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2021-01-13 22:02吴臻君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背景商业银行客户

◆吴臻君

自从智能手机得以兴起和快速普及以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得到有效提速。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传统商业银行、其他金融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共同竞争的领域,为整个社会的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好有坏,需要商业银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了解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的优劣势,并积极谋求创新求变、转型升级的可行策略,不断在实践中实现良性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凸显资产规模优势。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相比,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较大,雄厚的资本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发展提供了稳固根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能够借助自身雄厚的资本优势,在激烈的行业及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2.发挥客户资源作用。客户资源是金融机构竞争、发展的关键资源。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经营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其中还包含大量体量巨大、运营稳定、发展前景良好的大型企业和机构。在大量优质客户资源的支持下,商业银行即便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与冲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住自身的基本盘,并借助客户的支持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3.凭借风控优势保障发展。金融行业风险多,不少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风控体系不够健全,很容易在竞争、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严重危机,甚至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业的代表机构,在长期经营、发展中形成了完善的风控体系,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着明显的风控优势,能够以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强化风险控制,优化经营管理,从而减轻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各种金融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4.强化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互联网时代是基于数据、信息所构成的时代,相应的数据信息有着重要地位。商业银行作为长期耕耘于金融业的主要机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源,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则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二)消极影响

1.传统业务消减。传统线下业务历来都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便捷性对传统业务造成了不小影响与冲击,更加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能够带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相应的传统业务逐渐消减。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应对传统业务消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必须考量的重要事宜。

2.收入源减少。用户量是商业银行收入的基础。只有在充分保障用户数量的前提下,商业银行的收入源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然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其他金融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由于在政策、组织结构、业务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更下,能够通过P2P、第三方支付、众筹、大数据金融等业务快速吸引大量用户,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用户粘性、用户增长速度等明显下滑。客户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收入源减少的严重问题,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处理,将会伤及银行发展的根本。

3.互联网科技人才欠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在大量高素质、优秀互联网科技人才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有效转型、长远发展。不过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人才培养的重心都在于传统金融人才,互联网科技人才数量少且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还需要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奠定人才基础。

4.非结构化数据匮乏。如前所述,丰富对数据资源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重要资源。不过这些资源主要为结构化资源,而需要依靠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有效处理的非结构数据较少,难以完全满足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一)深化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与互联网企业展开竞争,双方可谓是互有优劣,这意味着双方一味地对抗、竞争只会进一步暴露双方的缺陷,对双方的发展而言都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而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不断深化合作,则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站稳脚跟、稳步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准确认知和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并主动拥抱互联网企业十分有必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下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更新和迭代功能丰富、安全性强、体验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产品,能够为传统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带来可靠驱动力。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主动和互联网企业展开客户资源方面的合作,尤其是中小银行更要如此。虽然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客户粘性以及客户增长速度的下滑都是不争的事实。反观互联网企业,凭借着互联网优势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庞大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客户资源共享,无疑是强强联合的重要体现,双方能够实现交叉销售,相互开拓市场。而且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品牌,则能对银行风控体系、品牌信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网络技术、营销能力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强化二者的综合实力。

(二)落实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是支持商业银行应对全新发展局势的基础和关键。商业银行必须准确意识到自身在互联网科技人才方面的缺失,主动和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做好相应的专业人才招聘工作,一面通过招聘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补齐人才缺口,一面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解决长期的人才需求问题。尤其要培养金融素养和互联网科技素养均足够高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深化互联网与商业银行的紧密结合,从人才层面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银行的建设发展需求。当然,银行还需要全面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而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方位的人员制定相应的综合素养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考核工作,以全面提升所有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要求,切实打造一支能够完全胜任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三)积极开拓新型业务

开拓新型业务对身处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而言可谓是势在必行。银行务必要对自身的优劣势进行准确把握,同时主动拓展业务领域,尽量推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客户需要的优质业务。其中打造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创建信息化银行、构建多层次商户模式等,均是值得银行积极尝试的新型业务。当然,业务的推出始终是为客户而服务的,只有客户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客户才能真正认可银行业务。故而在积极拓展新型业务的同时,银行还需要高度重视客户体验,尽量借助先进技术改善客户体验。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行为、习惯以及基本信息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基于此构建个性化服务,带给客户截然不同的良好体验,让每位客户都能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业务的便捷和价值。

(四)进一步完善风控体系

不可否认,传统商业银行的风控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不过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面临着新的风险。尤其是在银行积极转型、努力创新的过程中,更容易遭遇各种不同的风险。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风控体系,以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统为重点,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制定不同的征信管理制度,并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风险展开分析与研究,逐步在实践中构建起科学有效的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加强风险承担力测评,不断优化和完善,有效强化相应的风险防控能力。

三、结语

综上可知,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创新转型的抉择。商业银行只有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进行准确把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自身优势进行延伸拓展,基于自身恶劣进行合理处理,主动和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积极创新,努力转型,全面升级,有效强化自身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自身的长远、持续发展奠定根基。

猜你喜欢
背景商业银行客户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为客户节省时间
黑洞背景知识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