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概念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2021-01-11 01:08张莉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引入操作概念教学

张莉莉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导入、操作、变式、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数学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基本策略,使深度学习理念在数学课堂上“落地生根”。

[关键词]概念教学;深度学习;引入;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41-02

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结论、轻视探索,重视课本、轻视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让学生逐步探索,导致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深刻,缺乏求知、探知的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概念进行呈现、讲解后,止步于理论,不能把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还会导致概念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如何使概念教学摆脱单调低效的窘境呢?深度学习理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窗。深度学习理论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探索、融合和应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与结果齐进的学习理念。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导入、操作、变式、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数学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基本策略,使深度学习理念在数学课堂上“落地生根”。

一、情境导入,让数学概念不再“冷冰冰”

在概念教学中,生动的情境能够充分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融入生活气息,拉近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进而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1】 分数的意义

师:星期天,淘气、笑笑和乐乐去蛋糕店买蛋糕,一个蛋糕需要10元钱,可是淘气只带了5元钱,笑笑只带了3元钱,乐乐只带了2元钱。他们各自带的钱都不够,那怎么办呢?

生1:他们的钱加起来刚好可以买一块蛋糕,他们可以合买一块啊!

师:你真聪明。他们三人拿出自己带的钱合买了一块蛋糕。但是,他们应该如何分这块蛋糕才公平呢?

生2:把蛋糕切成3块,一人1块。

生3:这样不行,淘气拿的钱最多,这样对淘气不公平。

生2:那应该按照拿钱的多少来分蛋糕。

师:对。按照拿钱的多少来分蛋糕最公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用到分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分数王国吧!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生动的现实情境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把“分数的意义”蕴藏于“分蛋糕”的故事情境之中,极大地拉近了抽象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并非仅存在于课本上,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数学操作,让抽象概念“外显于行”

數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直观到表象,最后再上升为抽象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外显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教学片段2】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是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如何求得它的面积呢?

生1:可采用摆小方块的办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2:我用纸剪出了长和宽都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展示测量工具)。我把小正方形平铺在长方形中,发现每一行可以放置4个小正方形,一共放置了3行,所以一共是4×3=12(个)小正方形,因此,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3:这个方法不错,可以准确地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但是需要12个小正方形,比较麻烦。我也是用了平铺的办法,但是我只用了一个小正方形就测量出了长方形的面积。我先用一个小正方形横着比对,发现每一行需要4个小正方形,再用这个小正方形竖着比对,发现每一列需要3个小正方形。由此我得知,要铺满整个长方形,需要4×3=12(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这两位同学都用了平铺法。但是,哪个办法更简便些呢?

生4:生3的办法更简便,这样就不用剪出那么多的小正方形了。

师: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过程虽有差别,但是最后都得出4×3=12(个),这个“4”和“3”各代表什么呢?

生5: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所以它的每一行就需要4个小正方形才能铺满;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每一列就需要3个小正方形才能铺满,这样就需要4×3=12(个)小正方形。

师:看来,“4”指的就是长方形的长,“3”指的就是长方形的宽。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上述教学中,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实现了对概念的深度理解,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操作过程的优化;二是在操作中理解。学生尽管通过平铺法已经测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对知识的认识不能止步于此,学生在分析操作中得出“4”和“3”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就能把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概括,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最终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巧用变式,让数学概念更“精准稳固”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在定义一个数学概念时往往简单地表述为“像……具有……的……,叫作……”,不可否认,这种相对直接的表述方式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有很大帮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对概念认知的固化和模式化,从而形成思维定式。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恰当运用变式材料,能够丰富学生认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进而实现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教学片段3】 梯形的定义

师:下面的图形,哪个是梯形,哪个不是梯形。

师:在判断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梯形。

生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生2:①不是梯形,它是个六边形,不是四边形。

生3:②不是梯形,它的确有一组对边平行,但是另外的两边是相等的。

生4:不对,②也是梯形。它满足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师:对,②是梯形。两腰是不是相等并不是梯形的本质属性,不会影响对梯形的判定。

生5:③是梯形,它满足梯形的定义。

生6:但是它有两个角是直角,这也是梯形吗?

师:③也是梯形,只要满足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就是梯形,是不是有两个直角不会影响对梯形的判定。

生7:④不是梯形,它两组对边都平行,不符合梯形的定义。

上述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会对梯形的判定产生疑问和分歧,主要是无法排除梯形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梯形的本质属性,即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且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比如两条腰的长短,是不是有两个直角等,这些并非梯形的本质属性,并不会影响对梯形的判定。巧用变式打破了学生的定式思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促进了学生对梯形概念的深度认知,使学生对梯形的本质认识更加精准稳固。

四、重视应用,让概念在现实中“活起来”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理念,它的目的是要通过知识学习构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实现对概念的深度学习就不能忽略概念的实际应用环节。只有实现了数学概念的活学活用,才是从根本上落实了深度学习理念。基于上述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从直观、表象到抽象理解概念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抽象转向现实,实现概念的灵活运用,从而加深知识理解,树立应用意识。

【教学片段4】比例尺

师:新民广场有一个巨大的正方形花池,笑笑把这个花池画在一张图纸上(比例尺为1∶500),从图上量得正方形花池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花池的实际周长是多少米?

生1: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得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那么,实际距离=4÷[1500]=2000(厘米),2000厘米=20米,所以正方形花池的周长=20×4=80(米)。

生2:我是这样做的。1∶500说明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厘米,那么由图上距离4厘米可得实际距离就是4×500=2000(厘米),2000厘米=20米,所以正方形花池的周长=20×4=80(米)。

生3:生2这个方法的运算思路更清楚,理解起来也更简单。

生4:看来比例尺在生活中很有用呢。

师:对,比例尺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绘图中,掌握比例尺的运算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上述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實际生活设计题目,使学生体验到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内化相关知识,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从导入、操作、变式、应用等视角优化概念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应用这些方法优化概念教学时,要结合数学概念的内容,或重操作,或重变式,或重归纳,或重应用,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才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深度学习的目的。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引入操作概念教学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