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1-01-11 10:00韦华璋鄢永安刘小俭周秋根方全凤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肌酐肾功能出院

韦华璋,傅 帆,鄢永安,刘小俭,周秋根,方全凤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a.重症医学科; b.妇产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出现急慢性功能衰竭,导致相应的肾脏或心脏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CRS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肾血流状态改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以上事件共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机体容量超负荷[2-4]。Ⅰ型CRS是指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急性肾损伤出现的综合征[5]。随着心力衰竭发病次数的增加,心脏泵功能逐渐下降,机体容量负荷逐渐加重,药物治疗已不能改善病情[6]。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连续、缓慢、等渗的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毒素及炎症介质等,平衡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7]。目前,CRRT已成为CR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移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液体负荷,改善利尿剂抵抗[7]。但是关于CRRT对CRS患者心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仍不明确[8]。为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Ⅰ型CR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CRRT对Ⅰ型CRS患者心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9年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Ⅰ型CRS患者42例,依据是否行CRRT,将患者分为CRRT组(n=23)和对照组(n=19)。纳入标准:1)符合Ⅰ型CRS诊断以及分型标准[9];2)血肌酐≥26.5 μmol·L-1;3)年龄≥18岁;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非Ⅰ型CRS患者;2)慢性肾脏病患者;3)肾移植患者;4)造影剂肾病患者;5)恶性肿瘤患者。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0]及病情需要,对照组患者限制每日液体入量2000 mL及摄入钠盐4.5 g,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CRRT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CRRT,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治疗次数。CRRT方法如下:采用右侧股静脉置管(双腔管路),使用费森尤斯血滤机及血液滤过器,血流量100~200 mL·min-1,前稀释方式,置换液流量30~35 mL·kg-1·h-1,使用枸橼酸钠抗凝,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置换液配方。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病情需要调整CRRT参数及治疗时间,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1.3 观察指标

收集2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入科后第一个24 h的APACHE-Ⅱ评分和心力衰竭病因;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一般情况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体重)、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D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Cr)、尿素氮(BUN)、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住院病死、出院透析依赖发生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在院死亡或者出院,出院时透析依赖定义为需要定期行血液透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生命体征与心肾功能

与对照组相比,CRRT组心率、Cr、BUN、BNP值在治疗24 h后显著降低,呼吸频率在治疗72 h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2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与心肾功能比较

表2(续)

2.3 预后

CRRT组住院病死率、出院透析依赖率分别为17.4%(4/23)、13.0%(3/23),对照组分别为26.3%(5/19)、31.6%(6/19),2组住院病死率、出院透析依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和肾脏在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在病理状态下也相互影响[11]。在美国开展的一项全国性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注册研究(ADHERE)[12],调查了105 000例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发现其中30%患者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21%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高于2.0 mg·dL-1,9%患者肌酐水平高于3.0 mg·dL-1。MC ALISTER等[13]发现在754例门诊心力衰竭患者中,17%患者血清肌酐清除率<90 mL·min-1,31%心功能Ⅲ级和39%心功能Ⅳ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患者的肌酐清除率<30 mL·min-1。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常常共存于同一患者,即CRS,是ICU内常见的急慢性疾病,显著增加疾病的复杂程度、死亡风险及医疗费用[14]。CRS分为5型,其中Ⅰ型CRS是指心功能的急剧恶化,引起急性肾损伤[15]。此类患者往往因液体超负荷,利尿剂抵抗,需行CRRT治疗以滤除过多的水分,纠正内环境紊乱。BART等[16]研究发现使用CRRT超滤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更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2例Ⅰ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从CRRT治疗24 h后开始,血Cr、BUN等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但是,CRRT组患者的出院存在透析依赖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与PRINS等[17]研究一致。

既往研究[18]发现Ⅰ型CRS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激活、免疫炎性爆发反应有关。CRRT优势在于连续、缓慢地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毒素及炎症介质等,较袢利尿剂更快地纠正钠盐平衡,对血清电解质几乎没有影响,可精确地移除水分[19]。本研究发现患者在CRRT治疗24 h后心率下降明显,在治疗72 h后呼吸更平稳,其与CRRT减少液体负荷及清除炎症介质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19]表明心率是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虽然本研究的CRRT组患者心率比对照组明显减慢,但是预后却没有明显差异。由此推测,Ⅰ型CRS患者心率下降只是症状有改善,并不能预测患者的预后。

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也是肾脏滤过的重要标志[19]。BNP水平下降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11]。本研究CRRT组患者经治疗24 h后BNP已明显下降,但是其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同时,本研究使用的心脏功能的相关指标LDV、CO、LVEF、CI等,在2组间并没有明显差异,提示CRRT组患者的心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考虑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的研究周期短、样本量小相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Ⅰ型CRS患者经CRRT治疗后短期内部分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明显改善,但是心功能无明显好转,住院病死率及出院后透析依赖情况依然较高。

猜你喜欢
肌酐肾功能出院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