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对策分析

2021-01-15 19:41周蜜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容能力

周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大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需主动扩充新闻报道内容、传播范围、新闻报道职责。以广阔的视野、创新的意识、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不断提升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在中央级新闻媒体的正确引导下,能主动加入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先进思想和思潮传播的队伍中。地方媒体需成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地位的助推器,利用有效方式构建国际传播能力。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要从传统的宣传型话语升级为导向型的话语方式,引导国际大众对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进行正确和客观的解读。

一、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主要优势

(一)地方媒体立场表达更加直接

相较于中央级别的国家媒体,地方媒体在立场表达上更直接,只要遵从新闻事实、不违背行业规则,就可直接地面向大众进行即时性评论。新闻传播内容的设计,决定了立场和观点的选择。地方媒体更多围绕区域内的社会问题、文化现象等,采集、编辑、制作、传播新闻内容,较少在国际政治维度发表新闻内容,大大降低政治敏感度。地方媒体可利用当地有趣的文化活动,加强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二)民生和社会报道更具有针对性

地方媒体采编新闻的范畴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是对本地的国计民生和优惠政策等进行新闻报道。大多数从业人员是本土民众,对地方上的党建事务、文化内容、群众生活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报道民生、文化、社会现象类新闻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方媒体应发挥好地缘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

(三)内容生产和传播体制较为灵活

地方媒体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易于突破体制性障碍,以及程式化报道的框架。内容生产与传播体制更为灵活,可根据文化和政策宣传的不同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报道内容和传播方式。报道主题的选择、立场表达、流程审批等方面,地方媒体都更加具有灵活性,可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和作用。

二、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运营能力

媒体公信力,是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基石和必要条件。若主流媒体缺乏公信力,将会失去大众的信任、认可与关注。地方媒体需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能肩负起新闻传播的国际责任。依托专业化、健康化的运作手段,建设具有公信力的地方媒体平台。新闻传播内容,既要具备阅读性、探讨性、传播性,还需鲜明的体现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正确引导性。

(二)国际影响力

新闻传播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地方媒体构建国际传播能力的基本要求。作为主流的公共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需能主动融入国际传播系统中。不要局限在地方民众的新闻服务上,需站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和情感等层面的需求上,编辑和制作新闻内容,且采取电视和网络矩阵式的传播形式,面向国际大众传播新闻内容。只有加强新闻信息的国际影响力,才能推动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基础规模

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需有意识地扩大媒体的基础规模。既要注重丰富传播形式和内容,还需有效扩展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渠道。地方媒体需秉承开放和创新的理念,做好中央级新闻媒体的“辅助”,能够联合其他新闻单位构筑地方媒体系统和发展机制。通过不断扩大基础规模,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奠定扎实基础。

(四)产业集中度

传媒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应从既往的单一形式向集成模式发展,打通电视、网络和市场三个主要传播渠道的壁垒。以电视传播为主,以网络和市场传播为辅,编辑和制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内容。产业集中的程度,决定地方媒体国家传播能力的构建的质量。必须做好传统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融合和联动,全面提升地方新闻的覆盖面积和新闻渗透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对策

(一)加深友媒合作,扩大地方媒体的基础规模

地方主流媒体需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具有潜在势能和前沿性的新媒体进行合作。秉承互惠互利、和谐共存、创新共赢的原则,加强区域内新型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以此进一步扩大地方媒体的基础规模。而国际传播能力的构建,既要做好顶层设计,还需掌握核心的底层逻辑。即供给传播能力的提升,需在运营、管理、产业集中化发展、市场规模扩张四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其中,地方媒体基础规模的扩建是关键,必须联合媒体行业中的新旧势力,共同构建地方特色的国际传播能力。地方媒体通过加深友媒合作,可有效增加地缘优势,形成国际传播的合理,对复杂的舆论传播和控制局势进行联动应对。地方媒体需加强重大新闻的联合报道,在电视、网络、相关联的市场等渠道深度渗透传播信息。例如,地方媒体与相邻省市的新闻单位进行长期合作,实现区域化、集成化、一体化的新闻报道,以此达到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以网络为媒介,对友媒合作的范畴进一步扩充,可延伸至香港、台湾、澳门等区域,利用这三个地区加大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二)合理介入融媒体,构筑有序的和完善的海外媒体交流机制

国际传播能力是地方软实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对城市建设和传播、优质民俗文化的推广和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下,打破人们输入输出信息的既定规则和规律,从传统的实体场景逐渐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环境。越来越少的人看报纸、杂志、电视,更多的群体是依靠互联网浏览、观看、下载各种类型的资讯。地方群众所接收到的信息与资讯,不再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但却因信息爆炸进入到信息真伪甄别的盲区中。因此,地方媒体必须发挥专业优势,根据新时代下媒体行业的发展态势,将融媒体合理的介入到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站在行业前沿和国际视野,审视和分析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上的优势与不足。理性和客观的构筑海外媒体交流机制,打破地域、文化、低层次认知闭环的限制。相较国家媒体、国际媒体,地方媒体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方便和灵活,应选择多样化的亲民式传播形式,面对国际社会和舆论输出带有明确立场和鲜明观点的新闻内容。报道内容的选择、报道决策的定位、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的流程等,需参照国际媒体的标准,借鉴合作单位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地方媒体需形成前沿意识、全球意识和创新意识,从制度建设、体制改革上都能合理地引进海外媒体先进理念和经验。构筑有序和长远的海外友好媒体的交流机制,对既定的媒体基础资源进行全面的扩展和丰富。将“媒体合作”归纳到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并将其作为重点的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

(三)加强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传统媒体传播和发展的认知。从业多年的媒体人,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对新媒体传播和网络运营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地方媒体在构筑国家传播能力的过程中,需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地方媒体需开设专门的新媒体传播课程,结合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地位,对“老职工”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进行有效培养。另一方面,需引进更加年轻态的“新职工”,尤其需加强“90 后”“95 后”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新成员与老职工,需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总体提升地方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质量。高素质高政治觉悟的媒体从业人员,是地方媒体构建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础。缺乏人力资源和智慧支撑的地方媒体,是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因此,必须破除传统体制的制约和限制,灵活和理性地扩充地方媒体人队伍,培育和选拔具有国际视野、夯实专业能力、坚定政治立场的人才,使他们发挥自身能力和智慧的作用,不断加大地方媒体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舆论引导地位。

(四)做好地方资源整合和配置,设计立场坚定的国际传播内容

地方媒体需加强优质媒体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根据国际传播学发展的趋势,以及国际政治局势,有针对性地体现地缘优势。地方媒体应协同和辅助中央媒体,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较国家媒体,地方媒体更加了解区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民生关切。地方媒体应能利用自身优质的软资源,对内加强普通大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以此汇集各个产业精英和年轻群体的智慧,设计立场坚定、新颖有趣、思想深刻的国际传播内容。如利用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自然化的承载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特色活动为传播载体,吸引和聚焦国内外其他媒体目光。地方媒体从微观上,持续加强自身运营能力、舆论导向能力的提升,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为生产和传播优质的国际传播内容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从传统单一的社会新闻报道升级为娱乐、文化、政治、音乐等多产业集成一体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这样,不仅可提升地方群众的地方文化自信心,还可大大提高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媒体应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功能和新闻传播的意义,不应仅停留在地方文化和政策的宣传上,需加深国际社会的了解和解读。利用地方媒体的优势,助力中国国际话语地位的全面提升。地方媒体需打通新闻传播渠道的壁垒,加强中外友好媒体的合作,为国际社会看中国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窗口。所有地方级别的新闻单位,需主动提升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在新闻传播和媒体平台运营等方面,持续保持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协助中央级媒体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越的政治体制。

猜你喜欢
内容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主要内容