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种植业中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发展研究

2021-01-14 07:03岳明珠刘元元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术型西北地区种植业

岳明珠,刘元元,2

(1.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34;2.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天津300401)

2020年的种植业工作要点中表明要继续巩固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态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新技术作为支撑来带动农村的发展。新技术能够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其优势,对于人才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技术型人力资本在农业中的存量并不乐观,间接阻碍了了农业的发展。对这一现象,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李济良认为农村人力资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农村缺乏实用型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组织。以及农村科技人才不足,致使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在农村推广[1]。张燕娥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相对匮乏[2]。李宁认为人才强农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而在农村地区,农业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对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不够[3]。由于农业中技术型人力资本的缺乏,导致农业的发展速度低,可见,技术型人力资本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运用技术型人力资本来推动种植业的发展是当前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同时也是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因素。因此,要提高技术型人才在农业中的地位,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的制定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模式来发展种植业。本文针对西北地区人力资本发展进行研究,重点以陕西、甘肃两省为例,分析技术型人力资本运作模式对于种植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发展对策。因此,合理运用技术型人力资本有助于种植业的发展更加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可以提高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顺应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导向。

1 西北地区种植业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作用及现状

所谓技术型人力资本是指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和训练,致使这些人才具备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且具有创造性能力。现代种植业的发展,不再依靠传统的形式,而是向技术型、专业性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由于政策导向以及种植业的生产经验,人们打破了传统的种植业生产方式,加大了对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种植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作用

1.1.1 节约了劳动力规模

由于传统的种植业都是一家一户,以家庭为单位的较多。每户的农民都是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来进行生产劳作,这样的种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不高,对于劳动力的损耗较大。而经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在生产劳作时,会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合理的安排种植方式,在每一环节,利用合理的计算与推理,可以节约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其他工作,这样不仅使种植更加合理化,而且也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1.1.2 运用了知识和技能

拥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大多数都是经过教育与培训的,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能快速的应对并解决。同时,他们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也更灵敏,能够抓住机会,促进种植业的发展[4]。

1.1.3 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传统的种植业来说,劳作者在劳作过程中,沿用了过时的劳作方式,并没有将管理的思想融入其中。而经过农业培训的农户,把管理的思想置于种植业之中,尤其在农业合作社模式中,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对于现代种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1.1.4 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技术型人力资本在培养初期会投入较多的培训和教育资源,以获得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后这些人才的工作效率要远远大于普通的人力资本,获得的收益也会增加,会吸引更多的人们参加培训,接受教育来提高自身的价值,进而提高了种植业整体的劳动者素质。

1.2 西北地区种植业技术型人力资本整体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技术型人力资本不同于普通的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不仅自身拥有价值并且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前期的投入多少。因此,在培训与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要大于普通的人力资本。本文选取河北省和山东省以及西部甘肃省和陕西省教育经费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在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上,西部地区明显不占优势。从2010年到2017年,尽管每年各省的教育经费都有所增加,但是西部地区始终较低,2017年甘肃和陕西的教育经费为7087547 万元和10545862 万元,而河北和山东的教育经费为15938479万元和23946021万元。

再者,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的受教育情况与东部地区相比,两地区的差距显著,由表1可知,西部地区远低于东部地区,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受教育程度抽样调查中,甘肃中职以上的受教育者仅占13%,而陕西中职以上的受教育者也仅占18%,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仅接受了义务教育,直接反应出陕西、甘肃两省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型人力资本规模小。

总之,不管在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上,还是在受教育程度上,西部地区存在差距较大。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较低,致使西部地区受高等教育程度所占比例要远低于东部地区。对于西北地区而言,贫困人口多,大多数家庭受教育程度低,大多以初中程度为主,直接导致了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存量弱;由教育落后引起的思想落后,导致政府的政策落实效率较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促进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发展,但由于有些农户的思想观念较封闭,习惯于传统种植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相关政策的指导,导致对于技术型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要想完全适应于新的方式来进行种植业的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经济落后引起的人才流失,很多技术型人才愿意从事高薪工作,一些经过培训的专家以及拥有高学历的农业技术人才,由于西北地区工作环境不佳,薪资水平相对较低,难以留住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导致技术型人才跳槽严重[5,6]。很多人都前往东、中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导致西北地区人力资本的规模在逐渐变小。

表1 22001188年我国东西部地区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

2 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构建模式及效果

在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中,可以发现陕西、甘肃两省所拥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多于其他三省,人力资本的存量相对较大,利用技术型人力资本来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效果更明显。因此,本文主要以陕西、甘肃两省为例,来分析技术型人力资本对于种植业的影响。

在陕西和甘肃主要的农业行业中,从事农作物种植业的人员数量最多,而且西北地区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能提高种植业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的一个研究难题。种植业的产量增速慢,主要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因此,构建技术型人力资本,并依托技术型人力资本来促进传统种植业转型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中央的“一号文件”,并结合陕西、甘肃两省的实际情况可以构建以下两种技术型人力资本。陕西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甘肃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这两种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模式来提高种植业的发展。

2.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它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要高于普通农户,同时,市场化和集约化水平也更强。本文以陕西安康的油菜花为例进行阐述。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种,首先以安康的油菜花为例。模式如图1所示,安康的油菜花种植采用的技术型人力资本模式是:政府机构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为平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利用已培育的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补贴,将其作为技术型人力资本培养点,为农户种植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带动油菜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富硒油菜示范基地,来开展富硒油菜的筛选,菜薑,油饼含硒量检测等工作[7],并积极地研究富硒油菜的作用,从而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研究中心通过引进新的技术与设备,研发新的、高品质的种子,从根本上提高油菜花的质量。研究中心培育农业技术专家,主要有油菜栽培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等。他们为农民讲解种植油菜花的知识经验并提供技术指导,从播种前的准备,防虫,防病到最后的丰收,与此同时还培育了油菜花的种植大户,将这些人穿插在农民之间,可以为农民及时有效的提供帮助。由这一案例可以发现,利用新的模式,在各个主体之间搭建平台,各平台之间相互交流,使得种植业的播种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利用技术型人力资本,不仅使种植业的种植方式更加科学化,也使得农户的收入得到提升。

2.2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017 年 1 月 29 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并提出发展目标。同年,甘肃省静宁县制定了《静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培训任务和目标,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由于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状况使得种植苹果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利用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优势,带动农户改变种植的方式,从而提高苹果种植的产量,成为静宁县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

图1 陕西安康油菜花种植技术型人力资本模式图

图2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种植技术型人力资本模式图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种植技术型人力资本模式如图2所示,职教中心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同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最佳方案。通过“校园+果园”计划,使得农民种植果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更强。同时,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自己的产品品质,保障了产品的供需,不仅满足了农户的需要,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大多数农民在农广校里进行培训,农广校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和专业人员。他们利用自己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和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帮助果农们解决问题,排忧解难,并带领果农发展了果品种植业,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合作社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苹果生产示范区,吸引了省内外专家和果农的交流与考察,使得静宁的苹果闻名遐迩。有关资料表明,在2018年,静宁县的苹果总产量大约为76万吨,总产值为35.5亿元,农民的人均收益达到5500 元,使得全县15.4 万人依靠果品产业实现了脱贫。由这一案例可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使种植业由粗放发展模式逐渐变得标准化。随着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引入,静宁县培育了大量的农业人才,不仅使得果树种植业的产量与质量上升,还促进静宁县实现了脱贫。

2.3 技术型人力资本对种植业的贡献分析

对于陕西,甘肃两省来说,提高种植业的技术型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其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通过上文可知,两省对于提高技术型人力资本,采取了以下措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两个措施对于种植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2.3.1 增加了种植业的产量

通过利用这些人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种植业生产方式。在种植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了以往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的农作物,使得现代种植业的产品有保障,产量有提高。

2.3.2 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

农业人员通过学习,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打破了以往种植业的产品营销方式。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和其他的相关平台,将种植业的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产业链。农户利用龙头企业更清晰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作为供应商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市场中的需求商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形成供需关系,运用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种植业的生产规模,还使得农业的产业化规模扩大[8]。

3 西北地区种植业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发展建议

3.1 制定发展技术型种植业的鼓励政策

3.1.1 增强技术型种植业的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型种植业对于农业来说至关重要。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强,对于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通过增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可以为种植业提供更优良的作物品种,同时,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可以促进种植业的发展。

3.1.2 提高技术型种植业的宣传力度

种植业的产量上不去,主要还是技术问题。向农户宣传技术型种植业的优势,使农户接受这种新的种植业方式。通过建立实验田,让农户参与进来,使农户在实践中体会技术型种植业的好处,排除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抵触心理。同时,各乡镇定期举行技术型种植业的宣讲,解决农户心中的疑虑。

3.2 加大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

3.2.1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

西北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大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不愿回乡工作,选择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导致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本越来越少。当地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工作,尤其是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政府应该重点关注。政府还可以与当地的农业学校进行联合,鼓励毕业生毕业后留在本地,服务家乡。

3.2.2 增加技术型人才培训,培育农业复合型人才

在社会中多开展一些机构来专门培训技术型人才,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政府和农业学校联合,开设有关农业技术的相关课程,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毕业后服务农业打好基础;运用互联网模式,相关部门组织农业专家与技术人员,利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定期为农户讲解农业知识,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

3.3 鼓励技术型人才向企业家发展

对于西北地区的种植业而言,一部分农业技术型人才经过适当的管理经营培训,有技术的同时又有表现出较好的管理潜质,政府应该促使这些技术型人才向企业家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还有助于种植业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企业家是生产的协调指挥者,当农业技术型人才变成企业家时,他们通过收集市场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促使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家也是洞察市场获利机会的“中间商”,对于种植业来说,市场价格的高低对农户的经济收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们能够敏锐的发现市场中的“高价”,从而提高了种植业产品的价格,为农户的经济收入带来了盈利,促进了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型西北地区种植业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种植业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