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保持措施初探

2021-01-14 19:08张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城口县治理措施生态环境

张琪

摘要:農村土地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资源,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农村导致农村水土流失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希望通过初步探索,能对遏制流失现象、提高水土保持率,促进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农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城口县

1.绪论

城口县位于四川盆地的大巴山南麓,重庆最北端。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口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57.9km²,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40%。土壤年侵蚀总量948.86万t,侵蚀模数5488.94t/km².a,是重庆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党政机关把水土保持始终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带动全县狠抓坡改梯建设、实施水保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力度,全县水土保持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水土流失主要原因

2.1自然因素

城口县地处大巴南麓,属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南缘部分,由一系列西北至东西走向的雁列式褶皱和冲断层组成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相对高差大,表土物种稳定性差。又因城口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气候,地处大巴山暴雨区,雨季暴雨天气易发多发,加之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城口县地表属长江水系,境内河流(沟系)较多。降雨量大、暴雨多、侵蚀基准高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2人为因素

2.2.1农业生产

因城口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殊地形,水田及梯坪地占耕地面积的12%,坡耕地占88%其中25°以上极陡坡占耕地面积的56%。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广种薄收现象尤为突出致使耕地大面积出现岩石裸露,丧失再生产能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2.2滥砍滥伐

由于基本建设、民房建设所需木材滥,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虽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但因其植被生长周期较长,根系生长较为缓慢,致使短期内抓土护坡能力成效不明显。

2.2.3工矿产业

城口县境内锰、钡、煤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大量矿产开采导致地表破坏严重,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又因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加之缺少围挡设施,在强降雨过程中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并衍生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主要措施

3.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特殊时段进行宣传,通过发放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影片等形式,增强广大群众自觉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关注、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以会代训,以训促学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对辖区乡镇主管单位、大型建设企业等法人主体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强化责任意识,让其自觉依法履行法规义务;三是健全法规制度。各行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科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方案抓好落实。同时强化“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力度,规范管理水土保持治理建设工程。

3.2综合施策,集中治理

一是科学规划工程措施,按照地形地貌特征,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建设水窖、鱼鳞坑等储水设施,为植被存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坡度大,保水、保土能力极差区域,科学规划坡改梯建设项目,最大限度降低高差;二是严格落实植物措施,主要以抗旱保水植物为主,科植,提高植物存活率,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区域,开展封山育林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三是辅助实施临时措施。为减少治理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应强化辅助措施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排水沟、围挡等临时措施来应对强对流天气等情况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才能根治水土流失。

3.3退耕、封育、禁牧等措施相结合

对山区连片面积大,人口密度较小、降雨适中的地区,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定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等措施,促进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有序恢复植被覆盖,扼制水土流失速度。一是利用现行的国家政策,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禁止开荒种地等举措;严格限制对于坡度大、亩产低的坡耕地用于农业耕作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利用脱贫攻坚对农业产业支持的有利时机,对连片山区进行整体规划,做到种植业、发展经济林果业与畜牧养殖业有机结合,促使农民脱贫致富。加大农业林业执法力度,对掠夺式发展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3.4强化监督管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力度,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还有待增强,对水土保持的认识不足、对基本国策及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水土保持工作离预期还存在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强水保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相关法律的执行和处罚追责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同时加大对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渎职、贪腐行为加大侦查、处置力度,处理一批失职渎职相关人员,以儆效尤。提高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法人主体的水土保持意识,在开发建设前,对区域进行总体评估规划,将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的影响纳入其中,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水土保持补偿制度,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5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要将生态保护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土壤侵蚀减小到最低程度作为整治的重点,同时建立流域允许产沙量的考核指标。在治理过程中也要兼顾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区域和治理措施,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在保护中发展。

3.6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一是建设专业的水保人才队伍。重点加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中青年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强化学术交流,加强学术的沟通融合;实施有利于水保人才成长的专项计划;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观测等设备和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二是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经费的投入。全县要在增加水保治理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大对水保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以支持治理科研推广工作的开展。

4.结语

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和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平衡生产与发展,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助推城口县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

[2]陈艳丽.论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4

猜你喜欢
城口县治理措施生态环境
城口县荞麦生产现状及绿色生产技术
新闻就在基层群众中
对城口县旅游发展情况的几点研究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