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资源有效供给研究

2021-01-13 15:29李盼道李淑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停车场供给政府

□文/ 李盼道 李淑妍

(德州学院法学院 山东·德州)

[提要]伴随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乱停乱放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本文对停车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停车资源的属性,界定停车资源有效供给的含义,探讨城市停车资源有效供给的机制,提出停车资源有效供给的举措。

一、引言

停车资源是供车辆出行停放的基础设施和物质基础,是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静态特性,使其成为与城市动态交通相关的重要探讨对象。对于停车资源的界定,一般认为停车资源是指供车辆临时或长时间停放的场地、场所及相应辅助性设备,包括在道路上施划的临时停车泊位,专门兴建的停车场、停车库、停车楼,各类建筑附近的停车空间以及各类专业性停车场。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和提高了公众出行的机动化欲望,汽车的保有量也随之增长,城市停车资源供不应求,乱停车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健康发展。为解决城市停车资源的供给问题,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实际效果仍然不佳。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等正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机动化水平的提高派生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间接需求,其需求程度在不断扩张。从需求方面来讲,增加城市停车资源供给,会造成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最终造成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质量降低等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深入探讨停车资源的供给,尤其是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停车资源有效供给的机制

我国停车资源种类繁多,产权界定不清晰,许多人把停车资源视为公共资源,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拥有停车资源的权利。根据服务对象可将停车资源分为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根据场地位置可将之分为路内停车资源和路外停车资源。根据管理方式可将之分为免费停车场、限时(免费)停车场、收费停车场和指定停车场。根据经营性质可将之分为社会停车场、临时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库)(包括住宅小区停车场、单位停车场)、配建兼用停车场(包括交通枢纽配建、商务楼配建、宾馆旅社配建、体育场馆配建、文化娱乐场所配建、观光旅游场所配建、其他场所配建)。根据建筑类型可将之分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等。本文将停车资源分为路外停车资源和路内停车资源两类。路内停车资源是指供中小型汽车停放的在道路红线以内的场所,路外停车资源主要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社会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有学者已对停车资源的属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停车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不同类别停车资源的公共性程度有所差异,该分类有利于明确停车资源的供给主体。

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是指某区域内提供的停车泊位数量既能满足区域内所有的停车需求,同时又要避免停车泊位的闲置,使停车泊位能够充分利用。停车资源有效供给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停车资源供给满足区域内的停车需求,即停车资源的供给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二是节约停车资源的供给成本。

路内停车资源由私营部门供给,成本较高,收益较小,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路内停车资源,而由公共部门提供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搭便车的问题,而且使路内停车资源的供给更符合经济效率。公共部门作为路内停车资源供给的主体,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可以有效规避路内停车失控等问题,使路内停车资源得以有序使用。路外停车资源涉及位置较为复杂,包括供社会公众从事各种活动出行时停放机动车的停车资源、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所以及只供特定对象使用的停车资源,该类停车资源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公共部门没有来自外部竞争者的压力,导致路外停车资源供给效率低下,加之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人力资源有限,政府不但不能提供充分的路外停车资源,而且公共部门提供的停车资源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路外停车资源的供给应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私人部门之间进行竞争,或通过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合作的方式实现路外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机制供给路外停车资源,既可以满足公共需求,增进社会福利,又可以实现企业利润;既可以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又可以降低路外停车资源的供给成本,使停车资源的供给更有效率。

三、停车资源有效供给的举措

停车问题事关市容市貌和经济发展。停车问题解决得好,就能够有效地解决静态交通问题,使机动车停放有序,对路面交通流运行速度影响较小,并且能够有效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与繁荣;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加剧交通拥堵,影响交通安全,同时也会降低车辆运行速度,造成交通污染,破坏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影响市民身体健康。解决停车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增加停车供给上,同时也应有效控制停车需求,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停车问题。增加停车供给同时涉及停车规划、建设、投资、管理、政策法规、科技信息等多个方面。停车问题是城市病之一,解决停车问题必须提升到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着眼长远,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谋划和解决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问题。

在上述分类中,路内停车资源担负着短时停车的主要任务,路内停车资源与路外停车资源比较起来,具有自身的优势,具体体现为建设成本低、方便灵活以及周转率高等方面。但路内停车资源也具有相对不足,具体体现为压缩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空间、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加其他道路的通行压力。因此,从长远来看,应尽量减少路内停车位的设置。如果设置路内停车位对道路交通影响不大,可以考虑合理设置一定量的路内停车位,以减轻路外停车压力。在设置路内停车位时,其具体位置应安排在建筑物周边次干道和支路内,避免影响主干道的交通流运行速度,路内停车设置可以是全天候的,也可以是限制时段的。路外停车资源的停车对象不限制身份归属,所有市民一般都可以停放,该类停车资源具有自身独有特点,具体包括停车对象身份不确定、投资成本较高、建设规模相对较大。针对这两类停车资源,应从以下方面发力,促进其有效供给:

(一)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停车资源供给和竞争。竞争是效率的基础,要通过顶层设计制定鼓励竞争的体制机制,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停车资源供给和竞争,降低停车资源的供给成本,提高停车资源的供给效率。如果私人部门虽然参与但缺乏竞争,就会导致帕累托无效。公共部门可以将建设成本高、回报率低、私人部门不愿介入的停车资源纳入自己的提供范围,以提升社会的福利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私人部门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将回报率高、服务水平高、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停车资源通过适当方式转交给私人部门提供或经营,以达到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目的。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划分,使停车资源在政府提供和市场提供之间实现合理分配,以提高社会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车收费价格体系。在我国不少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停车乱收费的现象,乱收费无疑会成为阻碍车主规范停车的因素,因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车价格收费体系对于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道路交通与停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车收费价格体系应从诸多方面入手。一是停车收费价格要综合两种成本,即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之和;二是要根据停车时间长短采用累进收费价格;三是采用计时收费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四是根据地段和时段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价格,中心高于外围,高峰高于低峰、白天高于夜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

(三)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城市停车资源作为准公共物品,在供给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保证供给的有效性,必须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取长补短,使停车资源的供给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形式包括政府与单一企业的合作和政府与多个企业的合作。政府与单一企业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补充,合作形式多样,或合同承包,或特许经营,政府与企业的互动紧密,降低了多企业业务竞争所产生利益冲突和交易成本。政府主导、多个企业共同运营,有利于联合解决停车资源的运营问题和技术问题,激励多主体参与停产资源供给,通过市场竞争有效提高停车技术和经营水平,为停车资源供给系统带来活力。

(四)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解决停车问题。停车问题的解决涉及三个主体,即政府、私人部门和公众。对于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合理分工问题前文已作论述。对于公众,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解决停车问题。首先,应该强化公众对于静态交通的认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静态交通意识,突出静态交通对于动态交通的重要性。同时,要引导公众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减少自驾出行,养成规范有序的停车习惯。其次,要进一步了解公众对于政府各项停车措施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摸排情况,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公众对于解决停车问题的意愿和建议。通过相关调查和访谈,促进政府与公众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推动公众形成关于停车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行为约束机制,实现文明行车、文明停车,真实反映停车资源的实际需求,促进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

(五)加强停车资源的执法管理。加强停车资源的执法管理是解决停车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停车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的停车管理工作,通过对停车资源的严格管理,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严格禁止私自侵占公共停车资源的行为,严格禁止路内非法停车和乱停乱放行为,严格取缔私设停车点和无照经营行为,促进停车资源的有效供给。

(六)建立智能立体式车库。仓储式立体车库停车密度高,可以大大地节约停车资源,每辆车只占用16.8 平方米的平面面积,而立体车库每车位占用空间为36 立方米,所以仓储式立体车库是停车资源供给有效性的一个良好选择,对于停车资源紧张的城市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此外,提供仓储式立体车库可以避免停车资源的浪费;仓储式立体车库存取车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存取车的效率,缩短出入口的等待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潜韬.谈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与管理——以温州市为例[J].公安学刊,2009(06).

[2]张秀媛,董苏华,蔡华民,等.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安筱,李克平,孙剑.上海CBD 共享停车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17).

[4]崔宏海,尹继洁,王顺智.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需分析及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1(26).

[5]陈群,史峰,晏克非.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最佳停车泊位规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

[6]阮金梅.城市停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谢振锋.基于停车供需平衡的城市中心区可持续交通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停车场供给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8·12”后,何以为家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