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21-01-12 06:32陈春燕
大观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声乐教学因材施教

陈春燕

摘 要:歌唱是人们最直接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如今人们在声乐演唱中更趋向于追求艺术,让歌唱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不断进行改革。通过论述声乐教学的几种策略,探讨声乐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美感意识;声乐教学;音乐创作;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日趋强烈,而声乐又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对音乐作品的诠释,更是一个人音乐素养的体现。声乐除了对歌者的嗓音有一定要求外,还对歌者的音乐艺术修养、对歌曲的理解程度、演唱技巧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完美地演绎音乐作品,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美感的认知

这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纷呈的各式故事。正所谓,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多挖掘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每个學生的思维方式、学识水平、自身条件等都有一定差异,因此对美的发现和认识程度也不同,所以同样一首歌曲,每个人演唱出来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也就不尽相同。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能力。一切的艺术表现过程都是创造美感体验的过程,声乐学习也是一样的,所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美的感知、想象、体会和理解能力。这样学生在日常接触到音乐作品时,能准确地运用独特的审美感知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用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表现形式来诠释音乐作品。

其次,歌者要拥有正确的审美观,根据自身特点,正确使用声音。如确定声音的方向性、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运用、共鸣腔体的运用等。正确的审美观要求歌者具有正确的审美分析能力,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如歌者通过敏锐的听觉能迅速准确地抓住歌曲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分析等。美感意识增强了,审美水平也就提高了。

二、要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准确把握歌曲风格和演唱情绪

首先,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演绎音乐作品时的情绪。例如《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是在抗日战争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其中,《黄河船夫曲》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以体现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黄河怨》讲述了一个被日寇蹂躏的妇女在失去丈夫和孩子后,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后投入滚滚黄河中的悲惨遭遇,要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演绎。

其次,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在演唱中更准确地表达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词作者光未然在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在东渡黄河的途中看到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由此创作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者以黄河为背景,表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三、注重学生演唱自信心的培养

无论是成熟稳重的成年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渴望得到肯定,以此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但是很多情况下,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存在某种不足,如乐理知识缺乏、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对歌曲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入等,容易感到自卑,从而失去自信心,不敢张口唱歌,更谈不上声情并茂的演唱。要增强学生的演唱自信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阐述、播放音频和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作品,形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增加音乐作品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音乐课。从小学阶段起,“教师”在学生的眼中大都是严肃、威严的形象,让学生有敬而远之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学生因为喜欢一个教师,所以这个教师所教科目学得更好的现象;反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如若想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科目,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身段,以朋友、挚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但也不能让课堂氛围过于松散,要做到张弛有度,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轻松有趣,同时又秩序井然。

最后,经常开展小型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很多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但苦于没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开展小型的竞赛活动,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制定不同的评判标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从竞赛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在课堂竞赛环节,除了设置个人竞赛,还可以设置多人一组的小组竞赛,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也能提高参与率,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会竞赛带来的成就感,也增强了歌唱的自信心。

四、因材施教建立科学有效的

教学体系和训练方案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基本情况,再根据这些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和练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个性特点等,这并不是短短的接触能够做到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真正用心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有效的资料,从而制定更加完善和有效的训练方案。

其次,理论和实践并重,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需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开始学起,书本上的知识难免枯燥乏味,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有可能会失去对声乐的兴趣,甚至厌恶声乐。教师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在实践中普及基础理论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基础打牢,才能更好地往上盖高楼,所以学习声乐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初学者都要从基础音开始训练,再逐步过渡到简单的基础训练,如此学生逐渐形成一套獨有的训练方法。

五、提高声乐教师的自身能力

首先,声乐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和积累声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对各类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其次,声乐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听觉,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色、音质、音准、节奏、气息、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声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演唱音乐作品。

最后,声乐其实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声乐教师要对音乐、演唱技巧、表演、诗歌、历史、文学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从发声技巧的角度来看,声乐教师还需要掌握物理学知识、生理学知识,并且要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声乐教师知识结构越全面、越完备,才更有机会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

艺术来源于生活,歌曲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艺术,人们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丰富的情感通过歌曲表达出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但要演唱好一首歌曲,声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用心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贺星.声乐教学艺术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2]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国庆,大鸣.声乐教学中情感调动的意义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107-109.

[5]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6]马腊费奥迪PM.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7]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声乐教学因材施教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