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1-10 12:49王志程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手术指标四肢骨折治疗效果

王志程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传统的接骨板治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两种治疗措施对患者相关指标、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84例样本均来自于2019.9——2021.9之间,均为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随机性的将这84例样本分为两个组别,给予不同手术方式,分组情况如下:将42例行传统的接骨板治疗的患者设置为传统组;将42例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设置为优化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优化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相较P<0.05。优化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5.71%,组间相较P<0.05。优化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自理生活能力更优,组间相较P<0.05。优化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1.90%)比传统组患者的(30.95%)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指标;治疗效果;预后;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2

在骨科临床中,四肢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骨折后若不进行及时的固定和处理,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1-2]。目前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多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法进行固定包扎,该治疗方式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3]。为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实际效果,本文特选取84例四肢骨折患者,通过比较传统的接骨板治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两种治疗措施对患者相关指标、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样本均来自于2019.9—2021.9之间,均为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随机性的将这84例样本分为两个组别,给予不同手术方式,分组情况如下:将42例行传统的接骨板治疗的患者设置为传统组;将42例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设置为优化组。传统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8例,男女比例为7∶3;年龄范围均在26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38.74±5.32)岁;其中股骨骨折患者有18例,占比为42.86%;胫骨骨折患者有12例,占比为28.57%;肱骨骨折患者有7例,占比为16.67%;尺桡骨骨折患者5例,占比为11.90%。优化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5例,男女比例为9∶5;年龄范围均在25岁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39.10±5.37)岁;其中股骨骨折患者有15例,占比为35.71%;胫骨骨折患者有13例,占比为30.95%;肱骨骨折患者有10例,占比为23.81%;尺桡骨骨折患者4例,占比为9.52%。有兩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尿常规、血常规、肺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基本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神经功能是否存在损伤,若患者骨折部位发生肿胀,需要采取相应的消肿措施后,再进行手术治疗[4-5]。

1.2.1传统组:基于患者常规的接骨板治疗,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1.2.2优化组: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麻醉方式,上肢骨折给予臂丛神经麻醉,下肢骨折则给予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将患者的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然后从骨折两端分别做一切口,充分将患者的骨折端口暴露,对断口处的骨碎进行详细的清理之后进行解剖复位,将钢板固定于患者骨干两侧,并于钢板两侧安装双皮质螺钉加压固定,将骨干外侧的肌肉进行缝合,以确保钢板被完全覆盖,最后进行常规的缝合切口。术后照常规给予患者抗炎、抗感染预防措施,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以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长,并进行比较。

1.3.2治疗效果:痊愈是指患者关节活动无异常,无感染、疼痛等不良反应,术后无不适或并发症发生,不存在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术后1个月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显效是指患者关节活动无异常,有轻微不良反应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术后1个月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是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有轻微的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效是指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1.3.3预后情况:采用SF-36量表[6]对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之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包含8个维度36个项目,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7]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SF-36量表和ADL量表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预后越优。

1.3.4安全性: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固定松动/断裂以及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发生率越低证明患者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21.0版本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x±s计量资料表示,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优化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相较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优化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5.71%,组间相较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

优化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自理生活能力更优,组间相较P<0.05。见表3

2.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安全性

优化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1.90%)比传统组患者的(30.95%)更低,组间相较P<0.05。见表4

3. 讨论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由于其出色的固定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工作中。由于该固定材料自身的交锁结构,能够获得较高的内固定效果,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中不仅仅有效防止了钢板和骨之间的摩擦程度,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创伤,而且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血管以及软组织,从而达到缩短愈合时间、保证患者预后和安全性的效果[8]。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优化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相较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相对于应用采用传统的接骨板治疗而言,给予患者锁定加压钢板行手术治疗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手术切口和住院时间较短,较短的手术时间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较短的手术切口长度对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住院时间较短能有效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9]。优化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5.71%,组间相较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相对于应用采用传统的接骨板治疗而言,给予患者锁定加压钢板行手术治疗更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切口恢复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血管、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优化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自理生活能力更优,组间相较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相对于应用采用传统的接骨板治疗而言,给予患者锁定加压钢板行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更好,尽快恢复至正常生活不仅代表着患者预后较好,而且对患者的情绪及患者家属的情绪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优化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1.90%)比传统组患者的(30.95%)更低,组间相较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相对于应用采用传统的接骨板治疗而言,给予患者锁定加压钢板行手术治疗,更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术后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固定松动/断裂以及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安全性的同时帮助患者节约了治疗成本,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预后更加良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晋山.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4):2.

[2] 高贵军. 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健康之友, 2020, 000(003):135.

[3] 白中杰. 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3):3.

[4] 张辉, 盖伟.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4):5.

[5] 黄靖凯.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农村卫生, 2021, 13(4):2.

[6] 刘磊. 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 2020, 28(18):3.

[7] 郭术勇. 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 27(2):2.

[8] 高春雨. 微創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卷12期, 45页, 2021.

[9] Yu L ,  Zhang X ,  Zhang B , et al. Outcomes of volar locking plate (VLP)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die-punch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 A retrospective single-surgeon study[J]. Medicine, 2019, 98(33):e16796.

猜你喜欢
手术指标四肢骨折治疗效果
尿道肉阜行环切联合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的临床分析
微创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民间疗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初探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40例临床观察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