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驱萧索 慷慨笃行之

2021-01-10 07:40郭浩赵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郭浩 赵诤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的四川,税赋繁杂战事频仍人民生活举步维艰,社会矛盾激化,革命情绪高涨,宣布自治后又陷入军阀地主的剥削与压迫,饿殍遍地易子相食。辛亥革命,五四风雷,四川的青年志士们在时代的激荡中迫切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新路,作为其中代表的王右木开始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巴蜀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传播者,也是中共党组织和青年团在四川的创建者。大批心系国家和人民的热血青年在他的感染下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王右木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历程也给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路径及方法论的启示。

关键词:王右木;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

一、认清现实蜕变思想

(一)忧患之中开新路

王右木于1887年出生在四川省江油县五都镇的一个传统家庭。其父王奎生曾是一位学者,在王右木出生这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日本政府因明治维新国力大增,并于该年制定了《征服清朝政策》,欲图中华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王右木生长的四川地区在清廷的腐败统治和西方列强的奴役压迫之下社会矛盾激化,大规模群众起义频繁发生。但四川人民对清朝与外国列强压迫的反抗斗争,并未使四川的社会政治局势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1911年24岁的王右木见证了保路运动在四川的打响,同年11月江油爆发凌阗起义,接着他看到辛亥年的革命之火烧遍全国。然而更理想的让人们能免于剥削的世界并未随着辛亥革命降临,扑面而来的现实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川人民仍旧苦于军阀割据,比军事政权更迭频繁的是军阀间的战事,比战事更繁杂是因战事而巧立名目的各种税赋,黑暗从未散去它在西南盆地的笼罩。一次次的求索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失败使得王右木这一代的四川先进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迫切渴望寻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新路。他们虽然多是随着四川新教育的興起和发展由中国旧式传统学者演变而来的,但无一不有着于忧患中开辟救国新路的开拓精神,四川最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种将由他们来点燃。

(二)励志救国蜕思想

在求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中,王右木并非一开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而是从教育救国转向科学救国的改良分子,最后拨开无政府主义的迷雾终于完成了思想上的蜕变,成为了一名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辛亥革命前夕,王右木怀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长兄王初龄的支持下考入四川通省示范学校。毕业后投身家乡教育担任龙郡中学监督立志教育救国为国育才,但清廷早已腐烂入骨病入膏肓,于是他又转变思想欲用科学来为国效力,1910年复考四川通省示范学校攻读物理化学。正是在四川通省示范学校求学时期的经历使他了解到了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的国计民生得到了全方位蓬勃发展遂萌生出国求索之愿。

1914年,王右木考取官费留学被派往日本的东京庆应大学学习。时值一战,而俄国正在列宁的带领下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展开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包裹着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俄罗斯民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入日本。在东京庆应大学跟随山川均和上杉荣学习法制经济科的王右木,因参加了东京留学生“护国讨袁”运动。[1]与李大钊结识。并受其影响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大量的日本社会主义研究,阅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宣传著作,深受《共产党宣言》的感召。进而对社会科学感兴趣,转投明治大学学习社会科学,还曾追随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学习。王右木在此期间阅读了许多流派的社会学著作。这些著作最初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无政府主义一度在这些思潮中占了上风。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他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区分开来,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徒和传播者。1918年秋王右木学成归国,拒绝了长兄让其为官从政的安排,在成都高师展开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之路。

二、立足实践传播思想

(一)以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报刊为宣传阵地

1920年,在上海考察的王右木受到陈独秀、李达等人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与感召,归蜀后开始在四川计划组织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为反抗军阀压迫作斗争的革命群众团体,1920年底,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在蓉城应运而生,成都高师附近的明远楼被设为读书会会址。在组织筹建的过程中广纳社会各界人才,多以工人、记者、教师中先进青年为主体。他认为:“要把当前的文化运动更深刻,更向前推进一步,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队伍。”[2]王右木带领组织成员阅读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先进报刊和书籍,并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时事进行联系分析。他们的读书会在成都的很多地方都留有足迹,比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读书会最常分享的书是《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比较喜欢看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主要阵地《新青年》。读书会不仅读书、分享、学习、讨论社会问题,举办讲演会,他们还理论结合实际自发参与或组织社会活动,声援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这为后来成立四川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提供了有生力量并且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虽然王右木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革命经验,但是随着五四运动后期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四川青年的蛊惑加深,军阀自治对四川人民的压迫加剧,使得王右木清醒地认识到读书会的传播局限。他意识到只有凭借报刊这一信息载体才能使作为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才能感召到更多的有志青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思想信仰,武装他们的头脑指导他们的革命实践。于是在1921年1月王右木自筹经费创办了以揭露军阀黑暗统治为旗帜的革命小报《新四川旬报》。此刊因其对军阀自治政府的辛辣批评很快被当局查封。但王右木并未屈服,他又顶着压力在黑暗艰难的时局中创办了“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为宗旨的革命报刊《人声》[3]。《人声》报作为《新四川旬报》的精神继承者命途也同样坎坷,发行三期后便因“言论纯为鼓吹社会主义而作”被勒令停刊,但不久又顶着高压继续发刊。《人声》报多载时文杂感与诗歌小说,繁富多样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抨击军阀黑暗统治,解放思想,提倡革命。从川内扩至川外,从知识青年到无产阶级劳动者。《人声》报在很大程度上对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报刊,有着启蒙精神革新思想的深远意义。王右木的读书会和《人声》报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川渝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之后中共团党组织在川的筹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根基。

(二)深入群众开展革命实践传播斗争思想

1922年3月,为反抗军阀政府在川渝地区的黑暗压迫捍卫四川省教育经费的独立,川内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王右木积极领导读书会和青年团的成员联合其他学校的师生,组织上千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并在运动中发表《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宣言》。他在文中提出了从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入手到彻底解决全体平民受压迫的阶级斗争“三步走”策略,既讲原则性,又讲策略性,在有谋划、有步骤的过程中领导工人运动,推进社会革命。向川内饱受压迫剥削的人民群众乃至全社会的无产阶级振聋发聩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

同年6月因军阀追捕王右木被迫离蓉《人声》停刊,10月王右木返回成都召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优秀成员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开展革命活动,这是中共在四川建立的第一个团组织。王右木带领青年团员积极响应团中央深入工人,教育工人,组织发动工人的号召进入工厂组织工人运动。王右木观察调研中发现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并未使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工人们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因缺乏思想指导其发动罢工活动多以失败收场[4]。王右木深入到当时的织锦帮(也称长机帮)耐心教育引导,在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同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强调工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增强工人运动的团结力。使其明白推翻资产阶级的必要性,开办的工人夜校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增添新的力量。1923年五一劳动节,在以王右木为核心的团组织的领导下成都建立了以长机帮,刺绣帮等工人为主体的成都劳工联合大会。标志着四川的马克思主义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该年五月,王右木便向党中央写信提出请求,筹措在川建立中共党组织和组建反抗压迫的工农武装[5]。后王右木亲自前往党中央汇报工作,党中央直接将王右木接收为党员并且支持他在四川建党。回到四川以后王右木向团组织对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國共合作的指示,并组织一批优秀团员秘密组成了四川最早的中共党组织成都独立小组[6]。成都独立小组吸纳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加入由王右木任书记,直属党中央领导。王右木在深入群众组织领导运动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实践中极大的激发了被压迫者的斗争信心与斗争热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川内人民中的影响力,极大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头脑的武装。随着王右木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星火在川渐成燎原之势,四川地区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开始建立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正确思想的引领,坚强的革命组织领导,使四川的革命斗争逐步走向光明,迈向了新的征途。

三、革命火种遍四川,传播历程启后人

诸多革命组织的发端多遵循以核心人物的发光发热,对周围形成吸引聚合的规律。诸多革命组织的发端多是充满着曲折艰难,饱受内部外部的矛盾冲击。王右木在四川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之路也是如此,但也正是其内心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忧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信仰,使他饱含着革命的斗志与激情,于黑暗艰险的时局中,创建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和《人声》报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宣传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入群众领导反抗斗争和革命运动。以理想和实践感召哺育了一大批救国无门的爱国志士,突破了封建社会糟粕思想的毒害,革新精神明确目标焕发新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川渝地区的思想拓荒。为革命培养了坚强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对四川早期共产党人的直接影响,也为四川革命的发展和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7]。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四川党团组织逐步实现了由最初的松散知识青年聚合体向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转变,其中缘由及经验教训也给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路径及方法论的启示[8]。

王右木在四川从启蒙传播思想的到建立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高度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时代洪流中,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高度呼应的爱国情怀。反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在革命事业中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奋斗精神。展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实践路径。反映了“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鲜明案例。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重视发挥好思想教育固本清源的作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定不移的践行群众路线,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灵活高效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热烈的投身于“伟大工程的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基金项目:2018年度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项目,绵阳市社会科学王右木研究中心课题一般项目“继承王右木精神,做当代马克义传播者”编号:SCWYM2018YB09 学校项目编号:18sd3159项目来源:绵阳市社科联

作者简介:

郭浩(1996——),男,汉族,河南洛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诤 (1962——),男,汉族,河南桐柏人,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1]付春王右木: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的先驱者[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137-140

[2]温勇.《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与王右木[J].东岳论丛,2012,(33):108-111

[3]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5.

[4]邓寿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第一人——王右木.《四川党史》,2001(3):32-35

[5]蒋志.张秀熟与王右木[J].绵阳师专学报,1994(13):48-51

[6]郝勇.四川第一个党组织:成都独立小组.四川日报,2011-6-2(004).

[7]韩晓娟.浅析王右木革命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1,31(01):32-40.

[8]刘宗灵,马睿.中共早期地方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与突破——以四川地区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8(03):54-5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