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三个一”视域下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10 00:27陆鑫
体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陆鑫

摘  要:“学练三个一”教学过程有其合理性,学练内容呈现为阶梯递进式的逻辑关系,学练目标聚集于“学以致用”方向。运用“学练三个一”对初中生进行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教学,结果显示,此教学过程结构清楚,目标指向学以致用,各要素呈现层层递进的关系,评价起到精准导向、精准判断质量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练效果良好。

关键词:学练三个一;同侧步持球突破;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16-03

为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单个技术动作反复操练的枯燥单调、评价手段缺失等问题,浙江省自2011年提出一节体育课的“七个基本要求”以来,教师们一直在探索课堂教学基本部分“学练三个一”的科学性。“学练三个一”的主要结构为在单一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设置组合练习和游戏(比赛)的环节,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正确理解、有效实施“学练三个一”,成为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现实课题。

一、“学练三个一”的合理性

“学练三个一”,即每节体育课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三个学练内容: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1]。其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练内容呈现阶梯递进式的逻辑关系

从“学习形式”“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角度分析(表1)可以看出,“学练三个一”中单一身体练习相当于学习的第一阶楼梯,组合练习相当于学习的第二阶楼梯,游戏或比赛相当于学习的第三阶楼梯。随着楼梯阶数的上升,单一身体练习的内容、技术动作难度也在变化,新学的技术动作、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也随之变化,呈现不断丰富、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趋势。

(二)学练目标聚集于“学以致用”方向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偏重于学习单一技术动作的动作方法、动作规范、动作细节,单一技术动作与其他动作的组合以及在游戏或比赛场景下如何运用则练习得比较少,其弊端是学生练习了某项技术动作却不明白如何去运用这项技术。“学练三个一”增加了组合、游戏或比赛的教学环节,这两个环节中都在巩固、运用单一技术动作,实现了“学以致用”,使“学会”有了基础,“勤练”内容更加丰富,为“常赛”创造了条件,这是体育教学理论的完善、进步与发展。

二、“学练三个一”实践探索

本文以初中生的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作为“单一身体练习”动作,探讨“学练三个一”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有效性。

(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做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时,经常会遇到以下两类问题:第一,在认知方面,不清楚“同侧步”的概念,不明白持球突破时将球引向右(左)侧,迈右(左)脚,即球的方向与脚的方向为同一方向,称为“同侧步”。第二,在技术方面,持球后不确定“中枢脚”,两只脚都移动,都离开地面,造成了“走步违例”。

为解决这两类问题,运用“学练三个一”的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地学会“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方法与运用方法。在“单一身体练习”中,建立与强化“同侧步”“中枢脚”概念,学习“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正确动作方法;在“组合练习”中将“自抛自接球”“传接球”与“同侧步持球突破”组合;在“游戏或比赛”中,二人一组持一球,持球学生立于篮球场底线,无球学生立于三分线,持球学生传球后跑至三分线附近成为防守队员,消极防守,接球学生做“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按动作正确得7分、投中进球得3分的计分方法比哪名学生得分高。

(二)主要学练过程

1.单一身体练习

(1)单一动作练习1:“左同侧、右同侧”练习。

方法:从持球动作开始,教师说“左同侧”时,提膝抬起左腿,同时将球举向身体左侧前方,也就是脚抬起的方向与所持球引向的方向一致。“右同侧”练习时换方向进行。两个练习交替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同侧步”是球引向的方向与迈出的腿在同一方向(图1)。

评价:教师评价,每人一球,集体练习,教师观察、评判。

评价标准:当听到教师说“左同侧”或“右同侧”时,能将球引向“左”或“右”的方向,并抬起同一方向的腿。在练习中达到80%~90%的正确率。

(2)单一动作练习2:“左中枢、右中枢”练习。

方法:从持球动作开始,教师说“左中枢”时,左脚不动,同时将球举向身体右侧前方,右腿向身体右前方迈出,将球放置在右腿外侧。也就是左脚为中枢脚,不能离开地面,迈右脚从右侧突破。“右中枢”练习时换方向进行(图2)。

评价:教師评价,每人一球,集体练习,教师观察、评判。

评价标准:当听到教师说“左中枢”或“右中枢”时,保持中枢脚不离开地面,能将球引向身体“右侧”或“左侧”,同时右(左)腿先迈出。在练习中达到80%~90%的正确率。

经过以上两个练习,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中枢脚”是指接球后不能离开地面移动的脚,“同侧步持球突破”时只能先动另一只脚,引球的方向与迈出的腿在同一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完整的“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练习了。

(3)单一动作练习3:完整的“同侧步持球突破”练习。

方法:从持球动作开始,在学生身体面前放置一个标志杆,作为突破对象。“同侧步突破”时,左(右)脚作为中枢脚不离开地面,右腿迈向身体右侧,同时将球拍向右腿外侧地面,加上转体、探肩动作,实现右(左)侧突破。

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每人一球,4人一组集体练习,前一名学生练习时后一名学生作为“评价员”,观察、评判。

评价标准:引球方向与迈腿方向一致得4分;突破前“中枢脚”没有离开地面得4分;动作连贯、协调,得2分,满分10分。

(4)单一动作练习4(备选):“左晃右突破”练习。

方法:从持球动作开始,“左晃右突破”时,左脚作为中枢脚不动,右腿先向身体左侧前方迈出,完成虚晃动作,再收回迈向身体右侧,同时将球放置在右腿外侧,加上转体、探肩动作,实现右侧突破。“右晃左突破”练习时换方向进行。

2.组合练习

(1)组合练习1:自抛自接球+同侧步持球突破。

方法:从持球动作开始,在学生身体面前放置一个标志杆,作为突破对象。学生先将球抛向自己头顶上方,再接住球,注意此时确定好自己的“中枢脚”,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图3)。

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每人一球,4人一组集体练习,前一名学生练习时后一名学生作为“评价员”,观察、评分。

评价标准:接球后“中枢脚”保持不离开地面得4分;引球方向与迈腿方向一致得4分;突破动作连贯、协调,得2分,满分10分。

(2)组合练习2:直线传接球+同侧步持球突破。

方法:两人一组,一个篮球,A同学持球,每位同学面前放置一个标志杆,作为突破对象。A同学将球传给B同学,然后跑向B同学的标志杆位置,准备接球。B同学接球后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运球至原A同学站的标志杆后,再传球给A同学。A同学接球后重复B同学的动作。二人循环练习(图4)。

评价:学生相互评价,A学生传球后立即成为B学生的“评价员”,观察、评判B学生的“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

评价标准:接球后“中枢脚”保持不离开地面,没有“走步违例”得3分;“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正确得5分;动作连贯、协调得2分,满分10分。

(3)组合练习3(备选):斜线传接球+同侧步持球突破。

方法:与组合练习2相似,不同之处在于A、B学生完成传接球时都站在自己的标志杆的左(右)侧,球呈斜线传至对方,接球后左(右)脚为“中枢脚”,从右(左)侧完成同侧步突破。

评价:同组合练习2。

3.游戏或比赛

方法:两人一组,一个篮球,A学生立于篮球场底线持球,B学生站在三分线,A传球给B,然后跑至三分线附近成为防守队员,双手背于身后,消极防守;B接球后做“同侧步持球突破”过A学生,然后上篮。二人轮流练习。

评价:防守学生作为“评价员”观察、评价接球学生的“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重点观察是否“走步违例”,是否运用“同侧步持球突破”方法。

评价标准:(1)动作质量标准,满分为7分。如果持球突破学生出现持球时两脚都离开地面,即“走步违例”,或者没有按“同侧步持球突破”的动作方法而是做成了“交叉步持球突破”,則此次动作不能得分。(2)动作效果标准,满分为3分。如果突破后上篮投中则得3分,可以采用篮下定点投篮或行进间上篮的方法。两项得分总和为本次练习的得分,每人练习10~15次(或一定时间后)比较哪名学生得分高,输的学生做5次蹲跳起。

三、结语

“学练三个一”教学过程结构清楚,目标指向学以致用,“单一身体练习、组合、游戏或比赛”呈现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评价”的主体或为教师、或为学生,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了过程性评价的精准性、导向性,学练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