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精准高效

2021-01-12 11:16杨必新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课前预习教学反思

杨必新

摘要:为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也为应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课时不足问题,需要构建高效课堂。本文主要从课前高效预习、课堂教学、教学反馈与反思等环节的实践与探究入手,为打造更高效的教学课堂提供思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的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面对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为了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创建普通高中高效课堂的理念。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其一方面强调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另一方面讲求效益的最优化,即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因此,各級各类学校都积极开展了对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现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想法在此进行探讨,以做参考。

一、课前高效预习是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可见,高效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案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精准学习,给学生的课前预习指明了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高效掌握并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通过高效的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提前对重点、难点知识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听课,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也只有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师设置的各类针对性训练和课堂活动,切实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预习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教师亲自编写学案是关键。尽管学生购买的诸多教辅资料中都有学案,但各类学案质量良莠不齐,而且不一定符合教师上课的思路。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亲自编写学案时,既要根据知识体系与结构形成上课思路,又要结合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形成“个性”学案。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偷懒”,照搬既有的不符合教法与学情的学案,课堂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不仅无法达到高效,甚至连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都难以完成。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选修一的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时,就编写了如下学案(注:L表示第几课,C表示第几节,P表示第几段):

导学结构图: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

A.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L1

(一)天主教神权统治C1

1.表现P4、P5、P6、P7 2.确立原因P2、P3

(二)宗教“异端”C2

1.含义 2.表现P1、P2、P3 3.评价P4

(三)西欧向近代过渡C3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3.文化方面

B.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一)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L2

1、背景C1 2.主张C2 3.影响C3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L3

1.加尔文改革C1:背景;内容;影响

2.亨利八世改革C2:背景;内容;影响

C.宗教改革的评价L3C3

1.性质 2.影响:政治;经济;思想

由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教学思路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这就决定了学案编号的顺序要与教学过程一致,编号班级“个性”学案在预习与教学中尤为重要。有了高效精准的预习,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二、课堂教学是关键

高效课堂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核心知识与相关专业素养,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提升效率,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高效课堂的灵魂——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课程设置的直接目标。只有确定了课程标准才能确定课程方案,进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标的清晰与否不仅影响教学过程的展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凭借经验,不重视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跟着感觉走”,这样很容易将课堂教学引向教学无方向、学习无重点的歧途。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迷茫。

课程目标是学科素养的具体表现,而课堂教学目标又是课程目标的具体表现,所以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自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后,课程目标就由传统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育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章与讲座比比皆是,而普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至少要做到“知、行、思”和“思、行、知”两个过程。为了响应课程改革,需要认真学习与钻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论,进而将理念贯彻于教学实践,反思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将反思的心得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再付诸实践,加深对学科素养的认知程度,真正理解和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高效课堂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确立课堂教学目标之后,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新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实施都要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理解的时间和空间。

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不能仅依据在“大部分学生可能、应该……”的笼统判断,应该具体到地区、学校、班级的实际,还要具体到学生总体和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已有能力等,否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是“两张皮”的后果,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连基本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比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课内容时,面对传统农业进步的表现,如农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等的演变,有的学生因为出生于农村,不仅见过,甚至还“玩”过,理解和接受这类知识就很轻松;而对没有见过的城里学生就需要通过视频、图片或文字材料进行讲解,也可以请“懂行”的同学帮忙介绍其基本功能,进而理解和掌握古代农业是如何精耕细作与发展进步的。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设计出与学生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与活动,会让课堂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实现“有的放矢”的精准教学和体现个性的“因材施教”。

(三)高效课堂的引领者——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生有不同的层次,教师同样有不同层次和特性。在高效课堂打造中,课堂的设计和引领者的专业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与高效课堂相比,“低效课堂”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标准把握不清楚、学情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教学理论、课堂驾驭能力不足、定位不准确、制作或操作多媒体不熟练等,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运用新技术手段,借鉴优秀同行的有益之处,创新课堂教学,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不绝动力。

三、教学反馈与反思是补充

教学是一門“遗憾”的艺术,不管一堂课多么成功,都会有不足和遗憾之处。能够及时进行有效反思和反馈,是促进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与补充。

在经过精心设计学案预习和课堂教学环节之后,教师一般会认为“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反馈却“遗憾”地告诉教师:有些知识点可能没有讲透;有些知识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或知识链接脱节,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也可能教师的教授方式学生不感兴趣;或是遗漏了某个背景而导致理解偏差……这些教学中的疏忽与不足的收集与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和课堂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课堂的反馈主要形式有作业、测试及学生的问卷反馈。对于作业和测试,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软件收集数据,将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和知识点重点讲解。当一节教学任务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不足或遗漏的地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补充,全面且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改正教学时的不足之处,也不能忽视对教学成功之处的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点、闪光点,如对某些教学思想渗透与应用的巧妙之处,在活动中师生互动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教师要及时捕捉,这是一种宝贵的教学智慧与灵感,对往后教学艺术的启迪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叶圣陶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有一些可参照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但教无定法,不可照搬照抄,机械式地盲目推行。任何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都要结合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最佳结合点,打造属于自己和学生的“个性课堂”“专属课堂”,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飞.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92.

[2]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5):3-9.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课前预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