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成为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

2021-01-11 08:33
人民与权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江苏美丽生态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围绕编制《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更好开启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省人大常委会动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结合年中专题调研、主题实践、联系群众等活动提出意见建议,既为有关方面编制规划纲要提供参考,也为明年省人代会审查批准规划纲要作必要准备。如何把一个更加美丽、生态宜居的新江苏带向未来?人大代表们提出了这些建议。

构建江河湖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水是江苏最大的特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是“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江苏水利的发展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和系统治水能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江苏特色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江河湖海统筹发展新格局,展现“水碧于天、河湖绕城、清波映村”的“水韵江苏”魅力。重点谋划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安全之水,保障河湖安澜。继续强力推进流域治理,努力补齐区域治理短板,构建高标准的现代骨干河网。在淮河流域,推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扩大洪水外排通道;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安全应对超标准洪水。在长江流域,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长江河道整治工程,维护长江河势稳定,保障长江两岸地区安全。在太湖流域,启动实施吴淞江整治、望虞河拓浚、太浦河后续工程,进一步扩大流域洪水北排长江与太湖调蓄能力。

建设生态之水,重现碧波美景。共建美丽江苏,必须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点河湖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加快推动太湖水环境根本好转,系统治理保护洪泽湖,让河湖成为江苏绿色长廊与生态绿核。加快湖泊退圩还湖,统筹生态清淤与生态修复,提升湖泊功能。推进城乡河道生态修复,实施城乡水系连通,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建设一批省级骨干生态河湖。

建设幸福之水,泽被江淮儿女。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切实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继续强化饮用水源地工程建设与保护,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加强水美城乡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灌区建设和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强化水文化建设,强化大运河治水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一批水利风景区,建成一批水情教育基地,让老百姓更懂水、爱水、亲水、护水。

(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 陈杰)

筑牢生态系统安全保障

加强全省生态用地管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绘制“生态地图”,结合江苏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红线区严管: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严格长江两岸缓冲区和滨岸带空间保护;加大苏南丘陵山区保护力度,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强化沿海滩涂空间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打造沿海生态保护屏障;加强大运河两岸及缓冲带建筑管控及清理,扩大运河生态系统空间,推动历史文化走廊建设;提升太湖、洪泽湖等湖泊一级保护区、缓冲区建设和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能力;强化镶嵌全省国土空间中湿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

加强污染治理,为生态系统减负减压。强化流域系统污染成因分析和低投入、高效、易操作的控制技术应用,加强城市生活污染、初期雨水污染、农业农村污染、大气污染尤其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大幅度减少氮、磷等污染排放入河入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为生态系统减负减压,创造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条件。

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生态系统营造良性环境。结合美丽江苏建设,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溪流、沟渠、乡镇河道、县市河道水系沟通与适宜水位、流量调控,强化裸露矿山覆土和荒地基质改良,优化塘、池、库空间和水量配置,强化生态用水保障,减少水土流失,实施退渔(圩)还湿、还湖,有效扩大塘河湖水域面积,大力营造生态系统良性环境。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机制、标准与法治建设,为生态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加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管理机制创新,通过创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探索构建以市场化价格机制为核心的生态资源交易制度,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建立江苏生态系统保护标准,指导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作。加强现有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法规梳理,针对生态系统安全特点,制定完善生态系统安全保障方法,强化全省监督考核与问责机制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胡维平)

“十四五”规划中的美丽江苏建设

美丽江苏一定是表里如一的美,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内在幸福之美,是为子孙后代发展留下空间、留下念想的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诸多细节中。希望“十四五”规划对几个方面能有所侧重和体现:

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在雨水考验下,许多城市因排水系统不完善,很多街道、小区被淹,百姓生活出行受到很大影响,乃至财产受损。原因主要在于很多管网年代久、管径小、堵塞严重,管网布设不到位等。近年,陆续进行了改造,但力度还不够,住建部、住建厅出台的地下管廊建设有关意见未得到较好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应强化这方面工作任务,安排更多改造资金。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这是美丽江苏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将为再生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一些小区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很多人尚未养成习惯,不知如何分类,缺少普及指导。另外,处理环节也没有系统跟上。“十四五”规划应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

外卖、快递等包装的环保要求。外卖、物流的发展极大方便了百姓生活,但同时,包装袋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轻视。应出台规定,要求使用环保可降解包装材料,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这些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餐饮浪费之风也有抬头,不仅是食材过度消耗,餐饮垃圾还带来更多环境污染,并会增加相应的处理成本。

化工及工业园区应规划并配套建设固废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目前,工业废盐等固废处理较普遍的做法是刚性填埋或焚烧。刚性填埋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处理不好还会引起二次污染。应大力支持采用无害化处理,进行再生利用。由于各地对无害化处理工艺的认识问题,非保留的化工园区难批准落地,刚性填埋反而容易得到批复,显然不合理。固废无害化处理利国利民,利于美丽江苏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应将其作为园区配套的一部分,在全省范围统筹规划、有序布点,逐步淘汰刚性填埋等方式。

(省人大代表、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孙蔚)

猜你喜欢
江苏美丽生态
数读江苏
“生态养生”娱晚年
数独江苏
住进呆萌生态房
数读江苏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江苏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