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士体力透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2021-01-09 07:53闫福玲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区防护服体力

闫福玲

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2020-01-30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军队医疗队支援武汉,笔者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于2020-02-13 受命奔赴武汉执行抗疫任务,历时55 d,现就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士体力透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的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七科护理队员共50 名,全部为女性。 年龄24~45岁,平均(35±4)岁,其中<30 岁8 名(16%),31~40岁41 名(82%),41~50 岁1 名(2%)。 专科及以下5名(10%),本科及以上45 名(90%)。 管理者3 名(6%),非管理者47 名(94%)。

1.2 发生体力透支情况在援鄂抗疫工作的55 d内,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七科50 名护理队员发生头晕头痛41 例(82%)、疲倦乏力30 例(60%)、失眠12 例(24%)、恶心呕吐9 例(18%)、胸闷心慌8例(16%)。

2 原因分析

2.1 防护工作的特殊性由于新冠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3],所以对其防护要求十分严格。 为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02-21 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 (试行)》。医护人员进人污染区,必须按照严格的三级防护工作流程穿戴三层防护装备:(1)内层为洗手衣,长袖或者短袖,材质为棉布;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帽子,护士鞋或迷彩鞋;(2)外层一为N95 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连帽防护服、一次性长筒靴套;(3)外层二为一次性防水隔离衣、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面屏、一次性长筒靴套。 三层防护装备有效确保无任何皮肤外露,一次穿戴过程25~30 min。 为了不给病毒有任何可乘之隙,还要在可能漏气的口罩及帽子周围都粘上透明胶带。 憋气、闷气及其带来的心烦、气躁等心理反应都会消耗体力。

2.2 国外某些医用防护服的不适用性由于此次疫情暴发速度快, 抗疫前期各项医用防护物资紧缺,尤其是一次性防护服,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医院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来了不同国家和产地、不同材质的防护服,由于各国标准的制定方式、考虑因素以及产品性能、测试手段不同,各国标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4]。 我国医用防护服生产厂家执行的是GB19082-20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而一些社会捐赠征集来的国外美标、欧标防护服一般通过美国ASTM F1671-97A 标准和欧盟EN14126 标准,个别征集到的美标、欧标防护服在液体阻隔性能和分级上标准较高, 材质较厚, 而且国外防护服尺码偏大不适合中国女性穿着,所以医护人员在穿戴某些国外防护服时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工作时护士发生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的概率较大。

2.3 工作繁重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是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按照要求需要在短时间内改造为传染病医院。 护理队员进驻后立即开始改造病房、清洁整理病区、筹备医疗物资、搬运生活物资、学习感控知识。 由于前期准备时间少,任务重,工作繁琐,工作流程不够科学,分工也不够合理明确,后勤得不到充分保障,所以在准备阶段护理队员每天平均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从事的是诸如搬运、清洁等重体力劳动,导致队员体力消耗过大。 正式接诊后,感染七科接管的是拥有60 张床位的感染隔离病区,55 d 里一共收治护理了135 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危重症32 例。 由于是隔离病区,患者无家属和护工陪伴,病区也没有保洁员,送餐员,护理队员不仅要从事正常的输液、穿刺、采集标本等护理工作,还要照顾患者一日三餐,处理排泄物,清理患者生活垃圾和病区医疗垃圾,清洁消毒整个隔离病区等工作, 这样的工作量在普通病房也算是重负荷的,更何况是在隔离病区, 穿着笨重的三层防护服,护士每做一件工作都要耗费比普通病房更多的体力。

2.4 气候因素根据气象资料,2020-02-13—2020-04-07 武汉市阴雨天气达到了26 d,平均空气湿度在70%以上,温度、湿度对人体内环境稳定性以及水、盐代谢等相关的影响较大,环境湿度过大或过小会对人体的体能发挥产生重要影响。 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当湿度大时会使体内汗液蒸发困难、烦躁郁闷,妨碍散热过程,如果汗液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温度太低又会造成机体脱水、产生干渴烦躁的感觉,长时间在隔离病区工作,如果护士不能及时降低体温以及补充水分,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丢失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对于护士的体能都是严峻的考验。

2.5 心理应激因素新冠肺炎是一种人类从未接触过的疾病,它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目前治疗方法也非常有限。 一线的抗疫人员面临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女性护理队员在临床一线,心理敏感脆弱,再加上工作压力大,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同样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肩负着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职责。 抗疫期间面临特殊的护理环境和方式,可能使其处于高水平的心理应激状态,比较普遍的负性情绪有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的挫败感或自责等[5]。护士负性情绪发生率高于医师,这可能因为治疗、护理等操作均由护士完成,在隔离病区持续工作时间较医师更长,与患者接触更密切,更易导致疲劳和紧张[6,7]。这些负性情绪发生均会导致护士心理压力骤增、过度疲劳和紧张,从而造成工作时体力透支。

2.6 饮食、 作息因素感染七科50 名护理队员是从全军不同单位抽组的,其中有47 名来自山西、山东、河南、新疆等北方地区的军队医疗单位,大多数的队员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 而在援鄂医疗队进驻的前期, 驻地后勤提供的一日三餐都以米饭为主食,结果造成多数队员的不适应,主食进食较少,队员的体力无法保证,部分队员只能以方便面、零食等作为能量补充来源,营养不均衡,客观上影响了护理队员的体力发挥和正常工作,这也是导致体力透支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正式接诊后采取每班4 h 工作制,每天需要安排6 个班次,而且队员驻地与医院相距20 多公里, 往返一次需要2 个多小时,部分队员上班前不能及时就餐,饮食不规律,睡眠节律打乱,也严重影响了队员体力。

3 预防措施

3.1 科学分工、加强协作科学协调,密切分工合作。 针对抽组单位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按照技能高中低进行工作分配,强弱互补原则开展工作,比如:穿刺技能高的护士给患者采集动脉血或难度较高的操作, 中等技能的护士选择抽静脉血,入职时间短的护士采集大小便标本、测量患者生命指征,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重点护理危重症患者等,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普通病区工作,讲得最多的是“共同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在隔离病区要尽可能减少护士出入污染区的频率,尽可能少的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一项工作能一个人能完成的, 就不要两个人同时去消耗体力。每个班次4~7 人,2 人承担接诊任务并合理安排病房床单位,2 人负责接诊交接患者并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了解病情,保证与医师的及时沟通,2 人负责执行医嘱、处置急危症患者,组长1 人负责办公,主要负责患者信息录入、处理医嘱、内外围协调等相关工作。 优化和完善批量患者(以10~20 例为准)的接诊流程,从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到合理安排好患者入住病房, 时间从原来2 h, 压缩到了30 min 以内,减少了患者在护士站扎堆等待的时间,避免了患者与患者,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交叉感染,也保证了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2 合理弹性排班,优化交接班流程根据隔离病区内的患者数量,病情轻重,合理弹性安排护理队员出入污染区的人数和次数,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特殊情况除外),合理交接班。 每个班次6 名队员,两人一组,接班时,一组准时去入污染区接班,二组根据前一班次的人员下班情况,提前15~30 min 进行逆行收脱1、2 的医疗垃圾、 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等工作;三组根据送餐时间延迟30~60 min 进入污染区,负责给患者运餐、运送医疗药品等,保障患者及时用餐及其他特殊需求。 下班流程:原则是先接班的优先出污染区,晚接班的晚出污染区,负责与下班交接班,保证组与组出去时间间隔在30 min 以上,特殊情况时,组长或副组长根据大家身体状况进行调整,既缩短了护士在污染区滞留时间,又保证了患者的护理治疗及生活保障持续不间断,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抗疫后期由于患者逐渐出院,根据住院人数减少的情况,安排1~2 名队员进入污染区工作,其他队员轮休,恢复体力。

3.3 选用合适的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服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保障物资之一。 科学合理使用医用防护服,既能有效保护人员健康,又能保障医疗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抗疫前期部分护士使用了国外某些品牌防护服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科室感控人员认真排查了防护服库存情况,在防护等级、材质、尺码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筛选并结合护士实际情况进行了分配,在备货充分的情况下, 优先选用材料轻质、 尺码适合的且符合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防护服,以减少因防护服材质厚重、尺码过大而出现的体力透支情况。

3.4 加强心理干预,保持良好心态强大的心理防御能力也将使护士自身的免疫力得到增强,对于职业安全的作用不容小觑[8]。 提前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个体减轻痛苦、缓解应激状态及负性情绪。 对已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如失眠、情绪低落、焦虑等)的护理队员,安排心理干预专家通过面对面,网络视频、电话交流等形式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加强对护士的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动漫视频等科普宣传资料,引导护士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

3.5 合理膳食,保证充分休息良好的营养是抵抗疾病、降低心理压力,保持工作能力的基础。 奋战在新冠肺炎防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 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处于长时间高度应激状态,需要有更加科学、良好的膳食营养保障[9]。经过与驻地后勤部门的积极沟通,根据北方地域饮食习惯,精心调整改进营养食谱,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 每天准备三种主食,米饭、面条和馒头供医护人员自选,而厨师团队更是丰富了用餐品种, 夜间增加夜宵,比如:水饺、汤圆、春卷等,还增加了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虾等水产品、蛋类、奶类、禽畜瘦肉和豆制品摄入量,保证不低于推荐量。 严格驻地作息管理,保证队员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质量,必要时口服睡眠药物或补充多元维生素。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士体力透支情况的研究发现,防护的特殊性、国外某些防护服的不适用性、工作繁重、气候因素、心理应激因素、饮食作息因素是导致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士体力透支的重要因素。 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播特性和气候因素无法改变,通过采取科学分工、合理弹性排班,选用合适的医用防护服,加强心理干预,合理膳食、保证休息等措施,后期护士在隔离病区发生体力透支的情况已经大量减少,为后续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士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病区防护服体力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