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2021-01-11 08:44王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错误数学教学学生

王莉

[摘 要]错误是学生学习中最真实的反应,暴露知识接受和反馈中的纰漏。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及时把握学生出现的错误,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中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善待;错误;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29-02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错误,尽管教师苦口婆心地千叮万嘱、反复强调,但总有学生仍然一错再错。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做出科学预判,即预设学生的习惯性错误,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减少或不出现错误。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课始,教师先把学生按性别分好组,再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学生想利用之前的学习经验——数方格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可是教师故意设伏,要求男生观察时女生闭眼不许偷看,女生观察时男生闭眼不许偷看,犯规罚分。结果男生数出20个方格,女生数出12个方格,所以大家都认为摆在男生面前的长方形面积大。在全班学生睁开眼后,教师展示长方形,真相浮出水面:原来男女生观察的是同一张长方形纸,只是正面和背面画的是不同大小的方格。接着,教师提问:“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何明明亲眼看见,却判断错误?问题出在哪里?究竟怎样判断和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才科学严谨呢?”……最后,学生恍然大悟:“由于方格的规格不统一,度量衡不一致,所以无法形成客观公正的比较,必须先统一方格的规格,再进行比较。”教师总结道:“没错,这统一的方格就是一种度量单位。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已经研究出一种统一的方格作为面积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里,正是源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由错误探究新知,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晰错误的原因,顺利引入新知教学。

一、发现错误,暴露学情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错误防不胜防,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并将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剖析、分辨、探究错误的原因,使学生真正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辨别力。

例如,教学画角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探索画角的方法,再予以讲解和示范。在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方法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画100°的角。在学生尝试画角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错误:许多学生把100°的角画成80°的角。这一错误如何巧妙地揭示出来呢?教师将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到屏幕上,马上遭到群嘲。

生1:100°的角是钝角,而他画成了锐角,自然不对。(师投影演示生1用量角器画角的过程,再次遭到大家的质疑)

生2:他也画错了,因为量角器上有两圈度数,他没有从正确的0刻度读起。

生3:0刻度线与角的哪边重合,就从哪边的0刻度读起,即0刻度落在内圈就从内圈读起,落在外圈就从外圈读起。

……

上述教学,教师巧妙展示学生错误的画法,使学生积极探究错因,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二、分析错误,攻破难点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问、错答、错解不可避免,这些错误真实地反映他们在知识理解上的误区,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教师应先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改正,再引导学生循着错誤发生、发展的过程追根溯源,抽丝剥茧,对症下药。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将空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然后连续不断地倒入空的圆柱形容器中,看看多少次可以将其倒满。

生1:实验结果表明,三次正好将圆柱形容器倒满,所以我们组认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2:是四分之一。

生3:你们都不对!我们不用三次就能将圆柱形容器倒满。

师:众说纷纭,怎么办呢?请大家相互检查各组的实验器材,看有没有问题。(学生互查对方的实验器材,依次比较圆锥与圆柱各部分的大小)

生4:第一组,圆柱和圆锥的高相等,底面也相等。

生5:第二组,圆柱和圆锥的高相等,但圆锥的底面比圆柱小。

生6:第三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相等,但圆锥比圆柱高。

生7:老师,我明白了。第二组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所以结果错误;第三组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因此实验结果失准;第一组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实验结果正确。

……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比较、观察、讨论、分析后找到错因,最终得出“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结论。试想,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给出正确结论,即省略出错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就会失去从错误中反思提高、建立正确认知的机会。

三、评议错误,促进反思

议错是学生自我批评的行为,能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策略。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屡教不改、一再犯错,而学生也觉得冤枉,因为自己明明很用心,可最后还是出错了。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仅简单地指出错误,并没有帮助学生找出错因。因此,对错误开展评议活动,能让真理越辩越明,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方式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小数》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两沓同规格的打印纸。第一沓500张,厚4.7厘米;第二沓厚7.05厘米,有多少张?”问题提出后,生1举手回答:“7.05减4.7等于2.35……”顿时,教室里响起一阵嘘声,生1一下子面红耳赤,但似乎又不甘心,欲言又止。教师细细查看后发现2.35正好是4.7的一半,于是反问其他学生:“难倒这位同学说错了吗?”有学生马上问道:“2.35表示什么呢?”“表示第二沓打印纸比第一沓打印纸多出来的厚度。”“那你们发现2.35与4.7有什么关系吗?”个别学生脑筋急转直下:“明白了,我们错怪生1了,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整。”教师马上使用“激将法”问道:“为了弥补过失,那你能替他说完整吗?”“题中已经明确告知这两沓纸是统一规格的打印纸,且厚度2.35厘米是厚度4.7厘米的一半,即厚度多一半,纸也就多一半。”接着,大家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算法:7.05-4.7=2.35(厘米),500÷2=250(张),500+250=750(张)……最后,教师问道:“这种方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大家齐刷刷地看向生1,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生1有些羞赧,既开心,又自豪。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在动态生成中获得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路径,因此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补救。上述教学,教师抓住看似无稽之谈的7.05-4.7=2.35(厘米),借题发挥,反问学生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迫使学生重新思考,另辟蹊径,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教学,从看似不合理的答案中找到合理的成分,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现错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错误并非一无是处,常常饱含智慧的因子,闪烁着哲思的光芒。因此,教师要树立错误即资源的意识,善于把握机会,因势利导,将错误变废为宝,使学生通过纠错、析错,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错误数学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