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管理可以提高围产期仔猪存活率和生产性能

2021-01-10 09:30黄选洋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年6期
关键词:围产期分娩存活率

黄选洋译

摘  要:母猪围产期的死胎率介于5%~15%,新生仔猪(出生后7 d以内的仔猪)的死亡率也维持在这一水平,因此围产期死亡率是哺乳仔猪减少的主要原因。新生仔猪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的巨大差异,促使相关研究人员探索猪场如何通过管理措施改善母猪的窝产仔数。

关键词:围产期;分娩;应激;存活率;仔猪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6-0023-03

缺氧是引发母猪死产和仔猪生产性能下降的常见原因。催产素能够控制母猪子宫的收缩,推动待产仔猪通过母猪的产道。在子宫收缩期间,中断了胎儿氧气的供应,使其处于窒息或死亡的高风险下。多种应激因子会导致母猪处于分娩风险中,以下我们将进行讨论,同时还将探讨消除这些应激因子的猪场管理措施。

1  产房的应激

当临近分娩时,激素的变化通常会触发母猪表现出筑巢行为。然而,大多数猪舍在设计时未余留可以让母猪展示天生的筑巢行为所需的空间和材料。

像在混凝土地板上用鼻拱翻和用蹄扒地,或者在金属定位栏中不断地啃咬东西,这些行为说明母猪感到不舒适,并且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催产素水平降低。低水平的催产素会延长分娩时间,增加胎儿窒息和死亡的风险。因此,猪舍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母猪的分娩行为,尽量减轻母猪的应激反应。

筑巢的材料,如稻草、麻袋或其他材料,可以帮助母猪快速筑巢。将母猪转移到产床可能会增加它的应激反应,因此应给母猪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2  人为的应激

分娩期间的人为操作或移动母猪可能会使分娩过程复杂化,因此应谨慎采用触诊、将待产仔猪从母猪产道中拉出以及注射药物等干预措施刺激子宫收缩。

在一项实地调查研究中,Vanderhaeghe等(2018)围绕母猪分娩期间的人为作业所起效果比较了死胎率高的猪场和死胎率低的猪场,结果发现人为的监测和干预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益处。

母猪可能会将人为操作视作一种应激源,从而降低机体中催产素的水平,甚至会减慢分娩过程。显然,移除阻塞产道的待产仔猪可以缓解母猪的应激,让分娩恢复。然而,产仔的间隔过长并不一定意味着产道阻塞。

苏格兰的研究小组证明,在分娩期间对母猪进行人为处理可以降低它们的催产素水平,甚至抑制待产仔猪的出生。当第一头仔猪出生时,该研究小组将母猪从一个产房转移到另一个产房,只有在注射了外源性催产素后,母猪才得以恢复分娩。

3  日粮的应激

母猪在分娩前后发生便秘,很可能是由于饲料配方的调整和采食量的变化造成的。母猪常用的泌乳期日粮在纤维含量上可能只有妊娠期日粮的一半。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减少母猪的饲喂量,从妊娠后期的3.5 kg/d左右,降低到产前最后几天的2 kg/d或更低,因为分娩前采食量过高可能会增加乳房发生水肿的风险,导致分娩后采食量下降。母猪每日的采食量减少,同时日粮中纤维含量降低,因此母猪摄入的纤维量大幅减少。

如果以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NDF)的克数表示,这种方法可以将母猪每天摄入的NDF从妊娠后期的  1 200 g减少到分娩前的400 g。

纤维摄入量的减少会减缓日粮在母猪肠道中排空的速度,影响肠道蠕动,这可能会导致细菌内毒素在肠道中积累,引发内毒素血症和子宫泌乳炎,进而影响初乳的生产。

由于纤维摄入量的减少导致母猪的粪便变得坚硬,并发生便秘,由此产生的疼痛将被视为一种潜在的会影响催产素分泌和延长分娩时间的应激因子。这些影响已在对含有不同梯度浓度的纤维型日粮和标准的泌乳期日粮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证实。例如,当母猪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为8%~11%时,对粪便的坚硬性、分娩时间和产死胎的百分比均有显著的影响。

DeCaluwe等(2014)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母猪在分娩前充足采食不会出现任何负面影响,并会增加初乳产量。甚至,另一项研究发现,分娩前让母猪自由采食也得到充分的好评,且可以在分娩后增加母猪的采食量和仔猪的窝重。

母猪通常会在分娩期间增加饮水量。在妊娠期,母猪平均饮水7.5 L/d,不过在采食量上会表现出多样化。然而,在分娩前几天,母猪会提高饮水量,平均达到15 L/d。饮水量的增加有助于母猪缓解便秘,当饲喂量增加时,母猪会增加饮水量,特别是让日粮中的纤维粘着水饲喂后,可以改善粪便的稠度。

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是母猪在分娩前对钙的摄入。钙对分娩期间的子宫收缩很重要,如果泌乳期的日粮能够向母猪提供高于动物机体所需的钙,钙在母猪体内的沉积量会远远超出预期的水平——阶乘法则(factorial approach)。

考虑到这一点,Trouw动物营养公司开发了一项专利技术(Gestawean Oxiliv),通过饮水帮助母猪维持自身的钙水平。现场试验表明,该专利技术可提高新生仔猪的生产性能,同时可使窝产活仔数增加0.4头。

4  产仔的干预应激

Trouw动物营养公司研究中心对近4 000头新生仔猪的出生间隔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间隔时间的长短可能会影响产死胎的风险(表1),当下一头新生仔猪距离前一头新生仔猪不足30 min、60 min甚至90 min就出生时,母猪的死胎率几乎未受影响。

只有当前后两头仔猪的出生间隔时间在 90 min以上时,死胎的风险才会显著增加。然而,现今大多数猪场的分娩规程规定,当连续分娩的间隔超过30 min时,助产师应考虑触诊。

来自同一研究的数据显示,分娩开始后经过的时间会对母猪产死胎的风险产生更大的影響。分娩时间大于2 h的仔猪发生死亡的概率高于分娩时间不足2 h的仔猪。分娩时间大于4 h的仔猪发生死亡的风险高于分娩时间介于2 h~4 h的仔猪。这是由于同一胎中较晚出生的仔猪会反复受到子宫收缩的影响(表2)。

因此,应根据母猪的分娩时间而不是两个胎儿的分娩间隔时间,来决定是否对母猪进行助产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子宫的累积收缩对仔猪充氧作用的有害影响暗示应考虑广泛使用宫缩剂,如催产素,以加速母猪的分娩。

虽然缩短分娩时间有益于母猪的产仔,但是如果子宫出现更强烈和更频繁的收缩,胎儿发生窒息以及死亡的风险会提高。

只有在确认没有有效的子宫收缩时才应对母猪注射外源性宫缩剂。研究证明,催产素的剂量超过20 IU会导致胎儿严重窒息,增加死产数。保险的方法是注射10 IU的催产素,如果需要,可以在后期再增加注射量。

5  小结

包括饲料、保健和猪场管理在内的实际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死产,并有助于改善母猪围产期的生产性能。无论采用哪些措施,尽量减少围产期母猪的应激是首要的措施,并根据母猪的分娩时间而不是连续两个胎儿的分娩间隔时间来决定是否进行助产或采取其他干扰措施。

原题名:Farm management can improve perinatal survival and performance(英文)

原作者:Pieter Langendijk(Trouw动物营养公司)

猜你喜欢
围产期分娩存活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围产期时间定义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