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策略,让阅读有趣味、有深度

2021-01-12 11:16孙琦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孙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运用预测策略时,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从不同角度提出假设,再返回文本中进行验证。这个过程不仅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能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本文就预测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预测策略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预测是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情节的后续发展进行猜想、推理,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利用文本中的情节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推理的过程。预测策略是很常见的阅读策略之一。学生学习预测,会有很多好处。例如,学生能够将之前的随意阅读状态慢慢转变为有目的地运用预测策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素养。在预测内容得以验证之后,学生会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加深阅读的深度,能在日后的阅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虽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上册正式提出“预测”这一概念,但是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教材在一、二年级课文中也潜移默化地涉及过,做过铺垫。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叶圣陶集》中强调过:“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教。”其实联系学生的阅读情况就会知道,有些学生平时也在阅读,看了很多书籍,但是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这其实也在提醒着教师应在学生低年级的时候就重视对他们进行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具备基础的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主动且积极的阅读者。

一、利用文章题目进行预测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能涵盖文章的主旨,通过文章的题目,能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文章题目对文章的情节进行预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导入时利用题目提问“狐狸和谁分奶酪?它会公平的分奶酪吗?”来引发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猜测。预测是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下进行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有关狐狸的课文进行学习,例如《乌鸦喝水》《狐假虎威》。在学生的心中,狐狸的形象总是狡猾奸诈的,再让学生预测,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预测依据,他们的预测会更加准确,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又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提出问题“看题目想一想,蜘蛛开店做生意,卖什么呢?生意怎么样?”由题目引发疑问,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了想象的空间,可以预测“老屋会不会倒下?老屋为什么倒不了?”

阅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并深入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会阅读的前提是爱上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才会爱上阅读。学生对阅读有了最初的期待,自己的预测一次又一次得到验证。

二、利用文章插图进行预测

教材中,不少课文都会配一些插图,这些插图并不是随意安放的,往往与课文的内容相吻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观察插图预测内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文字内容,插图更具有感染力,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二年级上册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中“请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植物妈妈会有哪些办法”课文一共有三幅插图,引导学生预测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有两幅插图。在第一张图片中,老房子看起来像一个老人,额头上布满皱纹,脸上慈祥而孤独。那只猫正昂着头对着老房子说话。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插图与课文联系起来,发展对相应情节的想象力。他们也可以在类似的情况下,用一只老母鸡或一只小蜘蛛来代替小猫,从而大胆地预测以后的情节。第二张图片是小蜘蛛在老房子的屋檐下织网抓昆虫,小蜘蛛就住在屋檐下。学生可以通过插图的变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阅读课文之前,根据图片预测故事内容,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留给学生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利用文章关键情节进行预测

持续性的预测活动,可以推动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阅读。当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跟着故事情节去预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预测“接下来故事会怎样”,说出“为什么这么预测”,还要指导他们在阅读时修改自己的观点。阅读文本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能够引发他们预测的地方做上标注,然后比较他们的预测与实际内容,当他们发现差异时,就可以积极修改他们的观点,然后继续阅读预测。比如,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读到“这根胡子就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时,学生可能预测胡萝卜先生会想尽办法把胡子剪掉,而故事的实际内容是胡萝卜先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胡子在长长。又如,在读到“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时,学生可能预测这根胡子会长长,但没有预测到长长后发生的故事。

在关键情节处让学生预测,能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有身在其中之感。预测时不断修正,使预测更准确。在预测中,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师生之间互动,这些都是必经的、充满乐趣的学习体验。

四、利用文章留白、末尾进行预测

“猜想与推理,让学生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在学生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并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预测结局。事实上,对文章留白、末尾进行预测的渗透早就开始了。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第五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想象喜鹊阿姨还会教什么?”;《青蛙卖泥塘》文后练习题:“说一说青蛙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当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文中最后两个省略号,在课后习题中有所体现,让学生“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引导学生试着运用预测策略,为学生学习预习策略铺平道路。

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于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例如,引导学生注意并思考每个情节中的“叫声”。狗从公鸡那里学会啼叫,从杜鹃那里学会咕咕叫,第一个结局有奶牛的哞哞聲。这是不是说小狗跟奶牛学叫呢?在第二种结局中只有农夫。农夫会怎么叫?或不叫呢?最后会发生意外吗?第三个结局出现了汪汪叫,按常理是另一只狗的叫声,是这样吗?有什么样的结局?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预测的内容,同时也不能轻易对学生预测的内容进行否定,要保护学生的预测兴趣,激发其预测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预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促进了学生的课堂互动。学生的预测能力就在“预测—验证—再预测—再验证”的反复过程中得到提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4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莫彦美.基于阅读素养提升小学语文预测策略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0.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