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关元穴热敏化的现状与规律❋

2021-01-09 09:22张浛芮涂海燕李应昆赵国友夏世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关元穴敏化腧穴

张浛芮,涂海燕,李应昆,王 宇,赵国友,夏世林

(1.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 611130; 2. 四川大学,成都 610065;3.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2)

腧穴是分布于体表的、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的部位,具有“敏化”与“静息”2种功能状态[1]。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对艾热刺激产生“小刺激大反应”是提高灸疗疗效的突破口[2]。近年来,关元穴作为热敏高发穴之一,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3]。本研究旨在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整理,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分析关元穴热敏化研究现状,初步探索关元穴热敏化特征,对关元穴治疗疾病种类与热敏灸感、热敏部位与探查方法的规律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索腧穴热敏化的整体特性,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

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外文文献检索采用主题词检索与自由词检索联合的方法,中英文检索词为“热敏”“关元”“heat sensitive”“heat sensitivity”“heat sensitization”“CV4”“Guanyuan”。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将进行关联检索,检索时限从2008年1月1日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

1.2 研究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以关元穴为主的热敏化相关临床研究;热敏灸或热敏灸结合其他干预方式;临床研究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成组病例分析、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各级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类文章。

1.2.2 排除标准 个案、验案报道、名家经验类文章;动物实验类文章;信息不全的文章;重复发表的文章。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产生分歧时由第3位研究者协商解决,必要时联系作者咨询文献未提及的数据指标。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0 建立数据库,提取内容主要包括作者、出版年份、疾病种类、热敏灸感、热敏部位、探查方法。

1.4 文献计量学分析

根据建立的Excel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出版年份、疾病种类、热敏灸感、热敏部位和探查方法等信息,分析疾病种类与热敏灸感、热敏部位与探查方法的关联性,总结关元穴热敏特征与规律。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32篇。经过NoteExpress排除重复文章后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最终纳入文献130篇,其中干预性文献121篇,非干预性文献9篇。

2.2 出版年份分析

图1示,自2008到2017年关元穴热敏化研究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9至2011、2012至2016年呈逐年增长趋势,于2011年和2016年2次达到高峰。其年度分布为2008年4篇,2009年3篇,2010年7篇,2011年13篇,2012年8篇,2013年12篇,2014年16篇,2015 年17篇,2016年28篇,2017年22篇。

图1 出版年份分布图

2.3 疾病分类与热敏灸感分布

表1示,研究对象涉及健康者1篇,头面肢体经络病4篇,肝系病7篇,脾胃系病25篇,肾系病34篇,气血津液病1篇,妇产科病43篇,儿科病3篇,皮肤科病4篇,治未病8篇。其中以妇产科病中痛经居多(20篇),热敏灸感多以患者感知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中1种及以上为标准。

表1 关元穴热敏化研究系统疾病的种类与敏化现象分布

2.4 热敏化部位与探查方法分布

表2示,纳入文献涉及的热敏化部位有穴周敏化、穴位远端敏化、穴周和穴位远端敏化,其中穴周敏化最常见。探查方法主要是选择不同灸法组合和不同施灸顺序进行,以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温和灸依次探查多见,也有部分文献直接采用双点、三点温和灸、三角温和灸、接力温和灸等方式探查。

表2 热敏化部位和灸法选择、顺序分布

3 讨论

关元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篇》:“穴在脐下三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又名次门、大中极等。近年来,热敏灸关元穴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但由于研究文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热敏化研究产生不同的结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

3.1 文献研究的类型和趋势

纳入文献130篇,自2009年至2011年和2012年至2016年呈逐年增长趋势,于2011年和2016年分别达到高峰。根据研究类型分为干预性和非干预性研究,干预性研究系指以热敏灸关元穴为主要干预评价对疾病疗效的研究,而非干预性研究包括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干预性研究在灸感、灸位与灸效方面完善其内容的准确性,非干预性研究可以从多维度、多方面探索关元穴热敏化的特征与疗效。

3.2 热敏灸感的现状和建议

热敏灸感包括6种特殊感觉,分别是透热、扩热、传热以及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和非热感觉。近10年,大多数文章均提到以患者自我感知此6种灸感中的1种及以上为标准,也有采用红外热成像检测和以医生手指知觉测知局部受热程度确定热敏灸感。同一热敏腧穴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其热敏灸感强度、类型等都有不同程度变化,所以建议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重视医患沟通,通过有目的的沟通采集更多有效的动态信息[5],动态监测热敏灸感的变化,真实客观地描述“热敏态”腧穴出现的非局部或非表面的热感甚至非热感,做到“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6]。

3.3 疾病种类的规律

在疾病种类中以妇产科病为首,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关元是治疗原发性痛经和慢性盆腔炎的高频穴位[7-8]。关元穴为“生养之本”,位于任脉与肝经之上,任脉为“阴脉之海”“所以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以妊养也”(《素问·骨空论篇》)。《类经图翼》[9]亦云:“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其次为肾系病,关元穴交于足少阴肾经之上,具有补肾通下焦之功。《圣济总录》[10]曰:“关元穴,脐下三寸,灸一七壮,主转胞不得小便。”

3.4 探查方法和热敏部位的关联

近10年的文献中,热敏部位涉及穴周敏化、穴位远端敏化、穴周和穴位远端敏化。多数文献中患者的热敏灸感深透向腹腔深处或者向远端感传,即穴周敏化或穴位远端敏化,目前暂无临床文献报道热敏感的部位到达至全身。近10年文献中关元穴热敏化的探查方法主要是通过不同灸法的选择和组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文献选择以回旋、雀啄、往返、温和四步法为基础,部分文献采用上述四步法的重新组合,少量文献选择直接单点、双点、三角温和灸和接力温和灸探查。建议今后的临床文献在激发其灸感和经气传导时多使用不同灸法的组合,并加以双点温和灸、三角温和灸或接力温和灸等探查热敏感。在热敏灸疗中,重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灸量,有机结合个体化与标准化[8],实现全身敏化提高临床灸效。

综上,关元穴热敏化是当前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传统艾灸疗法的深入,但目前临床研究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建议临床研究中明确热敏灸感的标准,改善和丰富热敏灸感检测方式与方法,选择不同灸法组合加以双点、三角温和灸或接力温和灸等探寻热敏灸感,充分敏化腧穴,多维度、多方面地探索关元穴热敏化的特征与疗效。

猜你喜欢
关元穴敏化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穴位敏化柔性辅助检测传感器的研发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旅途止泻按脾腧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