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食用菌服务团在范县辅导生产每个环节

2021-01-10 12:48宋先锋,张瑞
乡村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草菇装袋菌袋

2020年11月23—27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杜爱玲、侯军、吴祖峰相继到范县城关镇西李庄村、付亭村、西张青营食用菌基地,颜村铺乡何庄、玉皇庙、前五常、颜村铺村食用菌基地,濮城镇五罗徐村、于楼、五零村、吴庄和前毕庄食用菌基地,龙王庄镇张楼食用菌基地,陆集乡南杨庄草菇基地等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

平菇绑口菌袋的出菇方式,需要在菌袋满袋后及时开口出菇。然而,市场上销售的空白菌袋预留的4个透气孔与实际出菇方式是两不靠,严重影响菌袋透气孔的效果。在装袋过程中,一些透气孔因为折叠起不到透气孔的作用。另外,出菇时仅仅只有一个非常小的出菇口,形不成好的菇型。也就是这种透气孔没有真正起到刺孔增氧的效果,出菇受限,菇形不佳。服务团专家建议菌袋厂家在菌袋两端将透气孔数量增至8个;适当缩小透气孔直径,适当增加绑口端通气孔分布的长度,装袋时不会因为袋子的长短差异影响绑口端透气。另外,在装成菌袋中间的位置对应空白菌袋增加2排微孔,有利于菌袋中间菌种的萌发和生长;出菇开口方式建议采用屋檐式横划口,再用尖木棍把上沿撑起来下沿凹进出,易形成菇蕾,又不易在喷水时进水;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套环封口出菇方式,生长速度快,自动出菇菇形好。

在西李庄和付亭基地,部分菌袋正在或即将安排装袋。服务团查看了菌袋的含水量和松紧度,强调了菌种使用的注意事项:菌种满袋子且内部必须长透,严格挑杂,表面消毒,专人净手掰碎菌种;装袋前料温不超过30℃,不能为装紧实而下蹲袋子,避免造成底部菌种遭受机械损伤,进而致使发菌受到影响,造成两端生长不一致,最终影响食用菌产量;使用菌种时,不能拿着菌种摔在地上,再用脚把菌种踩碎,这样损伤过大的菌种萌发力极差,而且因为脚踩贴地可能造成杂菌污染。

对于逐步走向正规化的张楼富远菌业,服务团提议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科学利用设施,引进菌种及取得菌种生产资质,保证菌包品质,完善及配套出菇模式,从销售菌种菌包带框冷链运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近期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要有明确的优化目标,如装袋方式和菌袋大小,区分香菇菌袋、平菇菌袋等菌种袋生产工艺要求,学习先进企业,进行对标生产和对标优化。从工艺上提高菌袋成功率,优化出菇试验。尽快做好菌种生产线和设备的优化论证、菌种资质的办理、菌种实验同步开始等方面的工作,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将来推向生产一线的必须是经过自己验证的菌种和生产模式。

目前,双孢菇行情较好,生产总量欠缺及需求量较大。服务团提醒菇农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空调保温棚冬季出菇的优势,同时做好衔接生产,在保持现在末茬出菇的基础上,尽快安排下批生产。利用牛粪等原料便宜时机尽快购料,灵活优化调整冬季发酵高产配方,以优质菌种和发酵料为基础、以无杂发菌为调控点、全程预防病虫害的三大技术关键环节,净化菇棚及周边场地,实现双孢菇高产增收。

尤其冬季是一年中草菇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的时期。针对菇蕾形成过密的情况,服务团向菇农解释出菇量与现蕾密度的关系:现蕾过密,草菇子实体长不大,营养跟不上易死菇;过于稀疏则无法保证总产量。而现蕾是由温差造成的,严格调控温差及通风是基本的促蕾措施,合理促控能保证菇床现蕾密度较为合理,为高产优质生产奠定基础。针对出菇不均匀的情况,服务团指出,主要是培养料上料前没有进行均匀搅拌,导致培养料进棚后发酵不均匀,营养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出菇不均匀。服务团建议利用废料栽培草菇时加入20%牛粪,增加营养进一步提高草菇产量,但要用拌料机搅拌均匀,上料后发酵彻底才能保证好技术产生好效果。

在西张青营、五罗徐等基地,服务团看到这里的羊肚菌菌霜基本形成,他们及时传授摆放营养袋的技巧:利用木段制作一个仿菌袋大小的木榔头,袋子摆放之前在摆放处镇压一下形成一个圆弧坑,有利于营养袋摆放后紧贴地面,羊肚菌菌丝顺利进入营养袋。营养袋条形划口可以在三合板木条上嵌合三四个刮胡刀片,只露刀片尖端,拿着木片划口较快。

冬季羊肚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低温季节不宜上大水;二是控温,不能上冻,一旦上冻,羊肚菌菌丝极易死亡。不能阳光直射,也不能升温,最高温度不宜超过20℃,短时高温易造成营养袋污染,也不易形成羊肚菌菌核。总要求是形成一个潮而不湿、相对保温和弱光的羊肚菌菌丝生长环境,避免水分含量过大,严防棚内上冻结冰。

猜你喜欢
草菇装袋菌袋
草菇增产有三法
一种PLC控制的两工位自动装袋装置设计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菇农装袋忙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4UJ-1400马铃薯捡拾机的研制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