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2021-01-12 07:08甘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散文阅读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

甘琳

摘  要: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阅读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固定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各种合理解读。个性化阅读符合文学作品阅读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勤于思考,善于联系和比较,踊跃发言,这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倾听,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引导,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散文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第四学段(7 ~ 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由此可见,《标准》强调学生在阅读作品中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而不能只是依赖教学参考书或者教师给出的答案。朱自清的散文《春》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更是被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首篇,可见其重要地位和教学价值。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标准答案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从一开始便给学生文学阅读鉴赏指错了方向,对其文学阅读鉴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何在初中起始阶段给学生更科学的文学欣赏指导,文章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看法。

一、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散文的阅读目的是学习散文的取材、提炼主题、运用语言的方法,发展思考力,提高读写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这些目标的达成主要靠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在与作品、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甚至争辩中积极建构而成。然而,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几乎都是以浅表化的讨论和最终明确的答案来代替学生的深入感悟和积极探究。

当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方法自然与考试这一指挥棒密切相关。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以往的命题,……散文考重点文句的理解和选材、立意、语言的正面赏析。而基本上没有体现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更不用说作者的个人体验与再创造了。这就与阅读的规律和课改的精神格格不入,未能培养阅读的主体性,未能着眼于阅读向表现能力上的迁移,考查的是最低级(甚至是无效的)“阅读能力”。

二、遵循先放后收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受,组织合作学习、交流、研讨、探究等学习活动。在初中教学伊始,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一开始就给他们的心灵扣上了“紧箍咒”,要遵循先放后收的教学原则,不要害怕学生乱说,不着边际。只要教师认真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加以赞赏,并引导其他学生也认真体会、学习,最后的“收”便是水到渠成的。因此,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那些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的观点。丰子恺也曾经以“春”为题写过散文。他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松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丰子恺这一段对“春”的个性化解读,多么有创意,多么有趣味!然而,如果这是学生的解读,我们是否还会以赞赏的眼光看待这一观点呢?相信有很多教师会对此及时进行纠偏,将学生的答案引向与参考答案相一致的“正道”上来。

三、课堂片断与反思

上课时,笔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有的学生提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为什么作者要用“东风”不用“春风”呢?对此,笔者没有给出绝对权威的答案,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学生讨论。于是,有的学生说:我国古代经常用“东风”代指“春风”,如秦观的《满庭芳·晓色云开》“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又有学生补充说:辛弃疾也有《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有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在北半球春天刮的就是东风。

作者描绘的第一处春景是“春草”,写出了他对于春天的真实感受。这里笔者又抛给学生一个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要从“春草”写起?让学生合作讨论,各小组推理得出最佳答案。其中,有的小组说:小草最能体现早春的特点。我们学过的很多古诗也是从“春草”写起的,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色遥看近却无”。笔者不禁感叹学生课外积累的广博和思维的敏捷。

在第2课时,为了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笔者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名家解读,让他们看到不同的名家看待同一篇文章也会有各自不同角度的理解,进一步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

课后静思,如果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没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发言,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无法真正得到提升。当然,除了这些精彩的答案,也有各种不着边际的,甚至“可笑”的答案,但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只需要认真倾听,平等对话,耐心引导,终会迎来花开的一刻。

參考文献:

[1]于文敏,李国祥. 中学语文知识词典[M].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2]潘新和. 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3]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精选:人间情味[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散文阅读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文学作品与数学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细品杨绛的“愧”与“善”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