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词汇的语义框架层级构建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13 00:41耿丽君
现代语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耿丽君

摘  要:在“中文+”汉语多元化教学背景下,中医汉语被归属于“专门用途汉语”,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于培养留学生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和中医药临床实践场景的汉语能力。其中,中医汉语的词汇研究、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与通用汉语相比,中医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更为突出。以《中医大辞典》和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为基础,结合中医语言的实际使用场景和词汇句法分析,重点构建中医汉语词汇的语义层级系统和框架,以提高留学生中医汉语词汇学习效率;同时,对中医专业留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医汉语;语义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我们在理解或学习某一个新词时,一般会自动把语义和场景联系起来。基于这一语言认知规律,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认为,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一定的、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激活性情境,通过对词语情境的背景动因进行描述,可以帮助理解词语的意义,并把词义、句义和文本意义用“框架(frame)”表示,词义学习就是在该词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实现的。自框架语义学这一理论引入中国后,学界已经尝试在身体域、交易域、移动域、动词、过程范畴等限定域中建构汉语语义框架,并提出指导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具体策略,如李松蔓[1](P26-29)、朱京津[2](P88-95)等学者的相关研究。它的另一主要应用领域是翻译研究,一般进行框架元素对比或框架调整和创新,建立对应的认知框架,从而指导翻译实践,如颜蓉[3](P44-48)等学者的相关研究。

近些年来,专门用途汉语(Chinese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CSP”)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如中医汉语、军事汉语、金融汉语、学术汉语

等[4](P148-151),也有专门针对职业发展的短期项目教学研究[5](P110-117)。学者们开始尝试建立不同专业和用途汉语的语义框架网络(Chinese FrameNet)。目前为止,整个英语框架网络共标注了十三个语义框架域,其中就包括医疗卫生(health care)。隨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医药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中医专业学习之前,留学生首先要学习中医汉语,而对应的专业前汉语预备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词汇学习。中医理论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表达,中医药术语中也存在一些解释困难的词汇或词义内涵有差异的词汇。如中医的心、肝、肺、肾,和西医学所指的脏器文字相同、内涵却相差甚远;有些词义在西医学上也没有对应的相关概念,如“气、血”等。

一、中医汉语词汇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研究

在中国医学语境下,中医汉语属于医学汉语的下位概念,虽然关于它的具体内涵,学界尚未有明确定义,但应涵盖医学汉语的基本内容,包括各种疾病、治疗疾病所用器械和药物、诊治疾病各环节的名称、基础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保护健康的各种形式与方法的行业词汇、临床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语言活动和现象等。

除此之外,中医汉语词汇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系统性。在中医汉语的形成过程中,古代医者依靠业已成型的概念化知识体系,对新事物新领域进行认知并命名,这就使得中医知识得以传承并形成系统化学科。中医理论体系通过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中医所特有的“意象”词语,如“藏象”“证象”“脉象”等。第二,互动性。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中医词汇吸收、借鉴了大量通用语言,从而发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行业用语。第三,层次性。中医汉语词汇包括一般词汇、中医半专业词汇和中医专业词汇。词汇的专业性等级分明,有一些专业词汇因抽象层次较高而无直接实例,造成了词汇编排或汉语教学上的困难。第四,文化性。中医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仅涉及医学方面,还涉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因此,某些中医词汇和生活词汇、社科词汇会经常发生交汇互生。与日常生活词汇产生交集后,有些中医词语有可能会被误读甚至误解,其中尤以“鬼”“神”为甚[6]。有些词语涵义特殊,即使知道字面意思,也无法准确推断其中所包含的特别意义,这也是由中医词汇的文化性造成的。此外,汉语词汇本身的多义性在中医汉语中同样有所体现,在建构中医词汇语义框架时,也需要考虑在内。

在充分认识中医词汇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中医学域词汇框架。其中,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建立的“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TCMKB,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将语义网络技术引入中医领域,以“概念”为核心,将中医药术语系统归纳为128个语义类型,建设了语义框架和基本词库两个部分,分别对应语义框架和框架元素之关系[7](P72-75)。

不过,该框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语义框架和框架元素不够全面,缺乏“中西医结合”语义框架式;有些词义相同但分属于不同语义框架的词汇没有被凸显出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某些中医词汇的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更新,这在该框架中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中医词汇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如词汇特征研究[8]、翻译对比研究[9]、词汇史训诂研究[10]等。就研究现状总体而言,仍存在一定的缺憾:研究数量不足,缺乏理论指导和系统性;中医词汇特征、构词方式、词义考证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汉语词汇大纲尚未制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建立更为全面和适用于教学的中医汉语词汇框架,其中的语料主要参考了《中医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11]。《大辞典》是目前国内收录中医词汇最为全面的工具书之一,可以与服务平台中的中医词汇形成互补性,使得词语筛选更具有典型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中医汉语词汇语义层级和框架

建立中医范畴的词汇框架,首先需要归纳框架域的不同类型和联系,并在框架域内重点分析语义差别和凸出焦点,对域内词汇进行统一解读,以建构一个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中医汉语词汇框架。本文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基础,以《大辞典》和服务平台为参考,从中提取700多个重点义项,并结合中医药学语言的实际使用场景和词汇句法分析,归纳出中医汉语学域的塔形结构和22个语义框架式,以此探究医学汉语的框架元素和词汇聚合的规律。

(一)中医汉语学域语义框架结构

彭湃指出,语义框架的结构是塔型结构,自上而下的词元和框架元素能够不断详细地描绘语义场景;自下而上的关联,则是能够激起相同语义场景的词元和框架元素归纳到一起的过程[12](P92-99)。根据这一观点,我们构建了中医学域语义框架塔型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见下页):

(二)中医汉语词汇框架式

框架语义学认为,框架式是框架语义分析的基础,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特征,能够体现语义框架的结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语义框架单位[13](P10-20)。框架式的描写一般包含定义、元素和词元这三个框架。其中,元素可以分为核心元素和非核心元素,其划分标准主

要是依据于场景表达的重要程度(核心度)。作为语义结构单位,词元可以激活一个相应的框架。比如,“治愈”可以激活一个完整的表示康复状态的语义框架,但“治疗”却只能是激活表示进行状态的康复过程框架。根据塔型结构,中医学域在实体分域和事件分域的基础上,可以细分为22个框架式,它们分别是:中医人体基础、食品药物、人造设备、中医文献、中医机构、中医药学科、地理名称、中医学说、中医药相关学科、生理现象和过程、中医病因病机疾病、中医性能与功能、自然现象与过程、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预防、中医养生康复、中医管理、中药研究、中医研究、中医教育和制药工艺。限于文章篇幅,下面就以中医人体基础等12个框架式为例,分析每一框架式的定义、元素和词元。具体如表1~表12所示:

这里主要是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了中医学域语义框架塔型结构中的12个框架式,对其定义、核心元素和词元内容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语义框架塔内各层级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具有相同的“关系义”或场景。比如,“中医诊断”和“中医治疗”框架式内的所有词元都属于中医活动,具有“活动”关系义,都发生在“活动”这一场景中。因此,对每一个框架式内词元的理解,可以同时完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全面理解。

三、中醫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和设计

由于中医汉语词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学界对这一问题也十分关注。吕兆格以认知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去认知隐藏在习惯背后的一些搭配规律,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14](P73-75)。翟乃刚以中医汉语的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词汇选择、编排与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15](P41-50)。张林等针对留学生《方剂学》教学中所出现的语言障碍和思维方式差异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留学生的形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象教学法和强化教学法[16](P915-916)。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各框架式词汇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就此而言,框架语义学的实际应用能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具有条理性、逻辑性。通过语义框架的归纳与统一,不仅能够使一些复杂零乱的医学概念更加系统,也能够使储量巨大的医学汉语词汇更加清晰。从汉语词汇教学角度来看,留学生在学习中医汉语词汇时,在某一场景或框架内、在某一框架式概念下,可以尽量扩展相关词汇,从而达到穷尽化的学习效果。同时,中医汉语词汇语义框架层级系统,也可以为医学汉语场景设计、话题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教材编写提供有效的支撑。总之,中医词汇语义框架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处理中医药领域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是构建中医药术语系统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在框架语义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医词汇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策略和设计:

1.课前预习。作为专门用途语言,中医汉语词汇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均比较突出,留学生在学习之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首先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词单位教学和句单位教学相结合。词单位教学就是对词汇单教单练,其作用是在于解决生词的音、形、义问题;句单位教学是指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结合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进行操练,着重解决生词的运用问题。在中医汉语词汇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两种教学方式,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设计语句或对话练习,以加深对所学词语的理解。

3.在特定框架式内开展词义解释。在中医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某一语义框架为基础,设计形象生动的医学汉语场景,以此来解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时,启迪学生产生联想,使学生对一些复杂多义的语言概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能系统地梳理出各词语之间的意义联系。

4.帮助学生利用同一框架式中的旧词来解释新词。这不仅对新词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还能使学生复习旧词、了解语义项的固定搭配,进一步理解新旧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相同用法扩展到同类词语中去。

5.引导学生撰写诊断病历和药方。每次写作练习,可以选择一个或数个特定框架式,主要是运用这些框架域内的词汇进行练习。词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数量,还要考虑词语的运用范围。该范围的确定需要参照语体、情境、使用频率、熟悉程序、难易程度等标准。

6.课后设置专业性交际任务,模拟医疗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际应用中医临床词汇,完成望闻问切、方药配伍、针灸推拿、辨证论治等临床用语交际任务。

综上所述,本文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医大辞典》和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为参考,从中提取700多个重点义项,并结合中医药学语言的实际使用场景和词汇句法分析,归纳出中医汉语学域的塔形结构和22个语义框架式,还对其中的12个语义框架式的定义、元素和词元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此来探究医学汉语的框架元素和词汇聚合的规律,建立合理的中医词汇语义框架。可以说,本文的研究可以将数量庞大的专业词汇通过核心词语串联起来,能够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展开课程设计和汉语词汇教学,为学术汉语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对留学生中医汉语词汇学习也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大大提高留学生中医词汇的学习效率,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的文化传播。

參考文献:

[1]李松蔓.汉语交际域动词的认知语义框架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

[2]朱京津.过程范畴框架下“V下来”语义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20,(5).

[3]颜蓉.基于认知框架理论的谚语英译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1,(2).

[4]周延松.“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汉字文化,2021,(13).

[5]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3).

[6]吕彦.中医语言中的“鬼”“神”[N].语言文字周报, 2020-01-23.

[7]贾李蓉,于彤,李海燕,等.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框架概述[A].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 2014.

[8]周延松.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中的专业词汇问题——基于中医汉语的视角[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0).

[9]刘芳华.中医词汇的英文翻译研究——以《中医汉语综合教程》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10]宁静.中医古籍涉医性状词研究运用的训诂方法[J].吉林中医药,2018,(12).

[1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2]彭湃.医学汉语词汇语义框架层级系统构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13]马洪海.汉语框架语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4]吕兆格.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药”的量词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2).

[15]翟乃刚.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张林,吴晓丹,刘迪谦,等.留学生《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0).

A Hierarch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exical Semantic Framework

Geng Li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Diversified Teach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belongs to Chinese for Special Purposes, whos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the Chinese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TCM and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them, the lexic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TCM Chinese are the basis and key to achieve this goal. Compared with general Chinese, the Chinese vocabulary of TCM is more systematic and professional. Based on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大辞典》)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CM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 hierarchy system and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CM Chinese vocabulary learning by combines the actual usage scenarios and vocabulary and syntax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problems for vocabulary learning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analyzed to put forward targeted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emantic framework;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