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05:45JOJO
风采童装 2021年6期
关键词:珙县蜡染皮影戏

JOJO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计划中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在这些传统技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老辈手艺人们一份特殊情感的延续。

挑花

挑花是抽纱工种的一种,亦指刺绣的一种针法,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服装等上面,作为装饰。挑花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丝线挑花,也有在同一产品上有挑有绣有补。在我国,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挑花技艺包括苗族挑花、望江挑花、黄梅挑花、巫溪嫁花、花瑶挑花等。2006年,挑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蜡染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其中,珙县苗族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清光绪《珙县志》记载:罗渡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 裙。珙县苗族蜡染以蓝白两色为主调,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色调丰富,层次分明,既朴实也艳丽。蜡染图纹中自然纹与几何纹居多,有的继承于传统,有的源自于生活,往往一纹多义。在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有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之分,单色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彩色剪纸则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猜你喜欢
珙县蜡染皮影戏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有趣的皮影戏
丹寨蜡染千年
有趣的皮影戏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终朝采蓝 不盈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