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2021-01-10 02:10郭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区域畜牧兽医工作站719000
兽医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染源血凝细小

郭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区域畜牧兽医工作站 719000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引起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体是猪细小病毒,它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完整细小病毒粒子的形状是六角形或圆形,直径约为25 ~28nm,无囊膜,衣壳由32 个壳粒组成。该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且耐热,在56℃环境下30min 不会影响到感染能力和血凝活性,即使在70℃环境下2h 其感染能力和血凝活性也不会丧失,但是在80℃环境下5min 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此外,猪细小病毒还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紫外线、酸、甲醛蒸汽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用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中5min 即可杀死病菌。而且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说明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有所不同。比如NADL-2 株毒力很弱,母猪感染后不会传染给胎儿,因此常被用作弱毒疫苗株;而NADL-8 株毒力很强,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直接感染导致胎儿死亡。

1.2 易感动物猪细小病毒只感染猪,且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仔猪、育肥猪、野猪等都易被感染,不感染其他动物。母猪和公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初产母猪,在怀孕早期会通过胎盘感染胚胎,胚胎的死亡率较高。并且,感染猪细小病毒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体内也具有高滴度的病毒,甚至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会始终携带病毒和排毒,并持续多年。

1.3 感染途径该病的感染途径有多种,既可以通过交配和胎盘感染,也可以通过食物、空气、环境等感染。例如母猪、公猪、育肥猪主要通过被病毒污染过的饲料、环境、空气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当然健康猪也会通过猪精液被感染,而且被感染的种公猪是猪细小病毒最危险的传染源,因为感染种公猪的精液、性腺等都可以分离到猪细小病毒,病毒通过配种传染给空怀母猪,导致病毒传播扩散。另外,感染母猪及其所产仔猪、死胎均含有高浓度的病毒。被感染的鼠类也能传播病毒。

由于感染动物的尿液、粪便、子宫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都含有病毒,因此受病毒污染的圈舍是病原体的主要储藏场所,病毒能生存数月之久,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即使圈舍经过严格的消毒,易感母猪进入后,依然可能感染病毒。

1.4 发病特点猪细小病毒有很强的感染性,如果有病毒传入,易感的健康猪群在3个月内几乎100%会受到感染。若母猪在早期怀孕感染病毒,胚胎死亡率极高,可高达80%,而且感染猪群能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发生在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此外,该病多呈散发或地方流行,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相关,即5 ~6 月龄阳性率为8%~29%,11 ~16 月龄阳性率为80%~100%,阳性猪群的带毒率为30%~50%。

2 临床表现

通常来说,妊娠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毒通过胎盘直接感染,可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弱胎、死胎和不孕等情况,并且会导致母猪产弱仔、屡配不孕、发情异常等。妊娠母猪在不同时间段感染的症状有所差异,比如母猪在妊娠初期感染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速度最快,产生的危害最大,而且病毒又适合在繁殖能力旺盛的有丝分裂的细胞内繁殖,因此,病毒会在胚胎和胎儿中集中大量增殖,产木乃伊胎或死胎;而妊娠超过70d 感染病毒时,通常会正常生产,但是所产仔猪体内往往会带有病毒且终生带毒而成为传染源。

3 诊断方法

可以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作为依据对猪细小病毒病作出初步诊断,通常来说,如果只有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和死胎以及胎儿发育不正常等繁殖障碍症状,并且相关有证据证明是传染性疾病时,这时应考虑到病猪可能感染了猪细小病毒,但是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来进一步确诊。常用诊断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荧光抗体试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到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等,其中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在临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是一种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的最常用方法,并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同。核酸探针具有敏感、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适合实验室检测,不适用于临床大规模使用。

4 防控措施

4.1 接种疫苗就目前而言,接种免疫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以及提高母猪抵抗力和繁殖性能的有效措施,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前者的免疫期长,后者的免疫期短。猪场应该建立严格的疫苗接种程序并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使得猪群始终处于免疫保护状态,降低和避免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另外,疫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选择适合本地的疫苗,提高接种效果。新生仔猪、种公猪、后备种猪和妊娠母猪等都要定期接种疫苗,例如对怀孕母猪在配种前几周接种疫苗,增强较强的抗病力和母源抗体,最好在每次配种前,都对母猪注射疫苗;要对经产母猪在生产15d 后接种疫苗,一年接种2 次,连续接种3 年;种公猪分别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接种1 次。

4.2 加强饲养和环境卫生管理猪群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饲养和环境卫生环境。第一,需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干净、无霉变的饲料,防止出现痢疾等不良现象;饲料营养配比要均衡、科学,满足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第二,需维持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清扫圈舍地面、料槽、水槽和生产用具等,地面保持干燥;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保障空气流通,提供足够的通风。第三,需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夏季降温,减低热应激;冬季保温,提高抵抗力。第四,需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尽量不从外界引进猪种,降低从外界带入病毒的风险,切断传染源,不引进病猪和带毒猪。如果需要引进猪种的,需做好健康监测、隔离等各方面工作,确保猪种安全。第五,需严格消毒。由于猪细小病毒具有高传播性,存续时间长,做好消毒工作是消灭病菌的关键。消毒工作要全面、细致,对进出车辆、人员、圈舍、生产用具、饲养员衣物、周边活动场地等都要严格消毒,杜绝一切病毒传播的可能。特别是在疫病流行期间,消毒更要频繁、彻底。

4.3 扑杀和隔离患病猪如果在猪场内发现病猪,要将其与健康猪群隔离,避免互相接触。如果病情严重无法通过药物等方法治疗,要做扑杀和无公害化处理,以切断传染源。它们的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也要妥善处理,以免发生二次感染。同时要对猪场内的健康猪群紧急普免,以提高抗病力。

5 小结

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猪场发展的目标之一,而猪细小病毒病严重影响着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格外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做好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患病猪的无公害化处理等工作,提高母猪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为猪场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猜你喜欢
传染源血凝细小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小小的小里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大风吹
细小的光阴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