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曾经少了10天

2021-01-14 10:41纪中展
环球人物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利公历纪年

纪中展

6世纪,有人提出用耶稣出生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带小朋友们到北京天文馆研学时,老纪总会讲1582年10月的故事。并不是这一年有什么大事发生,只不过,如果把手机日历调到1582年10月,会发现这个月只有21天,没有5—14日,从4日直接跳到了15日。

怎么回事?其实,这桩历法的“公案”也涉及天文学的范畴。古时候,人类曾遭遇洪水泛滥,又有耕种的需要,就得观察星象位置,这才有了天文学。从斗转星移到四季变化,年月日天的长度都和天象分不开,也就有了最初的历法雏形。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历法的管理并没有很严谨,在古罗马经常随意增加或减少月份的天数,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说:“罗马人总打胜仗,可他们没法确定是哪一天打的。”

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统治者盖厄斯·儒略·凯撒决定修改历法,确定了更精准的历法,被称为“ 儒略历”,每4年增加1个闰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一年分为12个月,31天的大月有6个,30天的小月有6个,全年366日,于是2月减掉1天,为29天。

什么是闰日?我们都知道,四季变化的周期被称作回归年,准确长度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多出来的5个多小时积累4年,差不多就是一天。为了方便,古人发明了闰年,每4年增加1天,也就是闰日,把多出来的5个多小时消化掉,确保以年作为计量单位的准确性。

后来又有统治者调整了历法,把大小月重新设置,1、3、5、7、8、10、12月这7个月为大月,2、4、6、9、11月这5个月为小月,经过这两次调整,罗马历法终于稳定了一段时间。

虽然儒略历基本符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但还有误差,每年相差将近11分14秒,130年后累积了长达1天的误差,生产、宗教活动都遇到了问题。到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位时,误差已积攒到了10天!格里高利十三世下决心解决这个误差,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改革,颁布了新历法,把儒略历中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直接设定为格里历这个世界曾经少了10 天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

就这样,世界少了10天。这个历法被俗称为“格里历”,它要求,公元年数是100和400的公倍数才能增加闰日。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四年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公历规则。格里历精确度很高,在之后的几百年逐渐为全世界接受,一直运行到今天。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当时还处在沙皇时期的俄罗斯信奉东正教,且不愿接受教皇颁布的格里历,仍沿用儒略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被记为1917年10月25日,实际上是公历的11月7日——这也是如今人们更熟悉的十月革命发生日期。

最后,让我们回到一开始:公元纪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在读历史时,我们常看到书上写“公元前××年”,实际上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法不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在过去,各国有自己的纪年法则,到6世纪,基督教修道士狄安尼西提出用耶稣出生作为纪年的开始,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这个纪年方法逐渐推广开来。

其实,公元纪年法也折射了人类对基础科学的发展、创新与应用。比如中国现在使用公历,也是格里历,于1912年正式启用,取代了过去长期使用的历法,也就是农历。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为何放弃农历使用公历呢?还是因为方便和通用。比如,依照“闰”的规则,公历闰年加1天,而农历要加一个月,不太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

猜你喜欢
高利公历纪年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
阅读理解专练
霜降
寒露
“年”的别称
对时间的再认识
新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