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校园应用及趋势分析

2021-01-12 00:33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学校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0 引言

高校校园的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扩大了校园的“时”“空”范围,扩展了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日常消费、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整合成统一的体系,为智慧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5G 技术的不断成熟,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趋势。

1 现阶段高职类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面临的问题

当前,校园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处在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时期,其目标是整合校园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拓展更多的服务应用软件功能,构建一体化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但结合笔者相关经验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已逐步完成了校园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表现在教学及办公方面,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也实现了信息化。而对于大多数高职类院校,只是完成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仍停留在基础建设阶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访问局限性。目前,很多校园的信息化系统是基于校园网建设的,用户登录空间局限性大,尽管有些学校已经开通了外网登录入口,但由于服务器带宽制约导致用户掉线、数据传输慢的问题频繁发生,用户体验较差,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出现以来,由于网络视频授课的刚性需求,外网用户登录量激增,对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下降,这是未来校园信息化建设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数据信息不统一。校园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较多,提供的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学校内各个部门基于各自的业务需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仍然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识别信息一体化程度较高以外,各系统的其他业务数据信息格式不尽相同,仍然没有完全互通互联。在管理上未能形成统一平台,这对于数据挖掘来说还需要打通各系统间的信息壁垒。

(3)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校园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服务与管理,但对物的管理信息化程度仍然不强。在校园内有大量的应用于教学、科研、安全消防管理以及日常服务的硬件设备,很多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修维护依然还是依靠人工管理的方式在运行,未能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设备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也是“智慧校园”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网络安全性问题。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使得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敏感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威胁。而且在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运行中,由于软件系统漏洞;角色定义、权限分配等配置不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淡薄;病毒攻击等原因,使得校园网网络安全保障防御体系建设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需求特点

(1)国家政策提倡扶持。近年来,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部、国务院、司法部等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其中,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我国大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向,要求各院校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推进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师生在教与学中的现实需求。教师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教”的新模式,开发教育产品,以提升教学质量,主动应对新技术对“教”带来的新挑战。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新机遇,学出了新境界,已经具备了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要求学习地点、学习手段、学习时间更灵活自由,学习内容更丰富充实,学习环境更智能便利。

这“倒逼”着学校管理者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

(3)疫情的影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全国上下一夜之间进入了线上学习、工作的信息时代。迫使各院校师生迅速形成了线上学习、工作的思维和习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学校各类业务办理趋向线上化服务,以及校园管理中随时随地线上会议等现象的出现,使得学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突破空间障碍来治理校园。

3 信息化校园建设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应用。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建立适用于智能上网终端的移动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有效解决校园信息化管理中布线复杂、带宽限制等问题,突破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空间使用限制,使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能够顺利接入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充分利用个人已有的通信硬件存量资源,既能方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随时随地接入信息化管理网络,还能减少学校上网终端硬件设备的投入,是一举多得的技术方案。

(2)建立内外互联的云教育资源平台。完善高效的校园信息化管理需要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尤其是视频微课、网络直播授课等各种视频资源数据量庞大,单纯依靠学校自身的服务器网络已经很难承载日益提高的数据存储空间需求。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要充分依托外部互联网资源,形成以学校内部网络为主体、外网云资源为扩展的教育资源平台。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可以与国内外成熟的云计算资源服务商进行合作(如微软Office365),为学校的行政与日常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阿里云、百度云等国内服务商可以提供巨大的云存储空间,学校可以将海量的视频资源和电子书籍文献上传至云存储服务器上,作为学校的电子化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只需利用统一的APP 服务接口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数据信息资源。利用外部云计算资源可以有效减少硬件投入,避免重复建设,缓解了校园网络服务软硬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3)物联网与感知技术的应用。和传统的人与人构建的信息网络不同,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能够体现智能校园的“智能化”特征。物联网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教学科研、校园生活、智能校园、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如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图书识别与借阅、校园生活卡、考勤管理、水电自动计费、智能照明、智能插座等节能安全设施。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部分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并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降低人工巡检维护成本。

(4)大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随着校园信息化平台功能的不断扩展,在校生活学习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教学、科研、学习和日常生活与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海量数据中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消费水平、思想动态等诸多内容,能准确细致地反映当代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广泛收集此类数据,并进行深入数据挖掘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是了解并引导学生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思想和舆论监督、个性化生活服务等多种需求,但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泄露造成的对学校和个人的不良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信息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应用广度、使用效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应对疫情时期的“停课不停学”体现了巨大成效。虽然高职类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但是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校园信息化乃至智慧校园建设终将实现。在未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网络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必将引入校园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为打造智慧校园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已有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信息化学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