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边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1-01-13 15:29□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计老区指标体系

□文/ 陈 丽

(1.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百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广西·百色)

[提要]当前,提高脱贫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其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的重要抓手。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遵循全面、科学化原则,结合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的生计特点,从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两个维度构建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分析扶贫资金投入对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更加有效的提高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扶贫资金使用对策提供帮助。

一、引言

多年来,我国通过开展金融、教育、异地搬迁、产业帮扶等多种途径的扶贫工作,2020 年底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滇黔桂边革命老区因地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先天不足,脱贫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其拥有的资本和选择的日常生计方式联系更加紧密。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下实现了“脱贫梦”,但返贫风险依然较大,需要做到未雨绸缪。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被评价事物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可行性、必要性、针对性、稳定性,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后脱贫时代”,扶贫的主要目标已经转变为提高脱贫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对应,在构建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也必须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以脱贫农户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鉴于以上要求,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体现全面、针对、动态、可比、科学和可操作等特点,较大限度地满足脱贫农户后续致富的实际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切实提高脱贫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依据可持续生计理论对反贫困效果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以穷人自身参与反贫困活动的评价方法。可持续生计理论要求在选取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时必须综合反映脱贫农户的收入变化趋势、脱贫地区社会基础设施改善状况、脱贫农户人力资本变化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状况、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等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鉴于此,在构建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既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又要反映“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动态性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化。

3、典型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准确反映出滇黔桂边革命老区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间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滇黔桂边革命老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4、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保持一致,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且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5、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滇黔桂边革命老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不能过于繁琐,又不能过于简化,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

6、综合性原则。“生态—经济—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总之,遵循以上六个原则,在广泛分析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能力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准确找到发展干预的切入点和确定干预活动的主次,进而为逐步消除制约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制定依据。

(三)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对农户生计常见问题,特别是对产生贫困和脱贫后生计不可持续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的一种方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主要是基于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于一体,全面分析脱贫农户面临法律制度、市场、自然因素等风险时,如何利用所拥有的权利和资本,通过多种可行的生计策略提升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真实反映脱贫农户生计策略、生计资本与生计目标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持续生计状况直接影响着脱贫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众所周知,脱贫农户日常生产生活中选择机会的主动权、生计策略选择的灵活性以及对内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家庭的资本状况。鉴于此,结合滇黔桂边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本文在进行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体系构建时,主要选取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这两个维度,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分析农户可持续生计状况,判断脱贫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指标构建。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生计资本既能衡量脱贫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能较为客观地显示脱贫农户的基本生计状况,更是研究扶贫资金投向对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的关键要素。本文在选取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指标时,尽量坚持不脱离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实际水平,突出脱贫农户生计资本特性,力求指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自然资本指标构建。滇黔桂边革命老区生活环境相对脆弱,脱贫户的生存状况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括耕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富足状况。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耕地的使用热情和方式不尽相同。譬如,一些较为富裕的脱贫户因为其对家庭生计途径的选择较为灵活,往往把自家耕地转让给他人耕种,甚至放弃耕种。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脱贫户则表现出对耕地较强的依赖性。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随着土地经营权不断流转,不在地承包农户将会大量出现,但耕种承包地的普通农户依然是数量最多、经营土地面积最大的群体。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在通过耕地面积构建自然资本指标时,为了能够真实反映脱贫农户实际使用的耕地规模,应该选取脱贫户家庭人均实际耕种面积作为评价指标,还要将脱贫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作为衡量该家庭耕地资源贫富的重要参考依据。

(2)人力资本指标构建。调查得知,目前自身劳动力依然是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本的不足依然是脱贫户返贫的主要诱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脱贫农户的劳动力资本的高低的主要反映维度,其中脱贫户家庭成员人数和年龄决定了劳动力的数量,而脱贫农户家庭成员个人的健康水平、劳动技能和受教育程度则决定了劳动力的质量。因此,在构建人力资本指标时,必须兼顾脱贫农户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和脱贫农户家庭成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两个方面,既衡量脱贫户家庭劳动力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也要衡量脱贫农户劳动力学习生产技术和参与外部活动能力的情况。

(3)物质资本指标构建。脱贫户的物质资本包括自有物质资本和公共物质资本两个方面。其中,自有物质资本包括住房、生产性工具(运输工具、灌溉设备等)、家庭日常耐用消费品(电视、冰箱等)等,公共物质资本包括交通、通讯、水利设施等。鉴于此,在构建物质资本指标时,应该从脱贫户的家庭住房情况、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等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全面了解脱贫农户的物质资本现状。在具体操作时,家庭住房情况的评价要综合考虑住房建筑年限、住房类型和住房面积等要素;家庭固定资产情况的评价既要考虑脱贫户现有的固定资产数量,也要考虑农户现有固定资产数量占当前生活水平下应当拥有的基本家庭固定资产数量的比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评价则要着重根据农户对享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从医疗卫生条件、道路交通条件、饮水灌溉条件、儿童受教育条件、市场条件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衡量。

(4)金融资本指标构建。一般来说,脱贫农户所拥有的可以用来购买商品的现金、能够获得的贷款和获得的一定数量的资金援助共同构成了其家庭的金融资本。调查得知,作为脱贫农户金融资本主要来源的现金收入往往是农户通过发展种养业、经营相关副业或外出务工所得,现金收入在脱贫农户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然而,在脱贫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家庭收入的过程中,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现金贷款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大幅度提高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据2016 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2011~2015 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年均增长14.5%,金融机构发放了1,200 亿元贴息贷款。由此可见,金融资本已经并将继续在脱贫户后续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来自于社会、政府、亲朋好友等方面的资金援助也是脱贫农户金融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部分援助一般缺乏计划性、长久性,在脱贫户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方面作用有限。综上所述,在构建脱贫农户金融资本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脱贫农户家庭现金收入、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获得的现金贷款和获得的无偿资金援助等三个指标,才能科学、准确衡量脱贫农户的家庭金融资本状况。

(5)社会资本指标构建。社会资本是农户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是信仰、行为规范、人际网络等类型资产的混合。社会资本是基于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因为脱贫农户社会资本牵扯面广,不容易量化,所以在构建脱贫农户的社会资本指标时,必须主次分明、抓住重点,应当将脱贫农户参与社区组织的状况和脱贫农户获得社会网络的支持情况两个指标作为衡量脱贫农户社会资本的重点。实际操作时,可将脱贫农户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组织的数量作为判断其参与社区组织状况的主要依据,亦可将脱贫农户获得的资金、人力、物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作为判断其获得社会网络支持状况的主要依据。

2、脱贫农户生计策略指标的构建。一系列不同的生计活动组成了完善的生计策略。因为生计策略必须通过生计活动来实现,所以脱贫户家庭生计资本的性质、数量、质量、结构等就决定了该家庭生计策略选择主动性的强弱,生计活动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生计策略选择的多样性。脱贫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受自然环境、传统观念、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无论选择那种生计策略,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实现脱贫户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在构建脱贫农户生计策略指标时,应将脱贫农户收入来源构成情况和脱贫农户生计多样化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家庭养殖业收入、家庭种植业收入、家庭经商收入、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收入等方面综合分析脱贫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也可以通过每个脱贫户家庭所从事的生计活动种类来分析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水平。

三、结语

“后脱贫时代”,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增加脱贫户家庭收入,才能为脱贫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真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家庭收入的提高需要对应的产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又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扶贫必将在新一轮扶贫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构建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有限的扶贫资金使用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刘金新.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8.

[3]张红宇.我国普通农户的未来方向——美国家庭农场考察情况与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2017(09).

[4]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生计老区指标体系
BY THE SEA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