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1-13 00:53贾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高血压脑出血

贾伟

【摘要】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分析。 方法  本文主要从所在医院随机选取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医院进行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抽取的患者数量一共为60例,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全面采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们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預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具体的研究可以发现:CT融合神经导航治疗HICH术前GCS评分与术后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术后2周、1月与2月的GOS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大脑皮质及小脑出血术后2周、1月与2月的GOS评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并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表明该方法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CT影像;神经导航;精准定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价值

引言

一般来说,在神经外科有着非常常见的急重病症就是高血压脑出血(HICH),容易发生在基底节区,而且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只有及早发现、及早清楚才能减少患者的继发性脑损伤,并改善预后。在现阶段,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法还是手术,但在手术中往往会出现发生的位置比较深,手术带来的创伤比较大,而且会发生许多其他并发症。而将神经导航技术应用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实时地向医生进行手术过程的反馈,让手术实现“微创化”。因此,笔者在本文对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分析。具体研究如下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从所在医院的神经外科随机选取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到医院进行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抽取的患者数量一共为60例,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全面采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们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有32名患者的性别为男,28名患者的性别为女,年龄分布在61—73岁,平均的年龄为(66.8±3.7)岁。抽取的这些患者与入组标准互相贴合,而且也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是:均有明显的高血压病史,排除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凝血功能障碍。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诊入院进行头颅薄层CT平扫,层厚0.5 mm,自颅底到颅顶,将CT数据导入美国美敦力公司神经导航系统的导航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患者平卧麻醉后将神经导航头架固定于患者头部,启动导航工作站,设计手术通路,开颅时通过神经导航系统调出CT骨窗图像,利用脑沟等自然间隙进行置管引流,以避开功能区和重要的血管。利用导航棒、吸引器、适配器进行精准立体定位,确定出血范围。将螺旋针导入血肿中心部位,然后一边旋转螺旋针一边通过手控吸引碎化血肿,当无血液吸出后退出螺旋针,根据血肿中心部位距离颅内深度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切口外另切小孔引流,分层缝合头皮。最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评估。

二、结果

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

三、讨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HICH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传统的开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并发症较多。随着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将患者的术前影像数据通过计算机与患者相联系,通过精准定位设计手术路径,操作者还可以通过监视屏实时观察术中情况,实现手术微创化。传统的开颅手术方法风险较大,尤其是对于出血部位较深者,其手术空间小、邻近骨质干扰等因素,术中易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虽然传统的立体定向抽吸术亦能实现精准定位,但该方法的治疗时间较长,且血肿清除速度较慢,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传统的立体定向抽吸术需在脑内注射溶栓药,大大增加颅内感染和再出血的发生几率。CT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向技术以最短的路径到达出血部位,对脑组织的牵拉最小,且不需要进行头架固定,减少了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CT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向技术实现病灶部位的可视化,血肿定位准确,操作简单且能随时调节,有利于血肿的排除。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并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表明该方法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樊宇耕,寇欣.CT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07):428-429.

[2]龚良,钱忠心,刘卫东,赵鸿,赵明珠.神经导航精准定位微创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05):36-39.

[3]吴德权,邵君飞,戴敏超.神经导航下精准置管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7,43(10):738-739.

[4]褚志慧,古兆森,狄宁宁.CT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122-123.

[5]徐秀娟.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与CT影像诊断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8):104.

[6]王明,胡孝锋,李聘,李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与CT影像诊断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04):537-541.

[7]何流,陈萌,王诗雅,周德江,许晴晴.基于CT检查高血压脑出血连续出血现象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74.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高血压脑出血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