3.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兴趣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才可以更好地投身学习当中。但是,传统教育较为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讨论的课题。如果把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用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一定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学必须有较为明确的课程意识。多数教学能够入得文内,又能跳出文外,教学的内容不仅是一篇课文的学习。语文课程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堂是沐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是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加强这一资源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国学名篇教学

让学生们真正了解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促进中华文化的积累沉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这门科目是学习语言表达以及学会文字运用的课程,一定要通过“课文”来实现“语文”,这个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用意识。

在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着许多经典篇目,但是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而言,课堂教学就显得微不足道。并且现在学生学习强度高,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专门阅读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国学原著。

2.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主要贵在行动。如果只是在书本当中学知识,那么其作用力是不明显的,毕竟不如自己亲身体验来得更为深刻。另外,就是需要耳濡目染,这是培养学生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习旅行的好处很多,亲自到了那个环境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更是以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办法相对比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学习旅行这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以及切身感觉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教育工作,比如说参观国家博物馆或市区纪念馆,这些地方都是强化传统文化学习的场所。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无处不在。除了上面我们讲述到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休息的时间里自己主动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掌握。比如,中华的汉字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写字中也可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课余,可以对学生在书法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多种字体,通过练习大篆与隶书以及行楷这些字体,让其进行临摹练习,从而使学生不断加强对汉字方面的书写能力,精确地掌握书法的精髓。

与此同时,如果学生想要对古诗词进行研究学习,语文教学工作者可以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诗词的预习工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所描绘的情节,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所处环境。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而语文课程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课堂之中,可以有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产生历史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以及建设祖国以及报效国家的正确价值观念,养成热爱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关晓佳《基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文理导航》2021年第5期。

[2] 宁贵《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天津教育》2021年第14期。

[3] 巩雪《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学周刊》2021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中华语文课堂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