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美术课“诗配画”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11 08:44官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年级美术课

官玲

[摘 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改革趋势,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呈现出多元化。将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与语文学科中的诗词元素相结合,给“诗目”配画,给“诗句”配画,给“整诗”配画,能够提高高年级美术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年级;美术课;诗配画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11-02

中國水墨画与古诗词从古至今就密不可分。不管是对艺术作品,还是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大家都常常以“诗情画意”来进行描绘。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本次研究对象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所使用的桂美版美术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很多都与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本次“诗配画”的教学实践,让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以诗解画,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美术综合媒材表现出“一诗一画一世界”的境界。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分析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较好,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综合材料运用的能力,呈现出来的作品种类多样,充满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

另外,该阶段的学生通过一至四年级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已学会并积累了不少古诗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鉴赏艺术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语文课堂中领悟到的古诗词的情和意,在诗配画的创作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为美术创作做好铺垫。

2.教材分析

桂美版美术教材每册均包含“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其中有不少课程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适合该阶段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与“图配文”相结合的专题。如五年级上册第10课《为童话故事作画》要求为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者片段创作一幅画,五年级下册第9课《为作文画插图》要求为自己或者同学的优秀作文画一幅插图,六年级上册第5课《故事中的形象》要求为熟悉的故事设计创作一个卡通形象,第11课《成语故事新编》要求用画笔描绘出一个成语故事……其性质都与本次研究的诗配画课程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处。

教材的选择在整个“诗配画”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决定了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难易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诗配画创作的难易程度。因此,针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本次“诗配画”教学研究的教材选择上或创编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画面清晰、形象突出的古诗词作为配画的目标。个人认为,在选择诗歌时,以选择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诗词为佳,其中,又以描写景物的诗词作为首选,这样学生有切身的经历与体会,兴趣也高,也更容易理解。现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为例,展开美术诗配画教学。

二、诗配画教学方法与应用

所谓“诗配画”,就是充分认识和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意境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发挥想象,通过运用美术综合表现技法,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出相应的画面的过程。本次小学高年级诗配画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配画”方式。

1.给“诗目”配画

在众多古诗词中,有的诗词的题目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该诗的“诗目”是“梅”,那么就可以选择“梅花”作为本次诗配画描绘的对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梅花的造型、色彩和生长特点等各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创作。梅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可以较好地生长。从造型上看,梅花的枝条有疏有密,主枝不多,主干苍劲古雅、变化多姿,通常主干多向一侧倾斜,呈现微曲伸展的斜干式。从颜色上看,梅花的花色是指一切花瓣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紫、粉、白、绿白、淡黄,但又以粉和白的居多,梅花的花色决定着它的风韵美。所以,对于这首诗的“诗目”——梅,在指导学生描绘时,应让他们从造型美和色彩美这两大方面来理解梅的特点,从而把握好梅的造型特征及色彩搭配,这样一幅诗配画的《梅》就逐渐明朗起来。

2.给“诗句”配画

古今中外很多古诗词,诗中所写的重点句或者关键句往往都是借助景物描写来凸显意蕴的,这类借景抒情的古诗词可以在“诗配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基础上,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来进行诗配画创作。再以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为例,这首诗描绘景物的句子是“墙角数枝梅”和 “凌寒独自开”两句,其中,“数枝梅”处在“墙角”显得特别孤独,然而这“梅”却不以为意,坚持开放,并且是迎着严寒开放,它们是多么矫健、豪迈。梅花这种不畏环境恶劣的形象与精神,不正是诗人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义无反顾地进行“变法”的自我精神和形象的写照吗?诗人借梅来影射自己改革受阻、被迫辞职的遭遇,可谓悲壮而又凄婉,他的忠心耿耿,于天可鉴。那么,我们在给这两句诗配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景物对比的方法来描绘画面,如“墙角”对“数枝梅”,“凌寒”对“独自开”。那墙角本不起眼,不为人所知,只是一个简陋的背景环境,而几枝梅花却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这是一个身居简陋,却孤芳自赏的形态,花瓣顶着寒风傲然挺立,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姿态。我们可以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来体现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坚持自我的信念,从而让画面有情感,有情韵。

3.给“整诗”配画

本次“诗配画”教学实践研究,除了可以给“诗目”“诗句”配画外,我们还引导学生给“整诗”配画。这要求教师分别在语文、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阶段知识掌握的特点,引导学生熟悉整首诗,联系整首诗的意思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再抓住古诗词所描绘的对象,运用美术综合表现技法给“整诗”配画。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描绘了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山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的情景。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以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还有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都体现了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不挠、深感孤寂的情绪及其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诗人用这二十字勾勒出一幅幽静凄寂的江乡风雪图,在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中,渔翁的形象渐渐明朗,渐渐清晰,句句无冬,又句句见冬,句句写景,又句句见情。那么,在美术画面中,可以用什么色调(或者颜色)去表现诗人的这种情感呢?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结合旧知,很快就确定了可以用冷色调或者多用偏冷的色系去表现这首诗,这样,这幅画的情感基调也就确定了下来。接着,鉴于这首诗借景抒情,处处通过环境描写来表情达意的手法,在诗配画时,教师可以找出该诗描写景物和人物的字或词“山”“径”“舟”“翁”“江”“雪”,让学生将这些关键字词串联在一起,在脑海中展开想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那么这幅画所要描绘的对象就出来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综合表现技法,进一步刻画这幅 “江雪图”。

三、诗配画教学实践的成效

1.学生方面

通过“诗配画”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同时,认识经典,传承经典,巧用经典,也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中华古典诗词,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以古人为榜样,继承古代圣贤的高尚品格,规范自己,从而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教师方面

“诗配画”教学,通过多学科间的相互整合与渗透,促使美术课堂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全体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邱水环.浅谈“诗配画”在中职国画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

[2] 常荣生,李光学.精选诗画鉴赏[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高年级美术课
动嘴美术课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